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5年 42卷 5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企业管理
   
区域经济
3 岳利萍, 余焕
省际行政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路径探索——来自国家级城市群的证据
以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批复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2年794个省际行政边界区县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策略检验城市群一体化对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明显促进和改善了边界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且对位于优化提升类城市群和平原地区的边界地区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主要通过发挥交通互通效应、金融融通效应和数字联通效应弱化地理条件限制,并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应弥补市场分割的不足,从而助力行政边界地区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新时代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发展的作用效果,可为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地区绿色发展,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启示。
2025 Vol. 42 (5): 3-18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1521KB] ( 0 )
19 宋洋, 张玥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以2006—2022年24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该政策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激励效应显著提升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生态化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受城市创新水平、碳排放量及碳生产力的影响;在高创新水平和高碳排放量的城市中,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强碳生产力的城市,试点政策更加显著提升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水平。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推广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制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等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2025 Vol. 42 (5): 19-31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2705KB] ( 0 )
32 黄浩溢, 陈雯
行政边界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循环视角
结合因果推断框架与增加值分解框架,基于中国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省际边界效应对省际循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边界弱化显著促进了省际循环下区域经济增长,尤其在东部地区、生产率差异较小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省份中,这一效应尤为显著。就影响渠道而言,省际边界效应弱化能够通过深化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省际循环下的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区域间合作加深、分工细化、比较优势强化与产业同构化水平降低。进一步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政策为冲击进行DID回归,上述结论仍然成立。除此之外,行政边界弱化也能够通过优化国际循环模式、缩小风险敞口的渠道促进国际循环下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有力抓手。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区域壁垒,畅通国内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5 Vol. 42 (5): 32-46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1419KB] ( 0 )
“三农”问题
47 王雅婧, 黄惠春
数字乡村建设能否提升县域农业创业活力?——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借鉴创业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构建“机会—资源—制度”分析框架,基于CCAD涉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库,以国家与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模型系统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县域农业创业活力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农业创业活跃度,并通过扩大农业市场需求、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和促进资源集聚三种机制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与正式制度具有协同效应,并对非正式制度产生替代效应,从而有效提高县域农业创业活跃度;拓展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衍生行业创业,还推动了创业正规化转型和绩效提升,对农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乡村嵌入县域创业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业创业活动的内在机制,推动了创业研究的纵深发展,为激发县域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 Vol. 42 (5): 47-60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1607KB] ( 0 )
61 卢奕亨, 高红贵, 何美璇, 阿如娜
节能目标约束如何促进农业碳减排?
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剖析节能目标约束影响农业碳减排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节能目标约束显著促进了农业碳减排,但这种效应仅在中西部地区成立,在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且这一碳减排效应主要依靠减少农用物资投入碳排放、作物种植碳排放和农业能源碳排放实现;作用渠道检验表明,节能目标约束通过提高农业能源效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实现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投入能够强化节能目标约束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则会削弱节能目标约束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节能目标约束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还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利用节能目标降低农业碳排放具有政策启示。
2025 Vol. 42 (5): 61-74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1431KB] ( 0 )
75 殷志高, 李恒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
选取2006—202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根据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考察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其中推动公共服务共享、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市场潜能是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型、多中心、长江流域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具有更强的协调发展效应,且城乡发展差距程度会诱致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产生“雪中送炭”的包容性效果,但当其超过一定阈值,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可能会引发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恶化。拓展性分析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效应具有“空间同频”的溢出特征,另外,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还有利于缩小城市之间经济差距,发挥同步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结论能够为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经济增长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 Vol. 42 (5): 75-87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1253KB] ( 0 )
国际经济
88 赵春明, 刘珊珊, 王哲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价格加成
通过拓展MO理论框架构建包含数字服务要素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有助于企业价格加成的提高,这一促进效应在经过内生性处理、更换变量、排除干扰因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通过创新激励和信息治理两条路径提升企业价格加成。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价格加成的促进作用在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代理成本、非高新技术行业以及高竞争程度行业的样本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对当前中国加快高水平开放过程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企业“质效提升”美好蓝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5 Vol. 42 (5): 88-100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1475KB] ( 0 )
101 陀才进, 孙慧, 聂蕊, 杨巨星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双重价值链地位攀升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内嵌中国省份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各省份双重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打破“低端锁定”和“高端封锁”的双重困境,实现中国各省份双重价值链地位攀升;机制检验表明,中间品创新效应、要素配置优化效应、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是推动中国双重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双重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动力,在东部地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双重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有效促进各省份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协调与良性互动,有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启示。
2025 Vol. 42 (5): 101-117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3483KB] ( 0 )
企业管理
118 许超亚, 张卫国
城市群建设与企业异地投资——来自中国19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基于200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母子公司数据,以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城市群政策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城市群建设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在城市群内进行异地投资,且其更多地促进企业赴非核心城市设立异地子公司。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培育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更能促进位于成熟型城市群和发展型城市群的企业进行异地投资;相比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城市群建设更能促进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进行异地投资;而城市群建设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并未表现出产权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内企业赴非核心城市设立异地子公司是为了追寻更为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群建设能够对城市群外周边城市产生溢出效应,吸引企业赴城市群外周边城市设立异地子公司。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群政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赋能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 Vol. 42 (5): 118-131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1463KB] ( 0 )
132 马从文, 湛泳
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对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以美国实体清单制裁为外生冲击,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对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加快了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的步伐,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美国实体清单制裁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抑制管理者短视行为和推动建立战略联盟促进中国企业协同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对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的正向影响因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特征的横截面差异而存在异质性,表现为该影响在法治环境较好地区、儒家文化程度较高地区、耐心资本比例较高企业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美国实体清单制裁的经济后果研究,也拓宽了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边界,进而为中国维护科技安全和突破技术封锁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 Vol. 42 (5): 132-145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1424KB] ( 1 )
146 韩君, 赵甜甜, 尉昊
新《环保法》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
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因果森林方法考察新《环保法》对企业响应性绿色转型与真实性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企业两类绿色转型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分样本检验发现新《环保法》对企业两类绿色转型的影响在非正式制度和产权性质层面存在差异;基于因果森林算法检验发现新《环保法》对两类绿色转型存在异质性个体处理效应,根据特征重要性排序得到相对重要的控制变量与企业两类绿色转型呈现非线性变动关系。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主要通过提升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增加政府环保补助和吸引媒体关注三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研究结论加深了对新《环保法》政策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基于此,需加快完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制定差异化规制措施,引导更多企业走绿色转型之路。
2025 Vol. 42 (5): 146-160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4306KB] ( 0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