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1年 28卷 3期
刊出日期:2011-05-06
区域经济
三农研究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理论经济学
1
杜本峰
家庭生育选择行为影响因素测度及经济分析--基于离散选择经济计量模型分析视角
我国生育选择特征表现在: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男孩与女孩相比的效用优势正逐步消失、农村家庭正从生育行为转向教育行为。教育和职业对生育模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和婚姻状态。基于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消除收入分配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有利于强化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影响。
2011 Vol. 28 (3): 1-5 [
摘要
] (
4341
) [
HTML
1KB] [
PDF
880KB] (
1928
)
6
谭宏业, 柯学良
基于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镇内部最优收入差距
我国城镇内部面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消费一直不振的双重问题。笔者选取城镇最高20%收入组(高收入群体)和城镇最低20%收入组(低收入群体)作为城镇居民的代表阶层,以这两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代表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建立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收入差距理论模型,利用我国1985年~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和MATLAB数学软件测算出我国城镇内部最优收入差距路径,为以扩张消费为目的的收入再分配提供有意义的参照系。
2011 Vol. 28 (3): 6-9 [
摘要
] (
4274
) [
HTML
1KB] [
PDF
540KB] (
1999
)
10
李传裕
基于核心—边缘模型的劳动力迁移动因分析
工资水平差异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运输成本越大,产品的替代弹性越大,消费者在工业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劳动力越倾向于在空间均匀分布,否则,劳动力更倾向于迁入工资水平高的地区,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
2011 Vol. 28 (3): 10-14 [
摘要
] (
3817
) [
HTML
1KB] [
PDF
692KB] (
1902
)
15
郭水文
网络效应一定会导致技术锁定吗?
在网络产业中,往往存在替代技术之间的激烈竞争。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技术之间的结果是一种技术成为了产业的主导标准,而该技术的用户则被锁定于该技术之中,从而无法导致最优的均衡结果。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技术竞争进行干预。然而,传统的观点忽略了技术赞助者的作用、用户之间自发的协调以及用户偏好的多样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网络效应导致的技术锁定问题。因此,政府不应该对网络产业中的技术竞争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应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以及保障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2011 Vol. 28 (3): 15-19 [
摘要
] (
3873
) [
HTML
1KB] [
PDF
685KB] (
1818
)
宏观经济
20
李辉 ,徐会奇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
笔者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突破口,将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更为谨慎,对利率的变动相对不敏感,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但消费惯性和制度变迁因素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不显著。
2011 Vol. 28 (3): 20-24 [
摘要
] (
4352
) [
HTML
1KB] [
PDF
774KB] (
1965
)
25
闫晓红
城市化水平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27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考察
笔者利用一个城市化水平内生增长模型,借助非平稳面板数据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虽然中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需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省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都能促进经济增长,某些省份存在着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而且过度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会抵消投资所带来的效应。
2011 Vol. 28 (3): 25-28 [
摘要
] (
4700
) [
HTML
1KB] [
PDF
525KB] (
2060
)
区域经济
29
王鹏, 郭永芹
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笔者以创新环境和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数和环境规制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正面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效果则不确定,其中外资依存度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虽然具有正面影响,但存在一定的不显著性。
2011 Vol. 28 (3): 29-33 [
摘要
] (
4912
) [
HTML
1KB] [
PDF
791KB] (
2178
)
34
孙建红 , 剧锦文
FDI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
笔者根据浙江省1984年~2009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了FDI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FDI对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应采取产业结构升级、实施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等措施,促进浙江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发展得更好更快,推动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1 Vol. 28 (3): 34-38 [
摘要
] (
5476
) [
HTML
1KB] [
PDF
803KB] (
2092
)
39
尚文英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演变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2011 Vol. 28 (3): 39-42 [
摘要
] (
4355
) [
HTML
1KB] [
PDF
763KB] (
2597
)
43
张凡勇
中国自然资源富集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展与取向--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述评
作者分别从“资源诅咒 ”的存在性、传导机制以及破解对策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有关中国资源富集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理论分析的欠缺以及实证研究模型设定误差与数据样本来源的单一化,不能较好的认识并解决对国内资源富集区域的经济增长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案例与理论分析,促进国外研究成果的中国化。
