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9年 36卷 6期
刊出日期:2019-11-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贾占华, 谷国锋
经济结构失衡限制东北经济增长了吗?——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构建经济结构失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水平进行测算,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经济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整体处于中度失衡水平,各结构要素失衡度由高到低的排名为: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度最高,区域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结构、产业结构次之。经济结构各要素失衡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投资消费结构失衡抑制经济增长,而适度失衡的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仍然能促进经济增长。在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中,应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改善投资消费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同时注意各结构要素协调、有序发展,以实现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2019 Vol. 36 (6): 1-8 [摘要] ( 1078 ) [HTML 1KB] [PDF 1840KB] ( 824 )
9 袁青川, 易定红
京津冀地区省际与省内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经验
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最小二乘法估计,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系统研究了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尚属于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转移,以提高工作匹配质量为目的的人口流动还未形成规模;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市流动人口生产率禀赋回报最高,但农业户口等非生产率禀赋也给流动人口带来了明显的工资劣势;京津冀地区省际人口流动在行业优势工资引导下优化了就业结构。为实现以就业匹配为目的的京津冀地区人口有序流动,须消除三地间人口流动的行政障碍,减弱户籍与附加福利的关联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对生产率禀赋的回报机制。
2019 Vol. 36 (6): 9-16 [摘要] ( 851 ) [HTML 1KB] [PDF 874KB] ( 1097 )
17 刘钊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区域绿色投资生态效率分析
基于2007—2016年中国区域绿色投资的生态效率值,通过引入区域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及城市人口三个环境因素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对各省域的绿色投资与生态改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能够调节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绿色投资生态效率的影响,其测算的绿色投资生态效率更科学、合理;相比调整后的绿色投资生态效率,调整前高估了技术效率,而低估了规模效率;中国绿色投资生态效率平均资源浪费达40.5%,而绿色投资的规模不经济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2019 Vol. 36 (6): 17-24 [摘要] ( 873 ) [HTML 1KB] [PDF 891KB] ( 661 )
三农问题
25 吕守军, 代政, 孙健
社会养老、代际支持与土地流转——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现阶段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是限制我国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要想推动土地流转,就必须加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保障力度,从而削减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基于此,以CHARLS2015的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t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及土地转出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参加新农保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和转出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正在领取养老金的农户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率更高;子代对父代的经济支持对土地转出具有正向作用,而生活照料则显著抑制了土地转出及转出率。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并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
2019 Vol. 36 (6): 25-31 [摘要] ( 843 ) [HTML 1KB] [PDF 1002KB] ( 747 )
32 周扬, 童春阳
中国经济增长与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测度研究
基于198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分析过去30多年我国农村贫困化演变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公共投资和扶贫政策等因素影响减贫成效的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了经济增长、公共投资和政策演变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曾在减轻农村贫困中发挥重大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边际递减;在扶贫开发的新阶段,农村地区公共投资更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同时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也有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因而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贫困发生本质的科学认知,为我国2020年后新一轮减贫政策的制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决策支持。
2019 Vol. 36 (6): 32-39 [摘要] ( 910 ) [HTML 1KB] [PDF 1509KB] ( 793 )
40 何春, 刘荣增
城市更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我国城市更新对城镇贫困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更新通过就业创造、提升人力资本和增加生活成本影响城市贫困;不同地区的城市更新水平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更新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中国省区之间的城市贫困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城市更新有利于城市贫困的减少,主要是通过就业创造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失业保险水平、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城市贫困的减少。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机制,丰富住房救助制度,加强对城市贫困居民就业培训的政策启示。
2019 Vol. 36 (6): 40-46 [摘要] ( 831 ) [HTML 1KB] [PDF 1115KB] ( 1098 )
47 李晓峰, 李珊珊
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拉力重构及其效果分析
