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元超,白俊红,2017.“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创新而竞争”: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一种新解释[J].财政研究(10):43-53. 茶洪旺,左鹏飞,2017.信息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评论(1):80-89. 程中华,金伟,2021.财政分权影响中国经济绿色增长吗?[J].财贸研究(3):69-84. 储德银,费冒盛,黄暄,2020.地方政府竞争、税收努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财政研究(8):55-69. 邓晓兰,刘若鸿,许晏君,2019.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J].财政研究(4):23-41. 翟琼,朱培伟,任仁,2022.环境规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创新[J].宏观经济研究(12):98-114. 关会娟,许宪春,张美慧,等,2020.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12):3-16. 管宁,何皛彦,李博雅,2022.京津冀数字服务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7):105-119. 郭俊华,周丹萍,2021.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资源依赖的中介作用[J].软科学(10):85-92. 郭淑芬,郭金花,2019.“综改区”设立、产业多元化与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1):87-98. 韩晶,陈曦,2022.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73-84. 何维达,温家隆,张满银,2022.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J].经济问题(1):1-8,30. 黄磊,吴传清,2021.外商投资、环境规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J].改革(3):94-110. 解春艳,丰景春,张可,2017.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12):35-42. 孔芳霞,刘新智,2023.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4):27-35. 李广昊,周小亮,2021.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宏观经济研究(7):146-160. 李健,夏美君,苑清敏,2021.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4):42-50. 李涛,李国平,薛领,202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11):1968-1978. 李政,杨思莹,路京京,2018.政府参与能否提升区域创新效率?[J].经济评论(6):3-14,27. 李治国,车帅,王杰,202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基于285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16):29-36. 刘强,马彦瑞,徐生霞,2022.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提高了中国绿色经济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72-85. 吕鲲,潘均柏,周伊莉,等2022.政府干预、绿色金融和区域创新能力:来自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10):116-126. 毛丰付,胡承晨,魏亚飞,2022.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J].财经科学(8):60-75. 汪彬,阳镇,陈洋毅,等,2022.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6):62-77. 汪克亮,庞素勤,张福琴,2021.高铁开通能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J].产业经济研究(3):112-127. 王俊豪,周晟佳,2021.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溢出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103-119. 魏丽莉,侯宇琦,2022.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60-79. 肖兴志,徐信龙,2019.区域创新要素的配置和结构失衡:研究进展、分析框架与优化策略[J].科研管理(10):1-13. 张涵,2021.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创新集聚效应分析:一项准自然实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4):45-52. 张红伟,罗晓慧,陈小辉,2023.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清洁化[J].证券市场导报(1):56-68. 郑万腾,赵红岩,赵梦婵,2022.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吗?——兼议地方资源竞争的调节作用[J].产业经济研究(1):1-13. 卓乘风,邓峰,2017.创新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空间视角下政府调节作用的非线性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15-26. LI Z,LI N,WEN H,2021.Digit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evidence from 217 cities in China[J].Sustainability,13:8058. LIANG S,ZHAO,HE S,et al,2019.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ese provi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drive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6(14):13878-13895. LUAN B,HUANG J,ZOU H,2019.Domestic R&D,technology acquisition,technology assimilation and China's industrial carbon intensity: evidence from a dynamic panel threshold model[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693(25):133436. YAM RICHARD C M,GUAN J C,2015.Effects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incentives on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evidences from Beijing in the 1990s[J].Research policy,44(1):273-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