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0年 37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7-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2020 Vol. 37 (4): 1-10 [摘要] ( 1012 ) [HTML 1KB] [PDF 2368KB] ( 1425 )
11 赵宏波, 李光慧, 苗长虹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与提升路径
基于专利数量视角,从省级和地级尺度对河南省2004—2016年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增速进行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尺度下河南省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4—2016年,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长期以来区域空间分异明显。(2)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14个地级市创新能力增速不及省级创新能力增度,创新能力相对增速的空间格局与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大体一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典型的“俱乐部趋同”效应。(3)从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耦合关系来看,2004—2016年,河南省16个地级市处于中、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仅郑州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到达高度协调耦合。(4)省级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对创新能力提升的解释度最大,政府对创新的财政支持对河南省创新能力作用明显;地级市尺度下,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影响河南省地级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的首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流通度对河南省创新能力格局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
2020 Vol. 37 (4): 11-19 [摘要] ( 1064 ) [HTML 1KB] [PDF 4790KB] ( 1096 )
20 高友才, 何弢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发展以机场为依托的临空经济是推动产业与技术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以不同区域枢纽机场和非枢纽机场的临空经济为研究对象,采用2013—2017年中国37个“千万级”航空港及所在区域数据,实证分析了临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能够显著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效应大小与从业人员数量、实际利用外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因素正相关。不同区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现出较大异质性,东部地区由于市场环境、人才优势等明显,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机场发展水平等因素,临空经济的发展更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扶持。各区域应通过强化临空经济战略地位、因地制宜构建临空产业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等相关举措,促进临空经济快速发展。
2020 Vol. 37 (4): 20-27 [摘要] ( 770 ) [HTML 1KB] [PDF 1282KB] ( 2159 )
三农问题
28 曹冰雪, 李瑾, 冯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652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基于北京信息进村入户行政村农户信息情况调查数据,立足信息生态视角,运用Oprobit模型、Interval-censored模型分别分析了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支付金额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农户信息服务的具体意愿支付金额。结果表明:少数农户有信息服务支付意愿,绝大多数农户信息服务意愿支付金额为10元/月以下,且付费信息服务形式主要为短信包月与收费电视;信息户特征、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对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信息户特征与信息环境对农户信息服务支付金额意愿有显著影响;经两种方法计算,农户全年信息服务意愿支付金额分别为144.24元与201.60元,分别占农户全年总纯收入的0.22%与0.31%。
2020 Vol. 37 (4): 28-37 [摘要] ( 646 ) [HTML 1KB] [PDF 1420KB] ( 886 )
38 史焱文, 李小建
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理——基于河南省长垣市、新乡县的实证分析
聚焦中部乡村工业化典型区河南省长垣市、新乡县,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975—2019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斑块空间分布经历了由均质到集聚再向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过程;研究区该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其扩张热点区域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附近和乡村工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政府机制、城镇发展在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乡村工业化地区的城乡建设空间变化与工业发展区域有高度的空间叠加性,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适时优化、调控土地利用政策和市场,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2020 Vol. 37 (4): 38-46 [摘要] ( 814 ) [HTML 1KB] [PDF 4558KB] ( 1253 )
47 李天成, 孟繁邨
产业升级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升级势必对农民工的就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用2011年和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升级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岗位结构呈现出“降级”趋势;技术进步改变了代际、性别、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社会关系及家庭经济因素等个体微观特征对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它推动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就业向上流动但导致接受中等教育的农民工就业向下流动,并降低了工作经验在农民工就业流动中的积极作用,还降低了社会关系在农民工寻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推动了家境较优越农民工就业结构的“极化”。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2020 Vol. 37 (4): 47-55 [摘要] ( 769 ) [HTML 1KB] [PDF 1299KB] ( 1092 )
国际经济
56 崔日明, 邹康乾
生产性服务业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2020 Vol. 37 (4): 56-63 [摘要] ( 805 ) [HTML 1KB] [PDF 1285KB] ( 1550 )
64 田晖, 宋清, 韦志文
国家文化与金融发展: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利用Hofstede的6个文化维度指数和全球39个国家2003—2016年的金融数据,采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和面板校正标准误估计法实证检验国家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文化对一国金融发展影响显著,且不同文化维度对金融规模、活跃度和效率这三个金融发展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权力距离正向影响金融规模、活跃度和效率,而不确定性回避对它们产生负向影响,男性/女性度则对三者没有影响,长/短期导向正向影响金融活跃度和效率,个人/集体主义导向负向影响金融规模,宽容/约束度则正向影响金融规模。此外,国家文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规模、活跃度和效率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2020 Vol. 37 (4): 64-72 [摘要] ( 855 ) [HTML 1KB] [PDF 1305KB] ( 1256 )
产业经济
73 陈赤平, 孔莉霞
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
从技术创新角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回归主业,对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全国1763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和低盈利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
2020 Vol. 37 (4): 73-80 [摘要] ( 972 ) [HTML 1KB] [PDF 1355KB] ( 2083 )
81 高丽娜, 宋慧勇
创新驱动、人口结构变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2020 Vol. 37 (4): 81-88 [摘要] ( 749 ) [HTML 1KB] [PDF 1337KB] ( 1664 )
89 陈晓峰, 周晶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2020 Vol. 37 (4): 89-98 [摘要] ( 1093 ) [HTML 1KB] [PDF 1363KB] ( 1381 )
企业管理
99 朱莲美, 杨以诺
并购商誉是否影响企业创新投入?——来自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经验考察
