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军,文春晖,2024.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实证[J].中国农机化学报(3):313-321. 杜建军,谢家平,刘博敏,2020.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275个城市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6):49-63. 郭岩峰,张春艳,2023.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链韧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0):117-122. 韩海彬,杨冬燕,2023.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6):29-37. 郝爱民,谭家银,2023a.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测度[J].农业技术经济(7):88-107. 郝爱民,谭家银,王桂虎,2023b.农村产业融合、数字金融与县域经济韧性[J].农村经济(2):85-94. 贺正楚,李玉洁,吴艳,2024.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J].科学学研究(3):515-527. 蒋辉,张驰,蒋和平,2022.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1):20-32. 令涛,赵桂芹,2024.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韧性:内在逻辑及实证检验[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4-106. 刘博敏,戴嵘,杜建军,2023.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1):92-96. 陆萍,陈晓慧,2015.农业产业集群概念辨析、演化特点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4):575-579. 孟子恒,朱海燕,刘学忠,202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苹果产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231-239. 彭成圆,2015.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唐莹,陈梦涵,2023.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3):292-300. 王亚丹,2020.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 (11):6-8. 王艳荣,刘业政,2011.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结构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10):77-85. 文东伟,冼国明,2014.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出口: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J].管理世界(10):57-74. 谢婷婷,潘宇,2018.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4):86-93. 薛蕾,申云,徐承红,2020.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影响效应[J].经济经纬(3):45-53. 颜华,魏秀宇,齐悦,等,2022.农业生产集聚提升了环境效率吗?——基于环境规制调节效应的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 (6):26-37. 银西阳,贾小娟,李冬梅,202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0):110-119. 张恒,郭翔宇,202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区差异性与空间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5):93-107. 张弘,李宽,史磊,2024.流通业集聚对农业韧性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3):33-44. 张红霞,李家琦,李育哲,202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12):75-86. 赵巍,徐筱雯,2023.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7-96. 钟搏,2018.中国生猪标准化养殖发展:产业集聚、组织发展与政策扶持[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朱群芳,闵佳迪,郭沛瑶,2024.数字经济、产业韧性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5. ELLISON G, GLAESER E L,1997.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5(5):889-927. LESAGE P R K,2009.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M].Boca Raton: CRC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