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0年 37卷 1期
刊出日期:2020-01-10

三农问题
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专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专题)
1 尚永珍, 陈耀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有助于经济增长吗?——基于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在全球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态势日趋明显。利用2003—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区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城市群内功能分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正相关,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负相关,即在城市群内部形成的中心城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周边城市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分工协作模式能显著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政策建议:强化中心与周边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加快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完善群内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化解城市间利益冲突。
2020 Vol. 37 (1): 1-8 [摘要] ( 977 ) [HTML 1KB] [PDF 1272KB] ( 1493 )
9 李健, 冯山, 代昀昊
国家级高新区和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
基于2000—2016年间中国30个地区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三种要素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测度,并在准自然实验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框架下,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TFP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间,中国城市TFP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3.1%。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中国城市TFP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具有异质性特征。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TFP增长的贡献按区域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处于高行政等级城市TFP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比处于低行政等级城市更为显著;在人口高于500万但低于1000万的城市中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TFP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020 Vol. 37 (1): 9-16 [摘要] ( 1018 ) [HTML 1KB] [PDF 1245KB] ( 1490 )
17 唐天伟, 凌玉洁, 史菲菲
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合肥经济圈为例
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但目前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究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2010年合肥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合肥经济圈建设处于成长期阶段时,伴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引发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圈内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目前合肥经济圈处于成熟期的初期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手段的研发,使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证明:只有持续提升圈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020 Vol. 37 (1): 17-24 [摘要] ( 647 ) [HTML 1KB] [PDF 1411KB] ( 912 )
25 束克东, 李影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收入不平等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1—2016年我国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均收入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与我国CO2排放存在负相关,CO2排放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各省份以收入不同水平进行分组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与CO2排放的弹性系数显示出很大差异。高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2排放存在正相关,而较低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2排放存在负相关。在较低收入组中,人均收入对CO2排放的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弹性系数高达1.7298。因此,在较低收入群体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CO2排放。减少地区CO2排放不仅需要缩小收入差距,还需合理布局城镇化发展,倡导低碳生活。
2020 Vol. 37 (1): 25-31 [摘要] ( 883 ) [HTML 1KB] [PDF 1226KB] ( 1196 )
三农问题
32 张务伟, 张福明
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研究——基于全国7549个样本的调查数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356个地(市)1363个县(市、区)7549位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主要有羊群效应、融入效应、溢出效应、饱和效应、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这6个效应从羊群效应到极化效应会通过中间环节发生连锁反应或影响;羊群效应使大量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通过融入效应向市民转变,由此产生的溢出效应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当流入城市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饱和效应的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变得非常困难;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流出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流出地衰落,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城市的反哺及农村资源向部分村庄聚集等产生的极化效应,又能够使一部分农村发展起来。
2020 Vol. 37 (1): 32-40 [摘要] ( 771 ) [HTML 1KB] [PDF 1399KB] ( 915 )
41 郑沃林, 吴剑辉, 郑荣宝
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实;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预期下降,会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感知,提高参保水平;社会公平感知增加,能增强个体的参保效能感知,提高参保水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不显著,社会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将养老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结合推广;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参保满意度评估;全面取消社会养老保险捆绑规定,探索养老金反哺民间养老机构的模式,构建“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2020 Vol. 37 (1): 41-49 [摘要] ( 768 ) [HTML 1KB] [PDF 1234KB] ( 1378 )
50 祝月明, 张行, 张广科
