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5年 32卷 2期
刊出日期:2015-03-04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李敬,周映伶,聂洪智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02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会引起区域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本文基于2002年~2010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消极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无显著影响。
2015 Vol. 32 (2): 1-6 [摘要] ( 2955 ) [HTML 1KB] [PDF 629KB] ( 6053 )
7 杨玉珍
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及保障机制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针对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的多种要素、多元主体间的制度创新动因、运行模式、损益及冲突、流程设计和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动因是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土地粗放利用与经济产值及人口承载力的偏差、土地空间融合与人口身份隔离等人地脱钩,是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然产物。人地挂钩的制度具有协同管理、要素流动、权益保障、宏微观定位等功能,运行模式有城市化率增长匹配模式、地随人走模式以及“有效就业”指向的激励模式。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对城市新市民、城市原市民、迁入地企业、迁入迁出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具有正和或零和收益,但推行过程面临创新主体利益、进程快慢、地区差异引起的潜在冲突与挑战。实践保障上,人地挂钩制度包括8个环节操作流程和4方面的系统支撑。
2015 Vol. 32 (2): 7-12 [摘要] ( 2723 ) [HTML 1KB] [PDF 1199KB] ( 1743 )
13 韩峰,李二玲
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2015 Vol. 32 (2): 13-18 [摘要] ( 2702 ) [HTML 1KB] [PDF 975KB] ( 1978 )
19 李树生,张蔷
温度驱动、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1年30个省域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1)各省居民基础生活能源消费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欠发达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数较高;(2)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形式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灾害驱动型,而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温度驱动型时期,能源消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呈U型,且温度调节的成本差异导致曲线左右不对称;(3)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温度驱动效应,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能源增加的主要原因,收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39,未来能源消费还会进一步增加。最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6种形式的扩展,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2015 Vol. 32 (2): 19-24 [摘要] ( 2841 ) [HTML 1KB] [PDF 768KB] ( 1839 )
三农经济
25 任义科,王林,杜海峰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性别视角的分析
笔者利用山西省L市37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和Ordinal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长且工作更不稳定;人力资本不利于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延长了其工作时间、不利于其工作稳定,但有利于女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社会资本不利于男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可能延长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
2015 Vol. 32 (2): 25-30 [摘要] ( 2927 ) [HTML 1KB] [PDF 771KB] ( 2164 )
31 陈默,尹世久,徐迎军
消费者对生态标识食品的多层面认知行为:基于MVP模型的实证分析
笔者基于山东省693个样本数据,以绿色食品为例,将消费者认知行为划分为知晓、识别与使用三个层面,构建多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在消费者认知程度提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男性或年轻受访者在知晓层面的认知率较高,而女性、年长受访者在识别和使用层面的认知率相对较高;收入和卷入程度的影响在知晓层面不显著,而在识别和使用层面显著;学历、子女状况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在各层面皆显著;食品安全意识与信息渠道的影响在较低层面显著,而在较高层面不显著。消费者认知行为的异质性为市场细分与开发提供了空间。厂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营销战略,引导消费者认知行为,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
2015 Vol. 32 (2): 31-36 [摘要] ( 2797 ) [HTML 1KB] [PDF 1013KB] ( 2141 )
37 刘辉煌,吴伟
基于双栏模型的我国农户贷款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户的贷款状况,运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以及bootstrap方法检验了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对农户贷款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户获得贷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共产党员身份、风险偏好等变量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资产规模、家庭收入等变量对农户贷款金额的影响较为显著;经营规模、共产党员身份等变量对农户获得贷款的概率和获得贷款的金额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抵质押和担保等制度以及创新信贷产品等旨在提高农户贷款可得性的政策建议。
2015 Vol. 32 (2): 37-42 [摘要] ( 3050 ) [HTML 1KB] [PDF 782KB] ( 1792 )
国际经济
43 张运婷,张彩云
我国双顺差成因分析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2015 Vol. 32 (2): 43-49 [摘要] ( 2723 ) [HTML 1KB] [PDF 965KB] ( 2025 )
50 孙晓霓,刘晴
TPP对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视角
笔者通过扩展现有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结合相关自由贸易协定理论,探讨了TPP对中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产生的影响以及现阶段中国应对TPP发展的政策组合等问题。研究结论表明,TPP将对中美两国产生截然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效应:现有TPP推动的贸易自由化将抑制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却能扩大美国的出口和外资流入;现阶段中国加入TPP的难度可能较大;扩大内需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是目前中国应对TPP发展的可行政策组合。
