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0年 37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11-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蔡之兵, 满舰远, 张可云
管理城市化的内涵、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化不仅仅包含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等内容,它与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即乡镇转变为街道以及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这一过程也密切相关。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城市化也是城市化的类型之一。基于行政区划结构数据,界定了管理城市化概念的内涵并测算了293个城市的管理城市化水平,发现我国各市乡镇街道与村居委会两个层面的管理城市化水平均远远低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于人口城市化水平,西部地区乡镇街道层面的管理城市化滞后程度最大,而东部地区居委会层面的管理城市化滞后程度最大。进一步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检验了293个城市管理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比重等变量对管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土地价格、财政压力等变量对管理城市化进程则具有负面阻碍作用。最后,根据六个变量影响管理城市化水平的机理,提出未来应该重视管理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推进,构建中央政府立法、省级政府统领、地市政府规划、县区政府主导的调整转化机制,重视健康经济发展模式的培育,加大对管理城市化进程的财政支撑力度以及针对管理城市化进程面临的特定问题来制定相应的完善策略等建议。
2020 Vol. 37 (6): 1-9 [
摘要
] (
663
) [
HTML
1KB] [
PDF
1253KB] (
1413
)
10
周小敏, 李连友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自试点建设以来备受关注。科学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对于构建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6年中国1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及其作用大小。研究发现:与非智慧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智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平均而言,政策试点后,智慧城市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智慧城市5.4~5.9个百分点;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个机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政府干预水平降低、金融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提高而增强。研究结论对继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20 Vol. 37 (6): 10-17 [
摘要
] (
1330
) [
HTML
1KB] [
PDF
1236KB] (
1184
)
18
赵蔡晶, 吴柏钧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吗?——基于多期DID方法的政策效应评估
利用中国2012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这一准自然试验,运用271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第二,在控制了地区层面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各种固定效应后,智慧城市建设的确显著增强了试点城市发展质量。相比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东部、西部地区试点效果更佳,并且对行政等级低、创新程度低、人口密度低的城市效果更加明显。更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验证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多项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发现,研究结论是稳健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促进各城市更好地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2020 Vol. 37 (6): 18-27 [
摘要
] (
921
) [
HTML
1KB] [
PDF
1372KB] (
1527
)
三农问题
28
王轶, 丁莉, 刘娜
创业者人力资本与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基于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
基于2019年采集的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创业者人力资本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创业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外出工作或创业职务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在不同类型的返乡创业企业中,受教育程度、外出工作或创业的职务对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参加创业培训能显著提高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身体健康状况对生存型和价值型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外出工作或创业的职务、创业培训对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影响;创业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对第二产业和中低端服务业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创业者的技术培训。
2020 Vol. 37 (6): 28-38 [
摘要
] (
847
) [
HTML
1KB] [
PDF
1281KB] (
634
)
39
王若诗, 胡士华
社会互动的不同渠道对农户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2013年、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Probit、T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互动的不同渠道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配置决策的异质影响。结果发现:基于亲缘、地缘的传统地域型社会互动具有明显的资源重复性,没有对农户金融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脱域型和线上型社会互动脱离了封闭地域和同质关系限制,有助于农户获得异质性信息,能够促进农户金融市场参与,也影响着农户高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意愿和金融资产组合收益率。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其政策寓意在于,注重新型社会互动对农户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正向作用,加快农村地区现代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不同媒介的金融信息传输质量;运用新型社会互动渠道来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
2020 Vol. 37 (6): 39-47 [
摘要
] (
580
) [
HTML
1KB] [
PDF
1263KB] (
1227
)
国际经济
48
刘戈非, 任保平
FDI数量与质量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2000—2017年37个重点城市数据为样本,基于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探究FDI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约束机制。结果表明:FDI数量与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作为门槛变量时对FDI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约束机制也均成立且结果是稳健的。因此,为促使FDI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改善作用,不仅要在合理控制外资数量的同时提升外资质量,而且要努力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等城市内生发展能力。
2020 Vol. 37 (6): 48-56 [
摘要
] (
603
) [
HTML
1KB] [
PDF
1257KB] (
1281
)
57
朱廷珺, 班元浩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基于世界银行STRD以及OECD投入产出数据,从价值链长度与位置视角探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是区分贸易方式后发现,抑制作用主要针对于加工贸易制造业;区分技术水平后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低技术制造业表现出抑制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通过压榨效应和技术依赖抑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2020 Vol. 37 (6): 57-65 [
摘要
] (
594
) [
HTML
1KB] [
PDF
1264KB] (
1220
)
66
李凯杰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偏向性与我国工业能源强度
基于能源、资本和劳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分析了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能源强度效应。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会影响能源要素相对份额,从而降低能源强度。结合我国36个工业行业1995—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标准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识别了国际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偏向性影响能源强度的具体机制。结果发现,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通过能源要素相对份额显著降低了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但不同的贸易开放度、部门以及竞争程度的行业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国际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是能源要素相对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为理解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降低我国工业能源强度的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0 Vol. 37 (6): 66-75 [
摘要
] (
621
) [
HTML
1KB] [
PDF
1280KB] (
1811
)
产业经济
76
汪文生, 徐天舒
