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2年 39卷 1期
刊出日期:2022-01-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专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专题
3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城市蔓延、创新质量与雾霾污染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022 Vol. 39 (1): 3-12 [
摘要
] (
703
) [
HTML
1KB] [
PDF
605KB] (
1251
)
区域经济
13
高新才, 韩雪
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地(市)级行政区划的视角,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市)间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趋势;黄河流域碳排放分布具有较强的转移惰性,多数地区均未发生显著的时空跃迁,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凝聚性很强;碳排放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对于黄河流域市(州)级行政区域科学制定与实施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2 Vol. 39 (1): 13-23 [
摘要
] (
898
) [
HTML
1KB] [
PDF
1132KB] (
1395
)
24
于扬, 夏德峰
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对营商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3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知识溢出水平、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城市异质性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改善效应仅仅发生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非直辖市及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城市中,知识溢出水平越高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越强烈,但是在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中,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则不再显著。因此,在下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城市知识存量水平建设,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加大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
2022 Vol. 39 (1): 24-35 [
摘要
] (
673
) [
HTML
1KB] [
PDF
1440KB] (
1549
)
三农问题
36
董银果, 钱薇雯
最低质量标准、品牌成员数量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理论上分析最低质量标准、品牌成员数量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三者关系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就最低质量标准与品牌成员数量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最低质量标准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最低质量标准与品牌成员数量呈正U形曲线关系,随着最低质量标准的提高,品牌成员数量先受成本效应的影响而下降,后受声誉效应的影响而上升;品牌成员数量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随着品牌成员数量的增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先上升后下降,由集聚效应转变为拥挤效应;最低质量标准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随着最低质量标准由低变高,它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提升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
2022 Vol. 39 (1): 36-46 [
摘要
] (
652
) [
HTML
1KB] [
PDF
1567KB] (
1441
)
47
吉星, 张红霄
农业补贴与农户农机服务购买:理论线索和经验证据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影响的基础上,利用CLDS2014—2018年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面板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ER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证实农业补贴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经过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后,仍旧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补贴促进小规模、低收入和非粮食主产区内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转入土地,而且能够提升其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其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扩大实际种粮面积并缓解资金约束,因而能够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业补贴与农机服务购买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为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坚持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启示。
2022 Vol. 39 (1): 47-58 [
摘要
] (
645
) [
HTML
1KB] [
PDF
1783KB] (
1029
)
国际经济
59
李巧明
宏观审慎政策与收入不平等
借助世代交替模型,得到宏观审慎政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机制,接着基于2000—2018年59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住房贷款价值比(LTV)上限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实行降低LTV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扩大作用,且扩大作用在新兴市场国家更为显著。(2)当LTV上限值较低时,降低LTV上限进一步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相反,当LTV值较高时,降低LTV上限却减小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宏观审慎工具的政策效果呈现异质性特征。(3)将降低LTV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替换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后,实证结论基本不变。实证结果在不同收入不平等变量、不同虚拟变量和不同面板模型下均表现出高度稳健性。对于我国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应考虑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在确保政策有效性的同时,兼顾政策公平性。
2022 Vol. 39 (1): 59-68 [
摘要
] (
687
) [
HTML
1KB] [
PDF
1269KB] (
759
)
69
王叶, 张天硕, 曲如晓
中国海外专利申请与出口贸易
创新驱动是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海外专利申请则是一国创新水平的重要反映。利用中国省份2009—2017年在美国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据以及各省份41个行业的出口贸易数据,实证研究了海外专利申请对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外专利申请促进了产品向专利申请国市场的出口。随着海外专利数量的增加,海外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覆盖范围随之扩大,带来出口的进一步增加。(2)对专利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后发现,专利价值度越高,对出口促进作用越大。(3)外国在华专利和市场化程度对海外专利促进出口具有调节作用。外国在华专利布局越多的行业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海外专利申请发挥的出口促进效应越大。
2022 Vol. 39 (1): 69-78 [