2015 Vol. 32 (2): 50-55 [摘要] ( 2808 ) [HTML 1KB] [PDF 768KB] ( 1972 )
56 杨亚平,李晶
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2015 Vol. 32 (2): 56-61 [摘要] ( 2803 ) [HTML 1KB] [PDF 758KB] ( 2324 )
62 白洁
企业异质性与服务贸易保护水平的决定——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笔者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异质性和服务贸易保护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中国服务部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服务部门的产业集中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低,资本密集度越低,其贸易保护水平也越高。此外,中国所有制结构的特殊性赋予企业异质性更多的内涵,在一个服务部门内,国有企业的比重越大,贸易保护水平也越高。
2015 Vol. 32 (2): 62-67 [摘要] ( 2589 ) [HTML 1KB] [PDF 846KB] ( 1896 )
产业经济
68 杨秀云,赵科翔,化文君
我国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笔者根据SERVQUAL模型,设计了影响我国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效率的主要指标,以及基于不同类型顾客需求差异的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效率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发放、回收、处理及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到第一手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验证顾客特质因素和延误特质因素对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其次,对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检验和路径分析,证明延误特质因素对航班延误服务补救效率的影响更大,但简单的同质化补救方式难以满足时间敏感的人群需求。在延误发生时,旅客对“诚实说明延误原因”的关注以及航空公司对该问题的不重视,是引发机场延误冲突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航班延误服务补救的有效措施,就是针对不同顾客提供不同的服务补救方式。
2015 Vol. 32 (2): 68-74 [摘要] ( 2837 ) [HTML 1KB] [PDF 965KB] ( 2076 )
75 赵立祥,张文源
行业垄断势力、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笔者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通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共465家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行业垄断势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成长期的企业对战略变化有较强的耐受力,积极的战略变化可以带来良好的绩效;成熟期的企业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战略变化的耐受力较成长期企业明显降低,更适合循序渐进的战略变化;衰退期的企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战略变化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行业垄断势力可以弱化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2015 Vol. 32 (2): 75-80 [摘要] ( 2793 ) [HTML 1KB] [PDF 734KB] ( 2384 )
81 俞立平,方建新,孙建红
中国不同创新模式绩效的总体测度及关系研究
笔者在对我国创新模式与创新周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系统研究了自主创新投入与引进技术投入的绩效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引进技术的总体利用和二次创新良好,总体绩效较高,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替代与互补效应并存,呈现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良好态势。实证研究未发现我国存在“低效率技术引进陷阱”现象,在原发性创新方面我国还有较大差距。
2015 Vol. 32 (2): 81-86 [摘要] ( 2569 ) [HTML 1KB] [PDF 816KB] ( 2042 )
企业管理
87 侯剑平,李媛媛,倪虻
机构股东持股、两权分离与关联方资产重组溢价
笔者实证研究控制股东两权分离和机构股东持股对关联方资产重组溢价率的影响,两权分离是导致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控制股东通过资产重组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时,机构股东持股可有效抑制控制股东通过关联方资产重组的掏空行为,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和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对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方资产重组溢价均有显著影响。
2015 Vol. 32 (2): 87-92 [摘要] ( 2691 ) [HTML 1KB] [PDF 950KB] ( 1901 )
93 万君,吴迪,赵宏霞
在线消费者对主动式推荐团购的接受意愿研究
笔者以心理抗拒理论为基础,构建影响消费者对主动式推荐团购接受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情景实验的方式收集458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主动式推荐团购的接受意愿与其心理抗拒情绪有关,而后者又会受到环境因素、产品因素和消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2015 Vol. 32 (2): 93-98 [摘要] ( 2463 ) [HTML 1KB] [PDF 972KB] ( 1642 )
99 罗宏,曾永良,刘宝华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
代理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费用普遍存在“粘性”的主要成因,而高管薪酬激励被认为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鉴于此,笔者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存在费用粘性,并且该现象主要源自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高管薪酬激励有助于缓和代理问题引起的费用粘性,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够增强高管薪酬激励在降低费用粘性时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因国有企业控制层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2015 Vol. 32 (2): 99-104 [摘要] ( 3082 ) [HTML 1KB] [PDF 794KB] ( 2224 )
105 马大来,陈仲常,王玲
金融发展、所有制约束与企业资本结构——基于省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笔者使用2001年~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所有制约束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负债融资水平的提高;所有制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在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而企业国有化程度越高,其资产负债率越高;金融发展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互动效应,国有企业在获得信贷融资方面的相对优势会逐渐丧失,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成效开始显现。
2015 Vol. 32 (2): 105-110 [摘要] ( 2833 ) [HTML 1KB] [PDF 776KB] ( 1829 )
111 郑冠群,宋林,郝渊晓
