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1年 38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3 张跃, 李婷婷
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
经济集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普遍性特征,它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于中国市域面板数据,揭示当前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其次,建立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与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显著优势、一般优势、潜在优势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2000年的错落相间到2017年的高度集中并呈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市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具有多源性,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均是市域工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各影响因素存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集聚易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 Vol. 38 (5): 3-11 [摘要] ( 703 ) [HTML 1KB] [PDF 1174KB] ( 1035 )
12 赵帅, 何爱平, 彭硕毅
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区域污染转移与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
采用黄河流域79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以区域污染转移为中介,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本地-邻地”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与本地、邻地技术创新的关系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并且邻地效应在较远距离上持续显著,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第二,伴随本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污染产业会发生区域转移,短期内邻地产业承接会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但长期会影响区域发展模式,最终导致邻地技术创新受到抑制。第三,实现黄河流域全局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科学顶层设计,绿色考核指标在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技术创新。
2021 Vol. 38 (5): 12-21 [摘要] ( 704 ) [HTML 1KB] [PDF 1426KB] ( 951 )
22 朱丽娟, 张扬, 张改清
我国城市土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依据2003—2017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性矛盾性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结论如下:(1)我国城市土地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体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但效率值均不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呈东部高于东北高于西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呈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北的空间格局。(2)我国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一般耦合协调阶段,以土地资源效率滞后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差异显著,呈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东北,东北高于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处于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东北、中部和西部区域均为一般耦合协调阶段。(3)我国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主要集聚在“高-高”和“低-低”两个区,具有两极分化趋势。
2021 Vol. 38 (5): 22-30 [摘要] ( 578 ) [HTML 1KB] [PDF 3193KB] ( 904 )
三农问题
31 靳振忠, 严斌剑, 熊虎
高校扩招与农村大学生创业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高校扩招政策对农村大学生群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尝试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创业率提高了5%左右;高校扩招政策对农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别、家庭背景及时间动态异质性;高校扩招政策刺激农村大学生创业是因为高校扩招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导致农村大学生教育回报率下降;虽然高校扩招后农村大学生的教育回报率依然显著为正,但高校扩招政策确实提高了农村大学生对“读书无用论”观点的支持。
2021 Vol. 38 (5): 31-40 [摘要] ( 618 ) [HTML 1KB] [PDF 1357KB] ( 898 )
41 孙学涛
非均衡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效率提升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会对贫困县域农地效率产生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地形差异的制约,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能够实现要素转移又能够实现效率提升,而山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仅能实现要素转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地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升农地效率需要考虑地形的约束;农村劳动力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1 Vol. 38 (5): 41-50 [摘要] ( 568 ) [HTML 1KB] [PDF 3291KB] ( 554 )
国际经济
51 王勇, 黎鹏
基于新经济地理“3D”框架的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贸易效率是影响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增长的重要路径。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3D”(density,distance,division)框架理论,在分析贸易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RCEP成员国200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出口效率和进口效率,基于“一步法”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密度、距离、分割对出口效率和进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RCEP伙伴国出口效率和进口效率存在异质性,进出口潜力巨大,其中进口潜力大于出口潜力。RCEP伙伴国经济密度提升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效率,但不利于提高进口效率,城镇化对中国进出口效率影响显著为负;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进出口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响强度更大,通信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中国进出口效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对中国进出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伙伴国政府效能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出口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具有时滞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和减少分割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21 Vol. 38 (5): 51-60 [摘要] ( 709 ) [HTML 1KB] [PDF 1305KB] ( 1789 )
61 强国令, 徐会杰
“一带一路”倡议、公司战略与企业投资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差异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企、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支持了倡议的正面经济效应,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1 Vol. 38 (5): 61-70 [摘要] ( 629 ) [HTML 1KB] [PDF 1169KB] ( 697 )
产业经济
71 李琳, 赵桁
“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关系研究
