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4年 41卷 6期
刊出日期:2024-11-10

区域经济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三农”问题
刊庆专栏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3 丁华, 任滔, 丁宁, 王雪峰
智能制造与企业产业链关联——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
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07—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对企业产业链关联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显著提升企业的产业链关联程度,使用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了基准估计结果。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创新投入增强企业产业链关联程度,产品供需匹配度、议价能力和专业化分工水平正向调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对企业产业链关联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对产业链关联程度的提升效果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对于供应商集中度低和客户集中度高的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更能显著提升企业产业链关联程度。同时从产业链关联角度评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经济后果,揭示智能制造影响产业链关联的内在机理,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 Vol. 41 (6): 3-15 [摘要] ( 207 ) [HTML 1KB] [PDF 1507KB] ( 279 )
16 丁国宁, 赵家章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
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以市场可达性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新度量方法,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揭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通过需求驱动效应、人才流动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更能促进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异质性产品、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出口至OECD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拓展性分析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研究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如何通过国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进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研究框架和经验证据。
2024 Vol. 41 (6): 16-29 [摘要] ( 190 ) [HTML 1KB] [PDF 1307KB] ( 190 )
区域经济
30 赵家未, 李文启
城市群建设与城市经济韧性:效应与机制
基于2008—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了城市群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群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建设通过促进地区劳动力集聚和资本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技术集聚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等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在其他城市群中的效果相对较弱;(3)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群建设对中型城市和外围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效果更加显著,而因大型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城市群建设对其的提升作用有限。研究结论验证了城市群建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抵御外部冲击的重大贡献。
2024 Vol. 41 (6): 30-44 [摘要] ( 195 ) [HTML 1KB] [PDF 1413KB] ( 350 )
45 杨俊玲
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沿线地区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聚焦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用T检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双重差分法、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及事件分析法,系统分析该通道设立对沿线地区新质生产力提升的直接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设立显著促进了沿线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且这一正面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强,突显出通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贡献。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发现,贸易的中介效应显著且正向,表明通道通过促进区域内外贸易的流通与繁荣,有效推动了沿线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表明沿线区域在吸引高质量外资方面仍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道设立后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但其作为中介对沿线地区新质生产力的间接提升效应并不显著,这提醒我们需要定制更为细致的政策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支撑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增长。
2024 Vol. 41 (6): 45-57 [摘要] ( 250 ) [HTML 1KB] [PDF 1303KB] ( 237 )
“三农”问题
58 丛胜美, 罗必良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回流决策——基于劳动时间与安全性的解释
利用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检验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外出农民工回流,从地点来看,县城农民工回流务工、县城以外农民工回流务农现象均显著;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估计也支持上述结论。第二,基于“工资—闲暇”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的分析表明,对工作时间、工作安全的诉求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外出农民工回流的重要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工回流的重要调节因素。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非携带性”是参保促进农民工回流的中间机制的判断缺乏理论和经验支持。研究结论为缓解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2024 Vol. 41 (6): 58-70 [摘要] ( 152 ) [HTML 1KB] [PDF 1325KB] ( 352 )
71 王珊珊, 许雨萱, 王陆陆, 吕杰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的双重视角
在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业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农业产业韧性和横向、纵向两个角度的农业产业集聚程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业韧性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产业韧性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农业产业横向集聚略有加强,农业产业纵向集聚增强的幅度明显,但省际差异较大;农业产业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都显著促进了农业产业韧性的提高,且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但对本地农业产业韧性产生影响,还能够提高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正向显著,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业韧性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应明确农业产业集聚布局,建立农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以发挥农业产业集聚提升农业产业韧性的重要作用。
2024 Vol. 41 (6): 71-82 [摘要] ( 202 ) [HTML 1KB] [PDF 1736KB] ( 365 )
企业管理
83 胡曲应, 赵丽娟
融资来源与企业绿色转型
以2016—2021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资金来源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分别用绿色创新能力与绿色治理绩效衡量企业绿色转型,研究融资来源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债务融资能够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原因在于债务的约束性能够抑制企业低效率投资和在职消费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2)现阶段股权融资不会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主要原因是绿色转型项目的股权融资会分散原有股东控股权,加剧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制约股权融资优势的发挥;(3)代理成本在不同融资来源影响企业绿色转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即债务融资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促进企业更快地实现绿色转型,股权融资通过增加代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绿色转型。研究结论对融资来源的经济后果及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做出了有益补充,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与资金来源选择提供了思路。
2024 Vol. 41 (6): 83-94 [摘要] ( 162 ) [HTML 1KB] [PDF 1271KB] ( 264 )
95 周磊, 王宇航, 龚志民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吗?——基于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经验证据
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深入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影响,它能够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主营业务发展和结构升级、引致劳动需求扩张和工资议价能力提升的机制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来看,在经济下行周期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为突出。从企业微观特征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新技术企业、高管非金融背景企业、预防性金融化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和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政策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产生政策协同效应。研究结果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为优化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2024 Vol. 41 (6): 95-106 [摘要] ( 183 ) [HTML 1KB] [PDF 1268KB] ( 272 )
107 靳琳琳, 任广乾, 景曼, 王靖
党组织嵌入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高管超额权力限制和非效率投资抑制的视角
基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视角,以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党组织嵌入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超额权力限制和非效率投资抑制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党组织嵌入治理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绩效,且党组织嵌入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存在差异,党组织嵌入董事会对国有企业绩效产生的改善作用最大,其次是党组织嵌入高管层,最后是党组织嵌入监事层。机制分析表明,党组织嵌入通过限制高管超额权力和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央企业、垄断性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嵌入对地方国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差的国有企业绩效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经济后果,还为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新思路。
2024 Vol. 41 (6): 107-120 [摘要] ( 222 ) [HTML 1KB] [PDF 1307KB] ( 252 )
财政金融
121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金融韧性吗?
利用地级市层面数据,尝试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金融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金融韧性,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城市金融韧性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金融韧性的促进作用与城市的行政等级、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及金融活跃程度有关。在行政级别较高、区位优势较差、规模较小以及金融活跃程度较低的城市组别中,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金融韧性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以城市治理模式改革强化金融韧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2024 Vol. 41 (6): 121-135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1964KB] ( 294 )
136 卜君, 孙光国
供应链金融能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吗?
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供应链金融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关系及其内在机理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是供应链金融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主要渠道,且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体现在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与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挤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供应链集中度更低、劳动力调整成本更低、市场势力更强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视野,还从要素收入分配的视角为供应链金融赋能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 Vol. 41 (6): 136-149 [摘要] ( 201 ) [HTML 1KB] [PDF 1624KB] ( 310 )
刊庆专栏
150 李小建, 王怀民, 赵彦锋, 娄帆
《经济经纬》20年发展分析:兼论地方大学如何办好专业期刊
《经济经纬》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刊物。近20年来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其影响因子不断上升,2023—2024年在该索引来源的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处于中等偏上位次。20年来,刊物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这些需求背后的底层逻辑研究,主要定位于中国欠发达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突出区域经济和“三农”问题两个特色栏目,形成以“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与区域差异”为高频关键词的论文主题结构,并且新近聚焦“数字经济”“环境问题”“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领域。20年的高被引论文则突出与新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相关的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公司治理等主题。为适应刊物发展需要,编辑部注重编辑队伍专业化、作者队伍多元化与审稿专家精准化,严格稿件流程管理以及加强数字化传播。刊物未来发展将多渠道拓展稿源、优化外审队伍、探索人工智能稿件系统。
2024 Vol. 41 (6): 150-160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4279KB] ( 278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