农户收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行为研究
基于湖北省和河南省101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Probit估计方法,论证了农户收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行为的关系,探讨了农户收入对“城居保”参与和健康投资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收入对农户住院治疗行为有负向影响,即收入增加,农户住院治疗概率会下降;农户住院治疗行为与“城居保”参与行为正相关,参与“城居保”对农户住院治疗行为有正向影响;由于农户受益水平、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政策落实等方面的不同,“城居保”缴费率对两省农户住院治疗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湖北数据显示正向效用,而河南数据显示负向效用;“城居保”的年金收益特征越明显,农户“城居保”参与越积极,住院治疗行为亦会增加;“城居保”的年金收益特征越不明显,农户进行健康投资的行为越积极,而住院治疗的概率会下降;省域特征下,户主年龄对“城居保”参与行为和住院治疗行为的影响相反。
2020 Vol. 37 (1): 50-58 [摘要] ( 927 ) [HTML 1KB] [PDF 1244KB] ( 1350 )
国际经济
59 刘晶
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有效防范了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吗?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中国海外投资“增而不强”与现有双边投资协定不能为海外投资权益提供有效保障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在构建并测算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与103个东道国2003—2017年间双边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降低了东道国制度缺陷引致的征收等滥用投资壁垒的经营风险,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但双边投资协定质量未能降低中国向制度水平较高东道国投资面临的投资准入风险。制度距离抑制了中国向制度环境恶劣的高风险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通过严格的条款设计,明确了东道国对海外投资的保护标准,不仅直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也通过弱化制度距离的抑制效应,间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因此,应系统识别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国家差异,与低风险东道国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应加强对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条款设计新趋势的研究,与高风险东道国缔结双边投资协定条款应重视各类征收风险有可能给中国企业造成潜在投资损失的细节,并引入独立的“保护伞”条款。
2020 Vol. 37 (1): 59-67 [摘要] ( 789 ) [HTML 1KB] [PDF 1272KB] ( 1335 )
68 祝鹏飞, 赵德昭, 吴钢
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运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空间网络关联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FDI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且两个网络在网络通达性、中心区域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虽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总体上并不高,但其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分别存在223个和268个空间关联关系。QAP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地理位置邻接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FDI对东道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20 Vol. 37 (1): 68-76 [摘要] ( 844 ) [HTML 1KB] [PDF 3934KB] ( 892 )
77 张涵, 杨晓昕, 尹鹏
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与国际贸易强度
采用2000-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测度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国际贸易强度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较高且成收敛态势;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能有效增强参与国际贸易强度,但具有市场竞争的门槛约束;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正向作用与溢出总效应,而市场竞争度则相反;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各变量对四大经济区的作用与空间溢出均呈现差异性。
2020 Vol. 37 (1): 77-85 [摘要] ( 800 ) [HTML 1KB] [PDF 2261KB] ( 1060 )
产业经济
86 蒲艳萍, 张玉珂
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来自省际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利用2001—2016年中国23个工业行业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从细分行业视角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特点的行业组,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为检验不同特点行业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异质性特征,依据要素密集度、行业规模、国有资本比重等对全样本进行划分。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抑制资本密集度高、规模小、国有资本占比低行业的就业,对劳动密集型、国有资本占比较高行业的就业没有显著冲击,不仅如此,最低工资制度促使规模较大行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1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负,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正,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各级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行业特征,使最低工资标准能真正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功效。
2020 Vol. 37 (1): 86-95 [摘要] ( 764 ) [HTML 1KB] [PDF 1271KB] ( 1616 )
96 何宜庆, 吴铮波, 吴涛
金融空间特征、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八大经济区为例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区视角对区域间的金融空间特征、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了这三者的耦合关系和空间效应。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空间特征和技术创新能力及二者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金融空间特征、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测度中,东部沿海经济区评分最高,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次之,随后是东北地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大西北经济区位列最后,各区域三者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且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金融空间特征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化因为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所以会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有空间溢出效应,而金融空间特征优化却因为会将低端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所以导致对区域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2020 Vol. 37 (1): 96-104 [摘要] ( 841 ) [HTML 1KB] [PDF 1720KB] ( 895 )
105 刘勰, 孟勇
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技术行业的经验证据