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3—2017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简称“两业”)的融合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并实证检验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三大区域间呈现由“东-中、西”两阶梯级向“东-中-西”三阶梯级演变的异质性特征,中国碳排放效率较低且在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两级分化;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递减倾向;制造业与传统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均能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提升作用更大。
2021 Vol. 38 (5): 71-79 [摘要] ( 863 ) [HTML 1KB] [PDF 1168KB] ( 1796 )
80 韦朕韬, 张腾
高铁开通、资源错配与我国工业产能过剩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高铁开通、资源错配与工业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借助CES生产函数,通过数理模型加以说明。然后利用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相关面板数据,采用Tobit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高铁开通能够提升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缓解工业产能过剩。并且,高铁开通对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幅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呈现出U形特征。然而,无论劳动力错配还是资本错配,均会加剧工业产能过剩。(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4.32%,而中西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6.15%。基于高铁时速差异,每增加一条“G”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94%,而每增加一条“D”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67%,二者差距不大。(3)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从而缓解我国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
2021 Vol. 38 (5): 80-90 [摘要] ( 836 ) [HTML 1KB] [PDF 1198KB] ( 1205 )
企业管理
91 郑雅君, 崔永梅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高管薪酬契约研究
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开放式创新能够显著提升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创新风险的降低与创新产出的提升,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提升高管薪酬水平的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而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区域,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丰富了创新视角下高管薪酬契约决定机理的研究,对制定差异化创新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 Vol. 38 (5): 91-100 [摘要] ( 617 ) [HTML 1KB] [PDF 1182KB] ( 1230 )
101 郭彦彦, 吴福象
专利权行政保护、关键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有利于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样本结果显示,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国企、中小规模企业及低技术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专利权行政保护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关键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021 Vol. 38 (5): 101-110 [摘要] ( 601 ) [HTML 1KB] [PDF 1193KB] ( 1579 )
111 骆长琴
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与过度投资
以沪深A股2004—2018年自然人控制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居留权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自由现金流是境外居留权影响过度投资的中介路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两权分离诱发并强化了实际控制人的“掏空”动机,较高的两权分离度加剧境外居留权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但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能够减少企业用于过度投资的自由现金流,较高现金股利政策缓解了境外居留权对过度投资的影响。
2021 Vol. 38 (5): 111-120 [摘要] ( 509 ) [HTML 1KB] [PDF 1178KB] ( 873 )
121 张会芹
金融资产配置、管理层权力与审计师选择
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师选择。研究发现:(1)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审计师选择。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增加了代理成本,董事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十大”事务所予以监督。(2)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审计师选择并受管理层权力配置的调节。在管理层主导的公司,董事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予以监督的能力被削弱。管理层权力的调节效应表现出较大的截面差异,当公司主业盈利能力不强、所处市场化程度低以及面临分析师关注度不高时,管理层权力的削弱效应明显。研究结论表明强劲的主业盈利能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较高的分析师关注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弥补公司治理层面管理层权力过大带来的治理风险。
2021 Vol. 38 (5): 121-130 [摘要] ( 653 ) [HTML 1KB] [PDF 1173KB] ( 1074 )
财政金融
131 张向达, 杨雪芹, 刘冬冬
城投债务规模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
基于2011—2017年我国地市级数据,利用门限模型探讨城投债务规模与城市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务规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倒U形关系,与政府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能力存在正U形关系;城投债务规模促进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阈值为0.2%~2.9%;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投债务规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因此,地方政府需根据自身发展合理发行城投债,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防控城投债风险。
2021 Vol. 38 (5): 131-140 [摘要] ( 638 ) [HTML 1KB] [PDF 1173KB] ( 530 )
141 臧文佼, 章玉贵
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与企业投资
养老保险降费政策是我国近年来减税降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6年的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养老保险降费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养老保险降费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缴费负担,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过度投资行为。养老保险降费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在平均工资水平低和非国有企业的子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使员工工资增加的同时,也引致企业以劳动力替代资本,从而有利于稳就业。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降费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2021 Vol. 38 (5): 141-150 [摘要] ( 654 ) [HTML 1KB] [PDF 1412KB] ( 687 )
151 弓媛媛, 刘章生
金融结构与绿色技术进步:理论模型、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绿色技术进步水平,使用改进的索洛模型分析金融结构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优化能够直接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金融结构通过提升创新投入和拓展技术市场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城镇化率和经济外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绿色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本研究对于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制定最优金融结构政策具有借鉴价值。
2021 Vol. 38 (5): 151-160 [摘要] ( 638 ) [HTML 1KB] [PDF 1179KB] ( 812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