以2012—2017年我国A股市场的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并购商誉产生的动机和后果,具体探讨并购商誉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并购商誉的产生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并购商誉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三个问题。研究表明: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并购商誉对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考虑产权性质差异后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则不显著;高额并购商誉的背后存在真实盈余管理动机,这种行为会对创新投入产生负面影响;高额商誉也会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使企业减少创新投入。通过分析商誉产生的动机和作用路径,对于如何应对当前A股市场规模巨大的商誉及其带来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确保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参考。
2020 Vol. 37 (4): 99-107 [摘要] ( 844 ) [HTML 1KB] [PDF 1307KB] ( 1548 )
108 刘德军, 张志鑫, 张辉
员工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对其帮助行为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领域。归因理论认为,CSR能否激发员工帮助行为取决于其对CSR的归因。构建员工内在/外在CSR归因通过组织认同和情感承诺作用于帮助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对来自3个时间点的328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在/外在归因对其帮助行为具有显著正(负)向影响;员工内在归因通过提升其组织认同并促进情感承诺的形成,进而增加其帮助行为;员工外在归因通过弱化其组织认同并降低情感承诺的形成,进而减少其帮助行为。研究结论拓展和延伸了CSR相关文献以及员工帮助行为的研究,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 Vol. 37 (4): 108-115 [摘要] ( 828 ) [HTML 1KB] [PDF 1332KB] ( 1931 )
116 王影
工作激情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的关系研究
基于社会交换和自我损耗理论的视角,探讨工作激情与亲组织非伦理的关系。通过对262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结果发现:工作激情能激活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自我损耗在强迫式工作激情和亲组织非伦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认同在和谐式工作激情和亲组织非伦理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规则型伦理氛围不仅分别负向调节了组织认同、自我损耗与亲组织非伦理之间的关系,还分别对组织认同、自我损耗产生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合理措施,有效管理员工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并积极引导其工作激情。
2020 Vol. 37 (4): 116-123 [摘要] ( 654 ) [HTML 1KB] [PDF 1373KB] ( 1539 )
124 刘中刚, 李耀
地域刻板印象对区域特色产品信息传播的影响及双面信息的调节作用
地域形象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地域产品的态度,本文旨在探索地域刻板印象对区域特色产品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因子实验2(知名品牌VS不知名品牌)×2(单面信息VS双面信息)×2(负面地域印象VS正面地域印象),探索了地域印象对区域特色产品信息传播的影响及双面信息策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负面地域刻板印象显著降低消费者对该区域内特色产品信息可信度的感知、品牌态度及购买意愿,会增加区域特色产品负面谣言的传播;地域刻板印象对不知名品牌(vs知名品牌)的广告可信度的影响更大;存在负面地域印象时,双面信息策略(vs单面信息)能够显著提高信息可信度和品牌态度,降低对谣言的信任。研究结论对面临负面地域刻板印象的区域特色产品的营销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0 Vol. 37 (4): 124-132 [摘要] ( 790 ) [HTML 1KB] [PDF 1437KB] ( 1434 )
133 蒿慧杰
工作焦虑、工作投入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员工授权的调节作用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重要的价值活动,是影响企业创新、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基于工作焦虑和员工创造力构建研究框架,探讨工作投入和员工授权在解释创造力中的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运用SPSS和AMOS对234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工作焦虑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和工作投入;工作投入在工作焦虑与员工创造力关系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员工授权在工作投入与员工创造力关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为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做好员工情绪管理、增强员工创造力提供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
2020 Vol. 37 (4): 133-141 [摘要] ( 770 ) [HTML 1KB] [PDF 1346KB] ( 979 )
财政金融
142 郑玉
政府补贴的创新效应——兼论不同类型创新的最适补贴区间
采用面板门限模型,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的创新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的创新效应随着补贴强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存在最大化创新激励的补贴区间;(2)相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创新而言,发明专利往往需要更高的补贴门槛,适度区间的政府补贴对发明这类实质性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3)政府补贴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激励效应在不同补贴强度下存在差异,补贴强度位于区间[0.020,0.086]内时,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果最好。上述研究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根据企业的创新类型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动态地将补贴强度调整到不同创新类型的适度区间,从而有效发挥政府补贴的多维创新激励效应。
2020 Vol. 37 (4): 142-149 [摘要] ( 629 ) [HTML 1KB] [PDF 1356KB] ( 746 )
150 杨志媛, 盖骁敏
老龄化、养老保险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降低储蓄率;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养老金依赖程度低的区域降低了储蓄率,在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提高了储蓄率。因此,在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2020 Vol. 37 (4): 150-158 [摘要] ( 853 ) [HTML 1KB] [PDF 1301KB] ( 1788 )
159 贾宪军
金融知识如何影响家庭参与理财市场?——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资管新规颁布之后,中国理财市场面临深刻变革,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对投资行为的作用更加凸显。基于银行理财产品,使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参与理财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水平与银行理财参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居民金融知识达到较高水平之后,其原有作为相对安全资产的银行理财比重会下降。反之,如果金融知识水平既定,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将引致居民对理财市场的被动退出。因此,加强居民金融教育、普及金融风险与投资知识,是实现银行理财乃至整个资管市场平稳转型的重要条件。
2020 Vol. 37 (4): 159-167 [摘要] ( 833 ) [HTML 1KB] [PDF 1388KB] ( 1406 )
168 李硕, 侯晓辉
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基于2011—2017年我国74家银行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对银行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性风险的提高会减少我国银行业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而信用风险的上升却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2)对于不同所有权性质的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其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这一关系在区域性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中显著为负。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高均显著地增加了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3)资产规模抵消了部分流动性风险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但信用风险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大小。
2020 Vol. 37 (4): 168-176 [摘要] ( 800 ) [HTML 1KB] [PDF 1291KB] ( 1460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