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分析了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处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加明显;国家高新区更能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通过进一步分析国家高新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渠道之后发现,国家高新区通过研发人才和融资约束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2020 Vol. 37 (6): 76-87 [
摘要
] (
847
) [
HTML
1KB] [
PDF
1304KB] (
1216
)
88
薛阳, 胡丽娜
制度环境、政府补助和制造业企业创新积极性:激励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考察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并对制造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生命周期等异质性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政府补助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力度,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积极性,同时,制度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增强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效应作用的发挥。(2)从所有制性质看,政府补助对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强于国有制造业企业,而在调节效应的作用下,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制度环境调节效应较之于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3)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在企业成长期最为显著,初创期次之,而成熟期并不明显,同时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影响均不明显。
2020 Vol. 37 (6): 88-96 [
摘要
] (
640
) [
HTML
1KB] [
PDF
1254KB] (
1326
)
企业管理
97
姜启波, 谭清美
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非动态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视角
利用手工整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政府创新补贴和企业创新面板数据,通过非动态门槛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了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对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R&D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而非挤出效应;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而提高企业创新。研究结论提供了政府创新补贴在企业创新中发挥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有利于政府完善创新补贴政策,高效发挥财政支出在激励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2020 Vol. 37 (6): 97-105 [
摘要
] (
701
) [
HTML
1KB] [
PDF
1327KB] (
1505
)
106
曹晓昱, 王满, 于浩洋
商业模式、市场竞争程度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
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法,探究了商业模式与市场竞争程度两个权变要素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颖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比效率型商业模式的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更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越高;商业模式类型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的影响差异在市场竞争程度高时更加显著。研究拓宽了基于权变理论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研究的视角,并对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结合自身特点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020 Vol. 37 (6): 106-117 [
摘要
] (
623
) [
HTML
1KB] [
PDF
1848KB] (
1160
)
118
王浩
治理环境、股权激励行权限制与公司业绩预告策略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要求必须设定锁定期和分期解锁计划,构成了行权限制特征。选择2010—2018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公司内外治理环境约束下股权激励行权限制对业绩预告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权益能够提高业绩预告形式上的精确性和实质上的准确性,其决策有用性增强,而短期权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反而有可能使业绩预告信息质量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股权激励行权限制的效应依赖于公司内外治理环境,长期权益在低股权集中度和低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市场化水平和高法治水平下能够提高公司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而短期权益效应基本上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低法治水平下,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都能够促进业绩预告准确性提高,其中,短期权益的激励作用更强。结论丰富了公司内外治理环境约束下股权激励经济后果和业绩预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020 Vol. 37 (6): 118-127 [
摘要
] (
556
) [
HTML
1KB] [
PDF
1356KB] (
1008
)
财政金融
128
庞雨蒙, 刘震, 潘雨晨
财政科教支出与雾霾污染治理的空间关联效应
基于财政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视角,采用2004—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教支出同雾霾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能有效抑制雾霾污染,科技支出的效果要优于教育支出,且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财政科教支出对雾霾污染治理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呈现由东至西依次减弱的效应。因此,现阶段要落实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作用。
2020 Vol. 37 (6): 128-138 [
摘要
] (
627
) [
HTML
1KB] [
PDF
1330KB] (
1274
)
139
赵德志, 安素霞
金融化方式与企业职工收入份额——基于配置方式的考察
基于金融资产配置的期限、长短等不同方式,从微观视角研究金融化方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职工收入份额。区分金融资产配置期限后发现,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会显著增加企业职工收入份额;而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基于逐利动机,降低了企业职工收入份额。基于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降低就业进而降低企业职工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低、信息透明度越低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职工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越强,且存在行业异质性。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配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见效更快。本文对企业优化金融配置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产配置策略,防范过度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
2020 Vol. 37 (6): 139-150 [
摘要
] (
648
) [
HTML
1KB] [
PDF
1386KB] (
1571
)
151
董华平, 孙勇
微观贷款数据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研究——基于银行特征、借款企业特征与贷款合约特征的视角
基于1998—2017年中国372家上市公司贷款数据,考虑银行特征、借款企业特征与贷款合约特征,以银行贷款的风险溢价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银行特征、借款企业特征以及贷款合约特征的影响后,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仍然存在。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因银行特征与借款企业特征而异。银行对国有控股、违约风险低的企业风险承担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小,但对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承担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大。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使得非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但同时也造成更多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影响金融稳定。
2020 Vol. 37 (6): 151-162 [
摘要
] (
586
) [
HTML
1KB] [
PDF
1296KB] (
1057
)
163
范宇翔, 管治华
缓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转移支付路径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2006—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别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隐性债务与转移支付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作用依然存在,其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在东部二者不存在明显的互动效应;在中部短期内转移支付能缓解由于收支缺口而引发的负债,但长期则会产生“公共池”效应。因此,中央政府可根据不同区域下的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间的关系,运用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进行调控,通过建立分区域的转移支付路径,有效缓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020 Vol. 37 (6): 163-176 [
摘要
] (
572
) [
HTML
1KB] [
PDF
1824KB] (
1132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