对于农业劳动力来说,城乡收入差距是诱使其流动的最关键拉力因素。计算城乡收入差距时,应考虑把消费因素作为流动成本纳入拉力的计算框架。依此思路,重构了考虑消费因素的城乡净收入差距,并建立城乡净收入差距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估计城乡净收入差距和农业劳动力流动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净收入差距是影响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城乡消费差距作为流动成本,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力作用效果,减少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从长期和短期来看,城乡净收入差距增加时,农业劳动力流动规模增加幅度均变小。
2019 Vol. 36 (6): 47-54 [摘要] ( 791 ) [HTML 1KB] [PDF 1066KB] ( 789 )
国际经济
55 郑燕霞, 朱丹丹, 黄梅波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非洲资源依赖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3—2017年20个非洲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非洲资源依赖国制造业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该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溢出与基础设施发展来实现,这表明中非投资合作是助力非洲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这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试图在非洲进行 “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非洲制造业的发展有待于其贸易结构的优化、非正规经济的抑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
2019 Vol. 36 (6): 55-61 [摘要] ( 977 ) [HTML 1KB] [PDF 847KB] ( 808 )
62 郑建, 周曙东
“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协定的贸易促进效应——基于PSM模型的实证分析
采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协定对“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一体化程度的贸易协定对贸易的促进程度。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引力模型的OLS低估了贸易协定的影响,贸易协定不仅增加了成员国间的贸易,而且对于尚未达成协定的国家间贸易的潜在促进作用更大;一体化程度越深,贸易协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基于不同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
2019 Vol. 36 (6): 62-69 [摘要] ( 986 ) [HTML 1KB] [PDF 913KB] ( 790 )
70 屠年松, 薛丹青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利用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演进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相较于东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是我国出口竞争中的优势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传统的资源型重工业行业则竞争力薄弱。此外,在对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贸易自由化能够全面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贸易自由化对东中西部的中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不利;贸易自由化对东中部低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分别有负面和正面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
2019 Vol. 36 (6): 70-77 [摘要] ( 942 ) [HTML 1KB] [PDF 1288KB] ( 971 )
产业经济
78 赵春明, 谷均怡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分析
基于我国2002—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本身有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应注意培育国内各地区与进口商品相匹配的吸收能力。否则,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将难以发挥,甚至还会由于与地区自身生产力水平等不匹配而产生负向影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所带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放松对劳动者教育投资的信贷约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知识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但这些促进作用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政府在吸引外资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引进仅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标的外资,因其会对人力资本产生抑制作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加会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显著增长,而对只受过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均不显著。
2019 Vol. 36 (6): 78-86 [摘要] ( 921 ) [HTML 1KB] [PDF 947KB] ( 808 )
87 邱煜, 潘攀
风险投资能打破创新的“索洛悖论”吗?
经济新常态下,打破创新的“索洛悖论”,是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战略变革的关键。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控制R&D资本存量和知识存量影响的基础上,同时基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考察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有助于打破创新的“索洛悖论”。具体表现为,降低了研发投入,提高了专利申请量。上述关系在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地区或者科技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对落后的内资企业中更为明显。使用DEA效率指标代理企业创新绩效重新回归,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未来业绩的能力更强。
2019 Vol. 36 (6): 87-94 [摘要] ( 975 ) [HTML 1KB] [PDF 910KB] ( 827 )
95 任保显, 王洪庆
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最优规模的视角
利用中国2009—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F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先从最优R&D资助规模视角研究了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对最优R&D资助强度的影响,然后对高技术产业的最优R&D资助强度特征及区间分布进行分析,最后测度了偏离最优R&D资助强度带来的效率损失。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关系,最优R&D资助强度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提高;现阶段政府R&D资助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东部地区R&D资助强度与最优R&D资助强度差距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全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具有上升的趋势,且效率损失在东部地区最大,中、西部地区较小。
2019 Vol. 36 (6): 95-102 [摘要] ( 817 ) [HTML 1KB] [PDF 1021KB] ( 792 )
企业管理
103 吴亮, 吕鸿江