2011 Vol. 28 (3): 43-47 [
摘要
] (
5012
) [
HTML
1KB] [
PDF
724KB] (
1918
)
产业经济
48
李善燊,王益君
经济结构调整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
笔者以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为视角,确定现代产业集群的选择基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以西安市制造业为例分析各个产业集群的效果,最终筛选出该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为: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中药材和化学药品为主的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业集群。
2011 Vol. 28 (3): 48-52 [
摘要
] (
4199
) [
HTML
1KB] [
PDF
734KB] (
1951
)
53
殷华方
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有可能被扭转吗?--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分析
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有可能被扭转吗?这是一个被学术界忽略的问题。笔者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因素对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外资产业政策、资金密集度、营销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正相关;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只有提高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
2011 Vol. 28 (3): 53-57 [
摘要
] (
4331
) [
HTML
1KB] [
PDF
661KB] (
2149
)
58
樊慧玲 ,何立胜 ,李军超
试论社会性规制与CSR耦合的实现--制度框架、机制构建、路径及模式选择
笔者在嵌套式规则体系的分析框架下,引入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对社会性规制与CSR的耦合展开研究,其中,社会性规制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内化为企业行为的决定因素;企业通过履行其社会责任对政府规制产生影响;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影响为二者的耦合提供外部监督机制和信息平台。授权型自我规制、共同规制与回应型规制是实现二者耦合的有效模式选择。
2011 Vol. 28 (3): 58-61 [
摘要
] (
3674
) [
HTML
1KB] [
PDF
654KB] (
1828
)
62
周国富, 藏超
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动态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基于1978年~2008年的实证研究
笔者依据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对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表现出来,而第三产业的节能效应尚不明显。
2011 Vol. 28 (3): 62-66 [
摘要
] (
4693
) [
HTML
1KB] [
PDF
705KB] (
2028
)
67
毛亮
增加土地供应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吗?
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采用的常用的政策之一是增加土地供应的数量,但这一措施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有效的。笔者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房价与地价的决定模型,分析了政府的土地供应数量对房价和地价的影响。笔者认为,政府调控措施的效果依赖于具体的市场条件,特别是投机现象的严重程度和预期房价对地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一个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机现象,则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房价。
2011 Vol. 28 (3): 67-71 [
摘要
] (
4493
) [
HTML
1KB] [
PDF
783KB] (
1874
)
国际经济
72
赵春明, 郭界秀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技术的内生化演进
贸易理论的发展以技术差异分析为起点,立足于解释贸易和增长间现实联系,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忽略却导致贸易利益的解释偏于狭隘。笔者基于贸易理论解释现实的需要,分析了技术从被忽略到外生处理的原因和局限,探究了现实经济驱动下技术内生化的路径。笔者认为只有把技术与要素禀赋差异、规模经济结合起来,国际贸易理论才可能对贸易动因、贸易模式变动、动态贸易利益等问题做出全面客观的解答。
2011 Vol. 28 (3): 72-76 [
摘要
] (
4742
) [
HTML
1KB] [
PDF
642KB] (
2501
)
77
于峰 , 王业强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效率分析--基于数据包络的BC 2模型
笔者选取具有国别特征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纯技术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除外)的效率都极高;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规模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的效率较低,且基本是递增型;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与多数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居于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地位;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仅与韩国、墨西哥、印尼和俄罗斯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都处于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弱势状态。
2011 Vol. 28 (3): 77-81 [
摘要
] (
4735
) [
HTML
1KB] [
PDF
816KB] (
1879
)
82
施炳展
金融发展提升贸易量的途径研究:跨国经验分析
现有研究关注并证实了金融发展可以提升贸易量,但忽略了金融发展提升贸易量的途径问题。笔者利用1995年~2007年世界各国双边HS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一国出口分解为出口广度(extensive margin)、数量(quantity)与品质(quality),经验分析金融发展对出口广度、数量与品质的影响程度,从而研究了金融发展提升贸易量的渠道问题。结论发现,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广度途径提升了出口总量。
2011 Vol. 28 (3): 82-85 [
摘要
] (
4856
) [
HTML
1KB] [
PDF
501KB] (
1819
)
86
何泽军
FDI行业内技术溢出与行业特征--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随着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获得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之更好服务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成为研究热点。高技术产业以其高知识密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而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笔者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在考虑滞后期影响下,检验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3位码行业1999年~2008年的FDI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分析了效应显著行业所具有的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元件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溢出效应显著,且具有适中的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低的吸收能力、适中的外资参与度、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以及适中的对外开放度等行业特征。
