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0年 37卷 2期
刊出日期:2020-03-10

三农问题
区域经济( 创新创业专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创新创业专题)
1 陈景信, 代明
中国创业绩效的时空演变与测度分析
通过构建包含成业绩效、增长绩效和就业绩效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创业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我国省域创业绩效的空间特征与区域差异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业绩效正向空间自相关显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创业绩效呈现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区域创业绩效总差异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基于基尼系数的结构分解显示,成业绩效对总差异的贡献占主导地位,但增长绩效和就业绩效的贡献趋于增大的趋势也不容忽视;从地区内省际差异来看,相比中部、西部、东北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创业绩效的省际差异较为明显;基于泰尔指数的空间分解显示,创业绩效的区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区域内差异增大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20 Vol. 37 (2): 1-8 [摘要] ( 826 ) [HTML 1KB] [PDF 3086KB] ( 1070 )
9 郑炫圻
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下的创新型生产活动通过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能够把基础知识和想法转化为市场化商品,进而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在实证部分构建两个递进关系的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发现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各个经济区域范围内,企业家创新精神都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但在不同经济区域内企业家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不同,即东北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巨大的潜力,东部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发挥着引领作用,中部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处于成长期,而西部地区还处于挖掘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阶段。总体来看,需进一步完善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制和环境,切实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可依赖的路径支持。
2020 Vol. 37 (2): 9-18 [摘要] ( 924 ) [HTML 1KB] [PDF 1208KB] ( 1311 )
19 袁祥飞, 关成华
企业多样性与知识生产、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空间视角的分析
基于2015—201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面板数据,利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文化多样性、企业产业多样性和企业人力资本多样性,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断尾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多样性对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多样性和知识生产、经营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倒U形相关关系,即随着企业多样性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此外,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应主要关注文化多样性,经营绩效水平的提升应主要关注产业相关多样性。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多样性与创新关系研究的维度和结论,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内的企业组成、结构和联系,进而提升知识产出和经济绩效。
2020 Vol. 37 (2): 19-26 [摘要] ( 859 ) [HTML 1KB] [PDF 1192KB] ( 1042 )
27 王琦, 陶秋燕, 李廷洲
文理科大学质量差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基于高等教育质量差异视角的实证分析
为了厘清文科大学和理科大学在国家(区域)创新与企业创新中的差异,以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为切入点,在分析大学质量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中观省级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利用计数面板模型验证了文科类和理工类院校质量差异对区域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理工类和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是最适宜区域创新的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较小,约为0.43,最适宜区域创新的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52;只有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对应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65。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关注理科类型大学资源配置、重视文科类大学历史积淀、构建基于政府投入的大学联盟等建议。
2020 Vol. 37 (2): 27-35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1288KB] ( 1224 )
三农问题
36 肖攀, 苏静, 阎晓萌
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CFPS微观面板数据的证据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研究了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教育、劳动力就业转移对促进家庭脱贫和抑制家庭陷贫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脱离生活条件贫困、机会贫困及中度贫困的概率,并降低农户家庭陷入此类贫困的概率,但对绝对收入贫困和深度贫困的缓解作用有限;健康人力资本提高能够显著提升收入贫困家庭脱贫的概率;政府补助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积极作用未能有效显现;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机会贫困及深度贫困、中度贫困概率的影响表现出倒U形特征,而对非贫困农户家庭陷贫概率的影响正好相反;户主性别、是否务农和村庄特征变量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能够有效缓解收入与生活条件贫困,也在抑制家庭陷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未能找到其缓解家庭机会贫困与深度贫困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2020 Vol. 37 (2): 36-43 [摘要] ( 809 ) [HTML 1KB] [PDF 1192KB] ( 1309 )
44 鲍莹莹
健康冲击、劳动参与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劳动参与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参与会降低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而外出劳动参与则会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家庭劳动参与率变化来发生作用的;分群体来看,健康冲击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资产状况和户主年龄家庭的福利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结论的政策建议如下:提高农村地区的健康医疗水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家庭的福利水平。
2020 Vol. 37 (2): 44-51 [摘要] ( 821 ) [HTML 1KB] [PDF 1166KB] ( 922 )