摘要
] (
846
) [
HTML
1KB] [
PDF
1352KB] (
892
)
产业经济
79
宋德勇, 毕道俊
环境规制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采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并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在不同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促进;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则需要适度提高环境标准,同时应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并打破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2022 Vol. 39 (1): 79-87 [
摘要
] (
708
) [
HTML
1KB] [
PDF
1240KB] (
1225
)
88
李展, 王淑娟, 叶蜀君
金融结构与制造业成长:基于产业异质性视角
金融结构与制造业成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产业异质性视角分析不同金融结构对不同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3—2017年中国27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产业数据,基于产业创新度、产业风险度和资金密集度三种基本特征,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结构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当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产业成长;从产业异质性视角看,银行体系的发展能够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成长,股票市场对研发密集型、风险型产业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我国现阶段应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发展与制造业产业成长相匹配的金融结构体系。
2022 Vol. 39 (1): 88-97 [
摘要
] (
601
) [
HTML
1KB] [
PDF
1256KB] (
1632
)
企业管理
98
武翰章, 刘维奇
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基于股票价格的“同涨同跌”现象,利用200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动态视角考察分析师盈余预测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正向盈余预测修正会显著降低公司股价同步性,并且这种影响在明星分析师、非承销商分析师和女性分析师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探究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影响公司股价同步性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分析师正向盈余预测修正可以通过减少其盈余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度来降低股价同步性。研究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行为属于“自我更新”,能够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2022 Vol. 39 (1): 98-107 [
摘要
] (
592
) [
HTML
1KB] [
PDF
1255KB] (
844
)
108
曹允春, 孙坚
“一带一路”倡议、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受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影响程度与企业财务柔性有关,该结论在采用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拓展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矫正过度投资和缓解经理人代理矛盾,构成内部治理薄弱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正式制度是被现有文献忽略的研究融资约束、财务柔性及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重要变量,以此拓展和丰富了制度环境影响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
2022 Vol. 39 (1): 108-117 [
摘要
] (
672
) [
HTML
1KB] [
PDF
1269KB] (
864
)
118
申毅, 阮青松
薪酬管制与企业盈余持续性
基于薪酬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薪酬管制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薪酬管制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皆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产权性质不同时,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也存在差异,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相较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且对中央国企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也相较地方国企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权力会显著增强薪酬管制与盈余及其组成部分持续性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薪酬管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而且为推进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管制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2 Vol. 39 (1): 118-126 [
摘要
] (
728
) [
HTML
1KB] [
PDF
1241KB] (
788
)
财政金融
127
陈宸, 方芳, 张乐
数字普惠金融、收入水平与家庭负债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负债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水平和家庭债务杠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流动性约束、非理性支出和便捷化交易三条机制促进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对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不一样,相比于高收入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更明显。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 Vol. 39 (1): 127-137 [
摘要
] (
885
) [
HTML
1KB] [
PDF
1259KB] (
2764
)
138
钱雪松, 袁峥嵘
数字普惠金融、居民生活压力与幸福感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2022 Vol. 39 (1): 138-150 [
摘要
] (
985
) [
HTML
1KB] [
PDF
1284KB] (
2518
)
151
赵德昭
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测度及时空演化
基于2009—2019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对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综合特征、时空格局、空间相关性、空间聚类和热点区域演化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各省域治理能力均出现大幅提升,但财政治理水平的相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各省域财政治理能力在空间上聚类不显著,无大范围的高值或低值集聚区,但仍然出现了小范围的高聚类区,空间近邻效应逐渐显现。从空间格局上看,热点区、次热点区分布格局变化较大。热点区域、次热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中地区,其中热点区域呈现由南向北演化的趋势。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仍居高位的情况下,应充分重视财政治理能力的科学测度、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特征,构建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的地方财政治理新格局。
2022 Vol. 39 (1): 151-160 [
摘要
] (
663
) [
HTML
1KB] [
PDF
2025KB] (
893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