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2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2-03-10
区域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理论经济学
1
张曙光
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在于财政改革
2012 Vol. 1 (2): 1-2 [
摘要
] (
3220
) [
HTML
1KB] [
PDF
502KB] (
1932
)
2
刘尚希
控制公共风险是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源头
如果把地方政府性债务比作墙壁上的一幅画,要看清楚这幅画也许退一步更合适。靠得太近,地方政府性债务这幅画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或看到了某个局部却忽略了这幅画的全貌,或者看清了整幅画,却忽略了这幅画的留白之处及其所处的整个空间。如果退一步来观察,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图景也许就是另一番模样,兴许能帮助我们理清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思路,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境。
2012 Vol. 1 (2): 2-3 [
摘要
] (
3293
) [
HTML
1KB] [
PDF
328KB] (
2150
)
4
马海涛
解决地方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债券化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大规模膨胀的过程。1978年~1992年,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地方举债受到严格控制。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现。1994年财政改革分权后,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2004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迈入“大跃进”阶段。其间,2004年~2007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但每年还是出现大量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债务规模庞大,扩张普遍较快;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债务来源多样,债权主体不断扩散;债务关系复杂等特征。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城投债井喷的新态势。
2012 Vol. 1 (2): 4-5 [
摘要
] (
3444
) [
HTML
1KB] [
PDF
285KB] (
2053
)
12
王然
市场机制建设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与实证分析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状况却并没有明显改变。已有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证检验。笔者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研发投入强度、市场化指数、人均发电量和霍夫曼系数,对各省(区、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分析,证明了市场化指数是决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只要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就能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2 Vol. 1 (2): 12-16 [
摘要
] (
4414
) [
HTML
1KB] [
PDF
762KB] (
2212
)
宏观经济
17
宋瑞礼
中国经济增长机理解释——基于投入产出SDA方法
笔者利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将中国1987年~1997年以及1997年~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基于产业角度的需求扩张效应、增加值率变动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并测算出不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论表明,1987年~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单一依靠需求扩张转变为依靠需求扩张、增加值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协调拉动。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健性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空间,笔者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2 Vol. 1 (2): 17-21 [
摘要
] (
4771
) [
HTML
1KB] [
PDF
703KB] (
2175
)
区域经济
37
赵勇, 张杨
我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区域发展——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研究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笔者重点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制造业部门在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本地需求规模起到了主要作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固定成本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作用。因此,在追求未来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育相关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十分重要。
2012 Vol. 1 (2): 37-41 [
摘要
] (
4030
) [
HTML
1KB] [
PDF
660KB] (
2415
)
42
逯进, 陈阳, 贺晓丽
创新、经济增长与转型动力——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笔者运用耦合演进模型,以浙江和广东两省为参照,实证评测了山东省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制度创新能力较强,但技术创新和创新环境相对较弱;同时,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创新环境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与激励机制。此外,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经历了从轻度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的依次演进,并已开始逐步走向优质协调发展;但由于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影响,未来协调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
2012 Vol. 1 (2): 42-46 [
摘要
] (
4671
) [
HTML
1KB] [
PDF
919KB] (
2377
)
产业经济
47
袁中华, 冯金丽
制度变迁与新兴产业——理论分析与实证
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经济形态的产业群,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更未有对各要素尤其是制度迁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如Romer建立的“知识溢出”模型以及Lucas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尽管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由于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所导致的人力资本异质性最终是以技术进步为导向的,均属于技术决定论的范畴。任何产业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处于萌芽期、成长期的产业,更是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制度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是决定其成长快慢的首要因素。
2012 Vol. 1 (2): 47-51 [
摘要
] (
4200
) [
HTML
1KB] [
PDF
804KB] (
2258
)
52
王正明, 张许静
稀土资源税对“寡头”国出口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
