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3年 40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三农问题
数字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三农问题
3
张文武, 王佳音
数字经济、生产转型与农村家庭收入增长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层面构建衡量农村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多维指标,并对其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和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农村家庭的数字化水平从而促进其生产转型,进而为其带来较为长久和明显的收入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成员技术能力、增加家庭农副业经营份额及带动非农就业,进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从数字经济中获得的经济回报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数字家庭指数对东部地区农村家庭的收入增长效应更高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家庭成员技能提升得以实现,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农副业经营份额而得以实现。研究结论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及农村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2023 Vol. 40 (6): 3-14 [
摘要
] (
399
) [
HTML
1KB] [
PDF
1286KB] (
1060
)
15
沈琼, 李皓浩
互联网使用与家庭农地流转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信息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并显著降低了农地转入的概率,且对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超过了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使用处理效应模型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流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高收入水平和低农地禀赋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效应和非农就业效应两种途径影响农地流转。据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差别化政策推进农地流转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等政策建议。
2023 Vol. 40 (6): 15-26 [
摘要
] (
363
) [
HTML
1KB] [
PDF
1374KB] (
717
)
产业经济
27
陈忱, 高然
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成为我国重点采用的环境规制政策。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2011年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基于成本渠道的机制检验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倾向于提高试点地区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通过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了试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且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支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政策效果可能随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市场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表现出异质性。研究结果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为我国全面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应当推进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2023 Vol. 40 (6): 27-37 [
摘要
] (
398
) [
HTML
1KB] [
PDF
1302KB] (
1138
)
38
王鑫, 王金凤, 徐春秋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政策量化及产业政策效应
以政策工具理论为视角,构建政策工具与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分析框架,采用内容量化分析法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27个省份的41份政策样本进行分析,并根据加快发展地区、示范推广地区及积极促进地区的划分进行区域间政策差异对比,利用OLS基准回归模型对各省份政策工具与公共类充电桩建设情况进行关联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工具结构性失衡,环境面政策工具比重过高而需求面政策工具比重过低,政策工具在产业链的分布也不尽合理。(2)不同地区政策大同小异,差异具体表现为:① 加快发展地区更注重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从目标规划和法规管制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在产业链方面更为关注充电设施运营和充电设备制造;② 示范推广地区对公共服务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包括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产业链方面较为侧重充电设施运营和能源供应;③ 在所有地区中,积极促进地区的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过滥问题最明显。(3)产业政策效应方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环境面政策工具对产业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长远来看应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避免过度依赖强制性工具。
2023 Vol. 40 (6): 38-50 [
摘要
] (
469
) [
HTML
1KB] [
PDF
1652KB] (
1091
)
51
焦嶕, 郭金花, 赵国浩
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2023 Vol. 40 (6): 51-60 [
摘要
] (
458
) [
HTML
1KB] [
PDF
1251KB] (
1178
)
企业管理
61
刘长庚, 张文哲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其对企业内部薪酬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并且扩大的是合理薪酬差距,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业绩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并且有利于减少超额薪酬差距,扩大合理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超额薪酬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为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与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2023 Vol. 40 (6): 61-71 [
摘要
] (
626
) [
HTML
1KB] [
PDF
1255KB] (
1023
)
72
刘张发, 章卫东
技术类员工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效率——兼论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数限额的规定
利用从股权激励相关公告中手工收集的各企业技术类员工股权激励数据,通过逐年倾向得分匹配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技术类员工股权激励对创新效率的总体和动态影响及机制,并分析了企业和股权激励计划特征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技术类员工股权激励通过降低技术类员工的代理成本、提高技术类员工的知识分享及合作与监督、吸引和挽留更多的技术类员工,进而提高创新效率,其对创新效率的提高作用逐年增强。(2)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不具有研发职业背景以及具有研发职业背景董事占董事会比重更低时,技术类员工股权激励更能提高创新效率。(3)股权激励对每个激励对象的激励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属于同一部门的技术类员工激励时也存在因激励对象数量过大导致的“搭便车”现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员工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可为完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企业设计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经验证据。