2011 Vol. 28 (3): 86-91 [
摘要
] (
4499
) [
HTML
1KB] [
PDF
775KB] (
1873
)
企业管理
92
杨金强, 杨招军, 石峰
企业家的最优投资消费与定价
笔者考虑一个面临随机需求风险的企业家,如何通过消费平滑、风险管理及有成本地动态调整资本资产规模,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公司金融问题。笔者运用动态随机控制方法,得到了非完备市场与非风险中性下企业资本的平均价值与边际价值的半闭式解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基于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得到了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企业的贝塔系数和风险溢价。数值结果表明,在非完备市场下企业家的风险态度对企业资本价值、贝塔系数、风险溢价、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等都具有显著影响。
2011 Vol. 28 (3): 92-96 [
摘要
] (
3922
) [
HTML
1KB] [
PDF
641KB] (
2268
)
97
彭程, 刘怡, 熊榆
企业投融资决策内生机制的实证研究: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的视角
笔者以2001年~2009年708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的视角实证研究了企业投融资决策之间的内生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受税收利益的作用,负债融资会显著地增加企业的投资支出,这种正向作用在高负债水平下将变得不再显著;为了利用负债利息税盾的价值促进作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负债融资,但是受高负债水平下高破产成本的影响,这种促进作用变得不再显著;考虑到折旧的税盾替代效应,折旧将会弱化投资对负债融资的促进作用,并最终导致高折旧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融资负相关的关系。
2011 Vol. 28 (3): 97-102 [
摘要
] (
4012
) [
HTML
1KB] [
PDF
782KB] (
1886
)
三农研究
103
罗仁福,张林秀,赵启然,刘承芳
外部冲击对贫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以金融危机中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为例
笔者使用3省6县24乡镇共计72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情况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仅有一半左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工作是在非农行业就业,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偏低。教育程度低、未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的非农就业劳动力受到危机的负面冲击要大于教育程度高和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不仅非农就业参与率低,而且在危机期间非农就业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显著地比非贫困农村地区大。这对政府今后扶贫和在危机环境下如何瞄准脆弱人群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11 Vol. 28 (3): 103-107 [
摘要
] (
4346
) [
HTML
1KB] [
PDF
748KB] (
2235
)
108
曹飞,陈鹏联
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与可能
法律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农民工)、农村有效的社会整合。契约环境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信任机制由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转型,而良好的法律素质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在陌生人社会里的权益保护与冲突化解。机械团结向有机整合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回应型法律进行社会分工协作的规范与协调,而农民工社会失范行为的依法规正,有助于其实现自身市民化、现代化。但无论是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农民工自身层面,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都存在现实的难题,因而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是有限的。
2011 Vol. 28 (3): 108-112 [
摘要
] (
4046
) [
HTML
1KB] [
PDF
894KB] (
1946
)
113
唐浩
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契约联接方式研究--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应用与完善
笔者利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统一解释了农户与市场之间各种契约联接方式的形成原因。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契约应根据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分别采用商品契约、混合型契约和要素契约,并进行与之匹配的市场治理、双方或三方治理和统一治理。但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存在不足,不能解释在交易环境和交易特性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农户与市场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契约联接方式。只有将市场主体的企业家才能纳入分析框架,上述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契约联接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应该重视培养和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农民的企业家才能。
2011 Vol. 28 (3): 113-117 [
摘要
] (
4050
) [
HTML
1KB] [
PDF
824KB] (
1842
)
财政金融
118
谢乔昕, 孔刘柳, 张宇
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规模
对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多不涉及晋升激励问题。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横向比较政绩考核方式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会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努力中,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规模的不适度扩张。
2011 Vol. 28 (3): 118-122 [
摘要
] (
4583
) [
HTML
1KB] [
PDF
712KB] (
1772
)
123