复杂适应视角下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及其匹配机理研究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合法系统”“影子系统”等概念,引入情境双元能力核心变量,提出了三条路径模式,探讨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及其匹配影响绩效的权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正式沟通通过情境利用能力的路径影响短期绩效,非正式沟通对其有阻碍效应;团队非正式沟通通过情境探索能力的路径影响长期绩效;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匹配通过情境双元能力的路径影响短期和长期绩效,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发挥互补效应。产业类型分别对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发挥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2019 Vol. 36 (6): 103-109 [摘要] ( 831 ) [HTML 1KB] [PDF 843KB] ( 666 )
110 杜闪, 王生年
薪酬管制政策与高管薪酬公平性 ——基于PSM-DID方法的检验
借助2009年国企“限薪令”的实施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有效地提升了地方国企高管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但对高管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未产生影响;且薪酬管制政策显著增加了地方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提升了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的价值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强化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价值抑制效应。
2019 Vol. 36 (6): 110-116 [摘要] ( 825 ) [HTML 1KB] [PDF 825KB] ( 683 )
117 李志兰, 牛全保, 李东进
文化消费支出决策:价值感知、参照群体影响和资源约束
采用Cragg跨栏模型,基于个体微观视角探析文化消费金钱和时间支出决策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逃避性价值和价格感知对各种文化消费的金钱和时间支出决策均有促进作用,享乐性价值仅对网络文化消费时间支出决策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性价值对文化传媒金钱和时间支出决策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文化艺术消费时间支出决策具有负向作用。收入对各种文化消费的金钱和时间支出决策均有促进作用,闲暇时间仅对休闲娱乐金钱支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参照群体影响是文化消费支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供给环境感知对个体资源约束与支出决策的关系起到一定正向调节作用。
2019 Vol. 36 (6): 117-124 [摘要] ( 713 ) [HTML 1KB] [PDF 885KB] ( 703 )
宏观经济
125 谢巧燕
信用规模变动的部门间内在联动机理 ——基于美国的实证分析
基于1952—2016年美国政府、居民、金融和企业四部门的信用规模数据,从多个视角实证考察了信用规模变动的部门间联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信用规模变动不仅存在于单部门之间,两部门或三部门的联合变动同样具有很强的传递效应。在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的联动机理中,金融在风险传递中处于核心地位,不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居民风险传递性最弱,政府最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在三个层次的信用风险传递过程中,信用规模变动的联动性依次增强。该研究对于中国的信用治理,特别是防范由信用规模无序变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2019 Vol. 36 (6): 125-132 [摘要] ( 759 ) [HTML 1KB] [PDF 987KB] ( 658 )
133 文洪星, 韩青, 芦千文
食品安全丑闻报道与市场需求结构反应
从媒体报道视角,采用QUAIDS模型研究主流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丑闻报道所引发的肉类需求结构变化,补充了该领域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食品安全丑闻报道是引致中国肉类需求结构调整的重要诱因,国内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高频曝光度对猪肉市场需求产生了“一损俱损”的传染效应,对鸡肉市场需求产生了“因祸得福”的竞争效应,对牛羊肉市场需求没有显著影响。食品安全丑闻信息的反复刺激会改变消费者偏好的习惯性,促使消费者将猪肉需求主要向鸡肉消费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丑闻曝光率的需求反应并没有因媒体关注度的下降而表现出“脱敏”现象。本研究对于增进食品安全事件下肉类消费结构转变规律的理解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9 Vol. 36 (6): 133-140 [摘要] ( 904 ) [HTML 1KB] [PDF 1215KB] ( 1118 )
财政金融
141 张肖飞, 张鐘化
卖空压力下资产误定价与企业资本投资研究
以2010—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市账比分解及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来测度资产误定价,检验了卖空压力下资产误定价的实体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误定价与企业投资水平正相关,说明存在显著的投资迎合行为,且资产误定价可以同时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和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当融资约束越高时,股权融资渠道的迎合效果越明显。在卖空压力下,融资融券标的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不具有显著的投资迎合行为。因此,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一味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并正确引导市场对公司准确估值,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2019 Vol. 36 (6): 141-148 [摘要] ( 809 ) [HTML 1KB] [PDF 979KB] ( 794 )
149 高然, 龚六堂
地方债加速器存在吗? ——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基于新口径地级市城投债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地方债加速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发行地方债,形成独特的信贷约束,土地出让收入的提高会通过放松地方政府的信贷约束导致地方债发行的扩张;由于地方债资金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支出,地方债发行的扩张最终会导致显著的产出波动;晋升激励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内在支撑。地方债加速器是结合中国制度特征对标准金融加速器理论的扩展,为地方政府行为在中国经济波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具体的传导机制。化解地方债风险,应充分考虑地方债的加速器问题。
2019 Vol. 36 (6): 149-156 [摘要] ( 926 ) [HTML 1KB] [PDF 1286KB] ( 703 )
157 杨凤娟, 王梦珂
养老金支出水平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基本养老金支出数据,构建养老金支出水平测度模型,测算中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在逐年上升,养老金收支缺口有增大的可能性。养老金替代率、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水平、人口就业率与养老金支出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工资增长率与养老金支出水平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养老金支出水平有负相关关系;相邻地区养老金支出水平之间有着很强的正向依赖性。
2019 Vol. 36 (6): 157-164 [摘要] ( 998 ) [HTML 1KB] [PDF 851KB] ( 757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