2023 Vol. 40 (6): 72-82 [
摘要
] (
403
) [
HTML
1KB] [
PDF
1337KB] (
743
)
83
王娇, 王凡林, 于瑶
客户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技术进步与要素重置视角的分析
利用中国深沪A股上市企业的前五大客户数据,从技术进步与要素重置视角考察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渠道检验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得益于客户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以及重置企业生产要素。从技术进步视角来看,客户数字化转型通过倒逼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变革互联网商业模式、使用现代信息系统、加大资本化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率、增加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重置视角来看,客户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和资产迭代率、增加劳动成本以及优化人力结构,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样本、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以及地理距离远的企业样本中。研究给予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一荣俱荣的经验证据,从供应链溢出视角进一步验证了索洛悖论并不成立,发现供应链数字溢出存在内化激励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023 Vol. 40 (6): 83-96 [
摘要
] (
425
) [
HTML
1KB] [
PDF
1677KB] (
1165
)
财政金融
97
牛惠, 吴一平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河南省数据的检验
基于河南省104个县2012—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对试点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县的经济增长,且影响效果逐年增强;作用路径是通过提高试点县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监管、助推试点县全方位发展来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进一步区分此政策对不同试点县经济增长的影响,把53个试点县以地形和地理区域作为划分标准,得出结论:以地形区域划分,此政策影响作用平原地区>山区;以地理区域划分,此政策影响作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因此,可以将此政策在其他非试点县进行深入推广,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调整政策结构,并逐步形成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2023 Vol. 40 (6): 97-108 [
摘要
] (
409
) [
HTML
1KB] [
PDF
1366KB] (
738
)
109
樊敏杰, 殷强
多元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与居民医疗负担——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和宏观数据,考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补需方”和“补供方”维度来看,两项支出对医疗总费用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主要体现在住院费用方面。“补需方”有利于降低自付费用进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而“补供方”则会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2)“强基层”对各类医疗费用均呈现出不同的降负效应。(3)各分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分别通过提高患者就诊频次、增加医疗资源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等渠道,进而对医疗费用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结构,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降低居民医疗负担提供政策依据。
2023 Vol. 40 (6): 109-120 [
摘要
] (
573
) [
HTML
1KB] [
PDF
1353KB] (
790
)
数字经济
121
李宏兵, 张少华, 朱廷珺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在分别构建省级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涵盖富裕、共享维度的共同富裕指标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解决增长和分配问题显著推进了共同富裕,在考虑内生性与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中等共同富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且上述影响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与扩大公共服务投入的机制来实现。进一步拓展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对临近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还会促进低收入家庭向中等收入家庭流动,进而有利于“扩中提低”的实现。上述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我国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2023 Vol. 40 (6): 121-135 [
摘要
] (
422
) [
HTML
1KB] [
PDF
1511KB] (
1321
)
136
刘培
数据要素影响绿色生态效率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数据要素已成为新发展格局中除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之外的基础性生产要素,为分析数据要素对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和作用路径,采用熵值法、SBM方向距离函数、Malmquist-Luenberger函数等方法测度了数据要素指数和数据要素视角下的绿色生态效率,并考察数据要素对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据要素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明显,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系统GMM方法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来实现,即数据要素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扩大数据要素市场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和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3)异质性结果显示,在低水平区域,数据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规模较小,数据要素水平提升带来的市场冲击性更大,效果更加显著。在市场要素集中程度较高的东部区域以及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较好的地区,数据要素的市场影响效应大且显著。
2023 Vol. 40 (6): 136-148 [
摘要
] (
411
) [
HTML
1KB] [
PDF
1289KB] (
1322
)
149
武春桃
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基于2011—2019年我国9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金融科技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从微观(收入结构)、中观(官员特征)、宏观(货币政策)三个层面,探索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银行风险承担是其重要传导渠道;伴随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地区官员学历的提升以及任职年限的延长,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因此,城市商业行应该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2023 Vol. 40 (6): 149-160 [
摘要
] (
509
) [
HTML
1KB] [
PDF
1270KB] (
108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