构建了产业集聚、市场化水平与产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对2009—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绩效存在倒U形影响关系。市场化程度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形影响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集聚度加强了区域内的网络关系,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创新;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网络关系密度过高产生拥挤、过度竞争等效应,导致要素、管理等各类成本增加,阻碍了产业创新绩效。市场化水平既可能促进集聚网络活跃度,又加剧了网络密度过高下的关系不稳定性。
2020 Vol. 37 (1): 105-113 [摘要] ( 762 ) [HTML 1KB] [PDF 1306KB] ( 887 )
企业管理
114 栾甫贵, 纪亚方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公司治理质量与企业创新
基于锦标赛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研究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并考察公司治理质量对这一机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高管薪酬高于行业高管薪酬均值时,外部薪酬差距具有正向激励效应,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高水平公司治理加强了外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当企业高管薪酬低于行业高管薪酬均值时,管理者的不公平感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这一效应同样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且高水平公司治理加强了外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分别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质量,逐步提升企业价值。
2020 Vol. 37 (1): 114-122 [摘要] ( 1236 ) [HTML 1KB] [PDF 1297KB] ( 2281 )
123 马鹏飞, 董竹
股利多样化策略下的信号效应研究
对我国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多样化策略进行分析,从信号内涵与信号接收两方面研究股利的信号效应。研究发现:(1)混合股利与现金股利均具有信号传递效应,且混合股利的信号效应更为显著;(2)既派发年度股利又派发中期股利的信号作用优于仅派发一次股利的信号作用;(3)只有正常派现才满足信号效应的评判标准,异常高股利与微股利均不存在信号效应;(4)股票股利中不含有未来盈利能力提高的信号,且正常股票股利也没有体现出优于“高送转”的信号特征。研究结论支持了监管层对股利监管政策的修订(2008年),解释了未对“高送转”采取实质性限制的潜在原因。
2020 Vol. 37 (1): 123-131 [摘要] ( 773 ) [HTML 1KB] [PDF 1254KB] ( 1495 )
132 孙会, 陈红
工作与非工作边界相互渗透的方向性和不对称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工作与非工作相互渗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假设,研究渗透的方向性和不对称性对工作倦怠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正相关;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呈正U形关系;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向非工作渗透完全匹配与完全不匹配时构成的两条曲线把工作向非工作渗透、非工作向工作渗透与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U形曲面划分为四个区域,在区域Ⅰ和区域Ⅲ中,两者相互渗透的程度由趋近渐变为偏离时,工作倦怠先降后升;在区域Ⅱ中,两者偏离程度越高,工作倦怠越高;在区域Ⅳ中,两者偏离程度越高,工作倦怠越低。本研究结论为企业设计管理工作与非工作边界以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0 Vol. 37 (1): 132-139 [摘要] ( 736 ) [HTML 1KB] [PDF 1602KB] ( 1670 )
财政金融
140 刘惠好, 冯永佳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
以2007—2017年深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检验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融资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宏观背景下,这种影响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融资需求一定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高的公司可获得更多商业信用,而银行借款由于对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导致其融资占比在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情况下反而减少,这种关系在融资约束低的公司中更易显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信息披露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加剧了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融资占比的负向影响,且更多存在于金融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
2020 Vol. 37 (1): 140-149 [摘要] ( 849 ) [HTML 1KB] [PDF 1270KB] ( 1177 )
150 李华民, 任玎, 吴非, 任晓怡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驱动企业去杠杆研究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主板市场上市企业为分析载体,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去杠杆的结构性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驱动企业对整体杠杆、金融杠杆和长期杠杆实行去杠杆化。利率市场化对于企业的结构性去杠杆效果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能够优化货币供给、提升银行业部门发展水平;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现金流、提升风险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驱动了企业的去杠杆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货币政策导向,推动企业有效结构性去杠杆进程。
2020 Vol. 37 (1): 150-158 [摘要] ( 850 ) [HTML 1KB] [PDF 1254KB] ( 1035 )
159 张鑫
金融结构性杠杆、资产回报与经济波动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对于预测时间序列的资产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基于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表内杠杆、结构性杠杆和表外杠杆,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金融结构性杠杆、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结构性杠杆对于时间序列上股票和债券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信用利差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动态关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变量扩张越快,市场风险越大,从而影响产出、通胀等宏观变量。
2020 Vol. 37 (1): 159-166 [摘要] ( 794 ) [HTML 1KB] [PDF 1376KB] ( 1178 )
167 梅冰菁, 罗剑朝
财政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制度差异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型企业专项数据库,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制度差异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并对非国有企业有更高的激励效应;研发投入规模是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因素;制度差异对研发投入规模的中介路径中产生了前半路径为正和后半路径为负的调节效应,即由财政补贴到研发规模路径中财政补贴对非国有企业研发规模激励效应强于国有企业;由研发规模到企业创新绩效路径中国有企业研发规模的扩张可以创造更多的创新绩效。
2020 Vol. 37 (1): 167-176 [摘要] ( 921 ) [HTML 1KB] [PDF 1471KB] ( 1975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