笔者主要从税收转嫁的角度分析“寡头”国的稀土资源税政策对其出口市场势力的潜在影响,在系统把握我国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理清稀土生产、加工以及贸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国内稀土生产函数,研究使得稀土贸易市场出清条件下的税收价格转移弹性。分析表明:“寡头国”资源税的征收除了倒逼国内稀土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之外,还可以将部分的税负转嫁到国际市场,增加稀土出口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
2012 Vol. 1 (2): 52-55 [
摘要
] (
4158
) [
HTML
1KB] [
PDF
625KB] (
1974
)
国际经济
65
王明荣, 王明喜
进口技术外溢、出口相似度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笔者研究发现,对发达国家总体而言,进口技术外溢通过进口渗透率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而对于G7国家,从其进口产生的技术外溢本身就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口渗透率并不是必要的因素。国内研发投入的提高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2012 Vol. 1 (2): 65-69 [
摘要
] (
3986
) [
HTML
1KB] [
PDF
979KB] (
2207
)
70
钟阳, 丁一兵, 何彬
外汇市场深度、网络外部性与美元的国际地位——基于分国别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尽管美元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但从现况来看尚无任何货币具备超越美元的实力,对美元地位的短期走势并不能作出简单的判断。作者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对美元国际地位的确定产生了重要的正面影响:一国外汇市场越发达,其越青睐于持有美元;另外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前一期外汇市场的实际货币交易量也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显著因素,并且前一期外汇市场的实际货币交易量越大,该国对美元的需求量越大。这一结论证实了网络外部性效应的存在。
2012 Vol. 1 (2): 70-74 [
摘要
] (
3960
) [
HTML
1KB] [
PDF
963KB] (
2261
)
财务会计
75
潘克勤
政治关联、财务年报恶意补丁与债务融资契约——基于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的实证研究
笔者采用2003年~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财务年报恶意补丁出现几率及对债务融资契约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具备越高级别的政治身份,则上市公司发布恶意财务年报补丁的现象越少;上市公司发布了恶意财务年报补丁,则下年贷款规模明显下降,但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上述负面影响有明显减弱,说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具有的政治关联增强了上市公司出于维护潜在竞争优势的自我约束治理,从而增强了债务诚信,促进了债务契约签订。
2012 Vol. 1 (2): 75-80 [
摘要
] (
4547
) [
HTML
1KB] [
PDF
908KB] (
2352
)
企业管理
86
吴继忠
管理层薪酬、持股结构与企业成长——来自PE支持企业的数据
在传统的融资路径下,中小科技型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兴起,有力地支持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本文通过对69家中小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获酬率、平均薪酬、持股率与平均持股对企业成长拉动性并不强,而管理层获酬方差和持股方差对企业成长具有正相关关系,符合锦标赛效应。
2012 Vol. 1 (2): 86-89 [
摘要
] (
3760
) [
HTML
1KB] [
PDF
546KB] (
2524
)
商业经济
120
李大凯, 孙曰瑶, 滕丽美
免费商业模式下厂商盈利机制的激励相容研究——基于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分析
笔者在对免费商业模式下网络游戏厂商及消费者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游戏厂商盈利机制以及消费选择机制进行了构建,在激励相容理论框架下,通过厂商利润模型以及理性消费选择模型的最优化求解,认为在免费运营模式下,网络游戏厂商利润空间及消费者个人收益皆优于计时收费模式,且在最优化机制安排下,厂商及消费者收益具有一致性,从而在理论上验证了免费商业模式下的厂商盈利优势。
2012 Vol. 1 (2): 120-124 [
摘要
] (
4486
) [
HTML
1KB] [
PDF
682KB] (
2426
)
125
冷雄辉
消费者涉入前因、涉入程度与购买意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消费者涉入程度的高低受到多种涉入前因的影响,而且涉入程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呈显著相关;涉入前因中营销刺激与个人兴趣与涉入程度呈显著相关,其他因素一般相关或微弱相关;涉入程度在消费者行为中是中介变量。笔者基于我国市场的特性和消费者行为的差异,验证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营销刺激是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在营销实践方面,验证了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酒香也怕巷子深”现象。因此企业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实施有效营销。
2012 Vol. 1 (2): 125-129 [
摘要
] (
4025
) [
HTML
1KB] [
PDF
706KB] (
2110
)
劳动经济
130
任宇, 谢杰
基于培训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中国非上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截面数据分析
笔者利用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非上市工业企业构成的截面数据,用培训费衡量人力资本投资,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绩效与人力资本投资成正向关系;企业绩效与物质资本投资成负向关系;不同省份,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波动较大,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讲,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因此,国家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并形成稳定的投资制度。
2012 Vol. 1 (2): 130-134 [
摘要
] (
4511
) [
HTML
1KB] [
PDF
668KB] (
2127
)
135
王慧琴, 余海斌
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的胜任力与培养机制研究
笔者构建了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3个维度共计17个指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测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多专业、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理论研究机制以及多行业、分等级的资格管理模式与实践培训机制。
2012 Vol. 1 (2): 135-139 [
摘要
] (
4084
) [
HTML
1KB] [
PDF
923KB] (
2245
)
财政金融
140
唐在富
中国土地财政基本理论研究——土地财政的起源、本质、风险与未来
土地财政在我国产生和发展呈倒“U”形特征,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土地制度安排、政府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土地出让收入成本补偿不充分。从长期来看,土地财政的主要风险在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和政府土地抵押融资规模的失控,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和化解土地财政潜在风险的关键是要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加强政府土地出让和抵押融资管理,有效调节土地收益分配,降低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下降可能带来的冲击。
2012 Vol. 1 (2): 140-145 [
摘要
] (
4876
) [
HTML
1KB] [
PDF
1219KB] (
298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