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2年 39卷 5期
刊出日期:2022-09-10
区域经济
数字经济专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数字经济专题
3
张晨霞, 李荣林
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采用熵值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阻碍周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分区域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按西部、中部、东北、东部的顺序递减,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按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顺序递减,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也不显著。(4)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弱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
2022 Vol. 39 (5): 3-13 [
摘要
] (
790
) [
HTML
1KB] [
PDF
2136KB] (
1753
)
14
佘群芝, 吴柳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2 Vol. 39 (5): 14-24 [
摘要
] (
817
) [
HTML
1KB] [
PDF
1237KB] (
3708
)
区域经济
25
李露, 徐维祥, 郑金辉
黄河流域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效率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
基于2004—2018年黄河流域92个地级市的数据,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运用空间联立方程考察了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双向影响以及不同边界邻域下的非对称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在逐渐提高的同时,各城市间生态效率差距也在扩大。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并且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城镇化进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为正效应,邻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且随着邻域距离扩大而衰减;生态效率对城镇化总体上呈现负效应,但在不同边界邻域下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差异显著。当距离达到200 km以上,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对本地人口城镇化的溢出效应由负变正,对土地城镇化的负向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对产业城镇化的影响在200 km以内呈现正向溢出效应,200 km以外呈现负向效应并逐渐显著。因此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构建“本地-邻近”联动效应从而推动黄河流域地区生态效率的改善势在必行。
2022 Vol. 39 (5): 25-34 [
摘要
] (
622
) [
HTML
1KB] [
PDF
1397KB] (
920
)
35
黄立赫, 石映昕
财政分权、资本错配与区域创新效率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减缓了因资本错配带来的创新效率损失;分区域来看,在产能过剩程度较低的省份,财政分权通过抑制资本错配减少了创新效率损失,对创新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地区,虽然财政分权通过缓解资本错配降低了创新效率损失,但是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错配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2022 Vol. 39 (5): 35-44 [
摘要
] (
648
) [
HTML
1KB] [
PDF
1211KB] (
1065
)
国际经济
45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研究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2022 Vol. 39 (5): 45-55 [
摘要
] (
887
) [
HTML
1KB] [
PDF
1238KB] (
1666
)
56
马妍妍, 俞毛毛, 岳中刚
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双碳”背景下,通过金融手段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绿色声誉,是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文件为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污染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了重污染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遵循成本”机制,降低企业要素的边际产出,抑制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纳入融资约束的三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为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2 Vol. 39 (5): 56-66 [
摘要
] (
632
) [
HTML
1KB] [
PDF
1410KB] (
1144
)
产业经济
67
贺宏, 史璐寒
“营改增”政策降低了行业垄断势力吗?
“营改增”政策是减税降费的主要税制改革政策,它在消除重复征税和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能否提升企业市场活力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研究。以2003—2019年A股服务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垄断势力,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发现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政策通过减轻企业流转税税负与企业总体税负来降低行业垄断势力。异质性检验发现,“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抑制作用在中小型企业、处于低税收竞争环境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可为税制改革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2 Vol. 39 (5): 67-77 [
摘要
] (
580
) [
HTML
1KB] [
PDF
1270KB] (
664
)
78
白燕飞, 翟冬雪, 吴德林, 王世璇
产业政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2007—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亩均产出论英雄”这一区域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亩均产出论英雄”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处在经济转型阶段的城市,可以借鉴此政策,加快地区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亩均产出论英雄”的产业导向政策响应程度不同。大型成熟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响应程度较低,而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响应程度较高。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更加重视“年轻企业”的发展,将更多的政策资源向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倾斜,促进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机制检验发现“亩均产出论英雄”的产业政策本质上是构建一套企业质量评价体系,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途径,倒逼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可考虑制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在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2 Vol. 39 (5): 78-88 [
摘要
] (
642
) [
HTML
1KB] [
PDF
1272KB] (
647
)
企业管理
89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2 Vol. 39 (5): 89-98 [
摘要
] (
693
) [
HTML
1KB] [
PDF
1222KB] (
1375
)
99
徐研, 杨珅睿, 焦继军
风险投资网络联结与企业技术转移
利用CVSource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以2009—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且有风投股东的企业为样本建立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能否依托其网络联结关系带来的信息优势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转移。研究发现:当被投企业与技术转移能力较强的企业之间存在风投联结形成的网络时,能够提升自身的技术转移水平。风险投资网络联结对企业技术转移的促进效应呈现高质量化特征,即风险投资网络联结不能显著地促进非发明专利技术转移,却能显著地促进企业的发明专利技术转移。此外,当风投网络为强联结关系时,会增强风投网络联结对技术转移的促进效应;当风投的行业专长较强时,其网络联结对被投企业技术转移的正向影响也会越强。研究拓展了对风险投资网络联结关系在企业技术转移中重要性的认识,也从社会网络视角为风投机构优化对于技术转移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实证参考。
2022 Vol. 39 (5): 99-109 [
摘要
] (
506
) [
HTML
1KB] [
PDF
1341KB] (
581
)
110
王新光, 盛宇华
连锁股东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基于超额雇员的视角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上企业间的经济关联,能否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值得关注。基于超额雇员的视角,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连锁股东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对企业超额雇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表明,连锁股东通过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进而抑制了超额雇员,从而起到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连锁股东对超额雇员的抑制作用在财务风险较低及国有企业的情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连锁股东的协同发展效应和监督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和丰富了连锁股东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外部治理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与实践建议。
2022 Vol. 39 (5): 110-120 [
摘要
] (
569
) [
HTML
1KB] [
PDF
1217KB] (
1268
)
121
雷红, 高波
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家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稳就业、促创新等成为热点议题。利用200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对创新主体和创业主体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对不同创新主体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不同创业主体的企业家创业精神影响呈现不同程度效应。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激励效应的影响依次减弱;港澳台企业、外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创业主体的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影响依次减弱。行业层面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制造业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最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应持续推进各地区市场化改革进程,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2022 Vol. 39 (5): 121-130 [
摘要
] (
560
) [
HTML
1KB] [
PDF
1685KB] (
1009
)
财政金融
131
张海军, 黄峰
金融科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2022 Vol. 39 (5): 131-139 [
摘要
] (
1066
) [
HTML
1KB] [
PDF
1193KB] (
1291
)
140
郑飞, 李腾, 刘晗
政府补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201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政府补贴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绩效共同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产业发展的不同周期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形成期和成长期产业中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影响并不显著,这种差异还体现在企业产权性质上。应从优化资金配置视角提升政府补贴效率。
2022 Vol. 39 (5): 140-150 [
摘要
] (
1077
) [
HTML
1KB] [
PDF
1315KB] (
1082
)
151
韩良良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8—2018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税收返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2)分区域来看,财政转移支付对较高经济水平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而对经济水平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具体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对较高经济水平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负向影响在中部地区更明显。因此,不断完善与财政转移支付相关的现代化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与科学测算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将有利于新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 Vol. 39 (5): 151-160 [
摘要
] (
526
) [
HTML
1KB] [
PDF
1204KB] (
654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