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4年 41卷 1期
刊出日期:2024-01-10

区域经济
数字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数字经济
3 陈军梅, 冯均科, 仇娟东
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审计费用
以 2011—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初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审计费用,当数字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金融科技增强带来的审计费用下降效应会超过因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提升的审计费用上升效应,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审计费用,说明数字金融与审计费用之间呈先扬后抑的倒U形关系。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作用于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风险与成本变动,最终影响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审计主体来自国内四大审计事务所时,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非线性作用增强;审计客体是上市银行与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时,数字技术能更有效地对审计费用产生非线性效应;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程度和法律水平较高、数字金融监管较严的地区时,数字金融与审计费用的倒U形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从审计费用角度丰富了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研究,为商业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决策提供参考。
2024 Vol. 41 (1): 3-16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1238KB] ( 389 )
17 李丹, 戴政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要素流动与国内价值链循环
利用中国多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进行省份间的两两配对,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省际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抑制了国内价值链循环。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在低经济发展水平省份间更大;相较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业的抑制效果更强;对南北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在北方区域内部更为突出。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市场、创新以及成本机制对国内价值链循环产生抑制效应。最后,省际劳动力流动有助于弱化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抑制作用。研究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思路。
2024 Vol. 41 (1): 17-29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1198KB] ( 278 )
区域经济
30 魏守华, 钱非非
能源技术进步与区域专业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视角
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切入点,研究能源技术进步对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区域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较没有特高压输电项目城市,配备特高压输电工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约1.09%,且该效应在中小城市、资源丰富城市和内陆地区更强;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基期分工水平、调整指标测度、剔除极端值并进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后,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特高压建设所表征的能源技术进步通过激发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的集聚效应来促进地区专业化。继续扩大特高压输电规模,合理实施区域专业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41 (1): 30-41 [摘要] ( 80 ) [HTML 1KB] [PDF 1556KB] ( 138 )
42 金祥义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宜居度——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基于2005—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度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宜居度,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匹配的稳健性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创新驱动效应和创业促进效应来促进城市宜居度的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城市区位、地理特征、人口规模和发展模式对政策反应有显著区别,东部城市、沿海城市、人口规模更大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受政策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证实了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宜居度。因此,加大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完善数字中国体系的现实有效路径。
2024 Vol. 41 (1): 42-56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1320KB] ( 98 )
57 张彧
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与低碳经济转型
立足中国2009—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均对低碳经济转型发挥显著推动作用,且二者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新基建水平提升能够增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赋能效应;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绿色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新基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助力作用均明显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的三层子维度均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最强。
2024 Vol. 41 (1): 57-69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1216KB] ( 129 )
国际经济
70 李宏亮, 张为付
数字化投入与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表现为数字化投入强度越大,行业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越高;第二,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增强制造业关键链节的控制力和国内供给率从而对数字化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贸易壁垒限制要素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字化投入的促进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投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但数字媒体及交易投入的影响有限;第四,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带来的成本降低和资源错配缓解效应是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渠道。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2024 Vol. 41 (1): 70-82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1205KB] ( 255 )
83 程显宏, 姜国刚, 邹宗森
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中国与RCEP国家出口持续时间?
数字经济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助于加强中国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程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测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采用2011—2021年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与RCEP国家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增加中国与RCEP国家出口持续时间;第二,数字经济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增加贸易开放度渠道降低出口风险率,延长出口持续时间;第三,对于不同收入水平RCEP国家来说,当期与上一期数字经济发展会延长中国与中低收入和高收入RCEP国家的出口持续时间,但对中高收入RCEP国家的影响并不显著;第四,对于不同类型产品来说,数字经济发展均会延长中国与RCEP国家出口持续时间。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对初级产品的影响较小,说明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数字经济对中国与RCEP国家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逐渐增加。
2024 Vol. 41 (1): 83-96 [摘要] ( 88 ) [HTML 1KB] [PDF 1262KB] ( 190 )
产业经济
97 雷玉桃, 彭文祥, 张萱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来自中国行业的经验证据
以2000—2018年中国工业各行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工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工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发挥效率提升效应与合作协同效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进而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行业和区域异质性,低耗能、低排放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碳排放表现为显著负向线性关系,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碳排放呈现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东部地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数字减排效果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递减态势。因此,应着力推动工业生产过程数字技术应用,行业间排放数据共享与传递,建立效率提升与合作协同机制,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工业尤其是高耗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有序实现碳中和提供数字助力。
2024 Vol. 41 (1): 97-109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1228KB] ( 116 )
110 杨春蕾, 佟继英
工业智能化与全球碳减排
基于1993—2019年51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全球碳减排的影响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推动全球碳减排,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制造业高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推动全球碳减排。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全球碳减排不仅受工业智能化自身发展水平的动态影响,工业集聚度在其中也发挥着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更大幅度降低全球富裕国家和富裕群体的人均碳足迹,有助于缓解全球碳排放的不平等。因此,应当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跟踪碳足迹评估政策的实际环境影响,推动工业智能化与碳减排领域的国际合作。
2024 Vol. 41 (1): 110-119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1159KB] ( 88 )
企业管理
120 范润, 翟淑萍, 甦叶
社会信用环境与企业违约风险——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刻画社会信用环境并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资产抵押能力较低、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境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企业违约风险。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而且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 Vol. 41 (1): 120-133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1282KB] ( 243 )
134 薛龙
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了过度负债吗?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过度负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一影响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抑制过度负债,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过度负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在高盈利能力、内部治理水平高和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为企业过度负债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4 Vol. 41 (1): 134-146 [摘要] ( 70 ) [HTML 1KB] [PDF 1195KB] ( 180 )
147 董红杰, 王聪聪
债务来源异质性会抑制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吗?
以2009—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显著降低了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更明显;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媒体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会削弱债务来源异质性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超额现金持有降低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债务来源异质性能够削弱这种消极影响。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债务治理作用,提高企业资金配置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4 Vol. 41 (1): 147-160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1196KB] ( 150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