寇明婷, 卢新生, 陈凯华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多元VAR- GARCH(1,1) –BEKK模型的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构建农产品期货综合价格指数与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综合价格指数,运用由协整、Granger检验及向量自回归多元模型构成的递进式的计量分析框架,对2005年~2010年间两类市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相关股票市场之间关联度高,存在长期均衡的互动关系;农产品期货市场短期价格与均衡价格的偏离对相关股票价格有显著的引导拉动作用。此外,实证分析还表明两类市场存在由期货市场到股票市场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2011 Vol. 28 (3): 123-127 [
摘要
] (
5208
) [
HTML
1KB] [
PDF
746KB] (
1933
)
128
李利平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造成影响。本文利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通过对复合利率、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和信贷债券市场规模三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和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确实对信贷和债券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弱化了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而反过来,信贷和债券市场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它们之间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2011 Vol. 28 (3): 128-131 [
摘要
] (
3918
) [
HTML
1KB] [
PDF
562KB] (
1882
)
132
刘平,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效应的比较研究--基于静态与动态copula函数的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一国经济的突发性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间关联程度发生变化,甚至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产生传染效应。本文运用Skew t-GARCH模型处理了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来的尖峰、波动性和厚尾等特性,并结合静态和动态copula函数方法,比较了近20年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美、中两国三个金融市场间相关结构的变化,从而对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和传染途径进行了对比分析。
2011 Vol. 28 (3): 132-136 [
摘要
] (
4182
) [
HTML
1KB] [
PDF
686KB] (
2303
)
137
刘用明, 贺薇
基于面板GARCH模型的汇率风险联动VaR测算
为弥补现有VaR测算模型在同时测算多汇率风险因子VaR值过程中的不足,笔者将面板GARCH模型应用于汇率风险的VaR测算中,通过与一元GARCH模型、多元GARCH模型中的BEKK模型和DCC模型相对比,发现其联动VaR测算的结果优于后三种模型。基于残差项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面板GARCH模型能够较好地捕获汇率的波动,其运用能提高VaR测算的精度,增强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2011 Vol. 28 (3): 137-141 [
摘要
] (
6472
) [
HTML
1KB] [
PDF
707KB] (
2152
)
142
杨矗,李冀,严汉平
汇率转嫁不完全:理论与经验分析
汇率在国际贸易的定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传统国际经济理论关于汇率对贸易的影响机制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商品弹性等方面,忽视了对市翅构和商品替代性等因素的分析。本文基于卖方市翅构,分析了在存在市场势力且不同厂商之间的商品存在一定的替代性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于出口定价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即市场势力以及不同厂商之间的商品替代性使得汇率转嫁不完全。
2011 Vol. 28 (3): 142-145 [
摘要
] (
5079
) [
HTML
1KB] [
PDF
574KB] (
2090
)
146
朱元琪,刘善存
股票股利与价值重估:信号、流动性改善还是价格幻觉?
笔者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开始推行的业绩快报制度分离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和股利分配信息,重新研究了A股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并采用信号假设和流动性假设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在已预期盈余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对股票股利存在正面反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在未来二到四个季度仍能保持盈余增长,因此信号假设可以较好地解释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而股票股利虽然能显著提高小额交易者的活跃程度,但大部分流动性指标并没有显著改善,因此流动性假设对A股不太适用。
2011 Vol. 28 (3): 146-151 [
摘要
] (
4736
) [
HTML
1KB] [
PDF
809KB] (
2052
)
经济法
152
高汉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 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化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和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是如此的重要。而2006年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和2010年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2011 Vol. 28 (3): 152-155 [
摘要
] (
4084
) [
HTML
1KB] [
PDF
721KB] (
1984
)
156
付龙飞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研究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涵着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障权易受到私权利和公权力侵害,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的选择和构建依赖于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内涵和特征。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权和宪法权利,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律强制性、主体多元性、关系复合性、公益性和可诉性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主要是通过“双轨制”来实现的,即民事程序和行政程序。但这两种模式与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影响到社会保障权利的救济,有必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通过改造行政复议程序和仲裁程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助与法律责任制度来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权的救济机制,充分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2011 Vol. 28 (3): 156-160 [
摘要
] (
3749
) [
HTML
1KB] [
PDF
821KB] (
2118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