高管层特征、策略性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行使社会责任可能是管理层的策略性行为,高管层特征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SCP分析范式下,笔者基于H-M理论框架,利用2009年~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得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层任职任期特征与薪酬激励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总经理离职会恶化企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剩余任期长短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高管层持股比例、年薪收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这些相关性集中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是高管层实现个人利益的策略性行为。
2015 Vol. 32 (2): 111-116 [摘要] ( 2812 ) [HTML 1KB] [PDF 1011KB] ( 1938 )
宏观经济
117 崔朝栋,崔翀
马克思分配理论与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收入分配的改革中,用“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和“工资”等概念把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与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收入统一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而且突破了目前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些无法解释现实和不利于深化改革的理论缺陷,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015 Vol. 32 (2): 117-121 [摘要] ( 2455 ) [HTML 1KB] [PDF 603KB] ( 1618 )
122 李茜
地方政府政策变迁对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笔者运用合作博弈的谈判模型研究地方政府政策对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合约的影响。模型推导出在宽松、适度、严格三种政策下,地方政府收益最大时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合约的取值要求,研究认为政策的选择取决于地方政府谈判成本大小和声誉损失系数以及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成本系数,并就三种政策下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015 Vol. 32 (2): 122-126 [摘要] ( 2483 ) [HTML 1KB] [PDF 728KB] ( 1894 )
127 吕正英,顾锋
社会结构影响下房价测度模型研究
笔者以美国房价为样本,选取了可能影响房价的13个因素,以特征价格法的思想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回归树模型等统计工具,构造房价关于特征因素的测度模型,探究房价的关键作用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得出,room(房间数)和lsat (低层阶级人口比例的对数)是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它的政策含义是,国家应该大力增加房产信息透明性,并在房地产政策调整过程中注意阶层差异化的影响。
2015 Vol. 32 (2): 127-132 [摘要] ( 2679 ) [HTML 1KB] [PDF 1499KB] ( 1707 )
133 聂英,董娜
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的稳健性测度
近几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超出了居民的可忍受程度。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均衡价格水平,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笔者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成因及危害,然后通过指标法、因素回归法和局部均衡法测度了2004年以来中国内陆各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情况,研究发现:2004年~2013年中国房价呈现直线上涨趋势,房价在地区间存在集聚自相关效应。房价高的东部沿海地区比房价低的中西部地区偏离均衡水平程度更加严重。
2015 Vol. 32 (2): 133-137 [摘要] ( 2650 ) [HTML 1KB] [PDF 819KB] ( 1928 )
财政金融
138 申香华
政府补助、产权性质与债务融资效应实证检验
笔者以2008年~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补助的债务融资效应,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作为一种积极信号能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而且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比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政府补助同时也能显著降低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国有产权性质能强化这一功能,从而导致政府补助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在国有控股企业比在民营企业更为突出。
2015 Vol. 32 (2): 138-143 [摘要] ( 2721 ) [HTML 1KB] [PDF 795KB] ( 1658 )
144 黄艳敏,张岩贵
财政支出维稳倾向影响社会稳定形势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考证
笔者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ranger就财政支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进行非因果性检验发现公共安全财政支出是社会稳定的单向Granger原因,表明以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变量变化预测社会稳定形势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鉴于此,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安排应参照社会稳定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使其契合中国社会对公共安全保障要求。
2015 Vol. 32 (2): 144-148 [摘要] ( 2647 ) [HTML 1KB] [PDF 758KB] ( 1537 )
149 雷汉云
贫困地区居民完全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笔者基于我国贫困地区10个县1682个样本使用金融服务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就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完全金融排斥有重要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区域、年龄、房产权和家庭规模。研究结果还表明性别、婚姻、健康、民族、社会阶层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居民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金融服务的结构、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居民家庭财产的累积。
2015 Vol. 32 (2): 149-154 [摘要] ( 2591 ) [HTML 1KB] [PDF 718KB] ( 2417 )
155 张文远,肖晓程,王祯意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碳金融的运行效率研究
笔者利用DEA方法,结合CCR、BCC等模型,对2009年~201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数据考察,分析其碳金融业务的运行效率,结论如下:从综合技术效率来看,样本银行的均值在考察期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起伏很小,但普遍技术效率值偏低,未达到有效的前沿面水平。
2015 Vol. 32 (2): 155-160 [摘要] ( 2215 ) [HTML 1KB] [PDF 827KB] ( 157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