52 杨震宇, 张日新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农地租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地租的快速上涨是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经济发展对地价产生巨大的抬升作用,从而影响地租的生成。采用广东省120个县的土地租赁价格数据,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农地供应、劳动力密度及经济发展对农地租赁价格的影响,利用广东省120个县的土地租赁价格数据,构建OLS与GW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租赁价格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农地供给、农地需求及经济发展三者在不同地区对地租的影响强度不一。由于存在空间异质性,地方政府应完善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农业支持补贴自筹自给的办法,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2020 Vol. 37 (2): 52-60 [摘要] ( 716 ) [HTML 1KB] [PDF 5142KB] ( 1111 )
国际经济
61 陈忱, 陈涛涛
经验积累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反馈——来自中国矿业企业的实证检验
以中国矿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经验积累产生的动态反馈效应,即企业前期对外投资活动对其后续对外投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经验积累即前期对外直接投资在后续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显著的正向动态反馈效应,企业规模也对其对外投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出口和前期利用外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多年份检验表明:次贷危机为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创造了机会,但却削弱了前期对外直接投资的边际影响。在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通过支持已具备一定能力的本土企业实现海外投资,助其获得在国内无法获得的能力和优势。
2020 Vol. 37 (2): 61-68 [摘要] ( 784 ) [HTML 1KB] [PDF 1183KB] ( 1118 )
69 杨祎, 杨水利, 叶建华, 陈晓辉
制造业OFDI、技术差距与增加值出口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借助制造业OFDI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培育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利用2005—2016年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20国OFDI数据,从产业链各投资环节分析制造业OFDI对增加值出口的作用机理,验证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横向嵌入型和纵向嵌入型OFDI对增加值出口的促进效应显著,其中后向一体化嵌入型OFDI的促进作用最强;中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在制造业OFDI与增加值出口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与沿线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则在两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2020 Vol. 37 (2): 69-76 [摘要] ( 802 ) [HTML 1KB] [PDF 1674KB] ( 1116 )
77 魏泊宁
口岸营商环境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采用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贸易促进报告》公布的数据,运用进口所需的费用、时间、单证数以及清关程序效率和海关透明度指标定量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口岸营商环境,并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在产品-国家层面研究进口国口岸营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产品出口。相比于农产品,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中高收入国家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对我国的出口促进作用大于高等和中低收入国家;通关费用、时间和单证数的减少对我国新增出口产品的促进作用大于原有出口产品,而效率和透明度改善对原有出口产品的促进作用更大;距离越近国家的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越大。
2020 Vol. 37 (2): 77-85 [摘要] ( 928 ) [HTML 1KB] [PDF 1200KB] ( 1042 )
产业经济
86 王鹏, 吴思霖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基于技术距离加权的空间计量研究
技术产业的外部性通过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外产生影响,溢出程度的不同会体现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上。运用单区制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以及不同区域两个视角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对沿海和内陆两个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性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溢出方向上的差异导致沿海地区以分散化集聚为主,内陆地区以集中化集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还通过研发投入、投资以及市场规模等因素对其他地区形成不同程度的溢出。其中,研发资金投入促进正向溢出作用,但研发人员投入却起到抑制作用;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并且对本地集聚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规模的扩大会注入更多的竞争因素和分散经营重心,从而削弱集聚和抑制正向溢出。
2020 Vol. 37 (2): 86-96 [摘要] ( 1236 ) [HTML 1KB] [PDF 1225KB] ( 2175 )
97 万伦来, 李浩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生态效率提升——来自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利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行业、地区异质性视角,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的中介作用显著。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能够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其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表现出遮掩效应。
2020 Vol. 37 (2): 97-105 [摘要] ( 810 ) [HTML 1KB] [PDF 1190KB] ( 1094 )
106 尤瑞玲, 陈秋玲
制度质量、制度质量稳定性与高技术产业集聚
基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制度质量、制度质量稳定性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制度质量对本地区、其他地区和所有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质量稳定性仅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发现制度质量在0.75分位点以下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质量稳定性在0.5以下的分位点却会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
2020 Vol. 37 (2): 106-114 [摘要] ( 850 ) [HTML 1KB] [PDF 1328KB] ( 955 )
企业管理
115 高智林, 陈艳
公司战略偏离度、CFO财务执行力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
选取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结合CFO财务执行力,考察公司战略偏离度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偏离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即公司战略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高;CFO财务执行力能够对公司战略偏离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起到削弱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战略偏离度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公司战略偏离度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为公司制定现金持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2020 Vol. 37 (2): 115-124 [摘要] ( 888 ) [HTML 1KB] [PDF 1205KB] ( 1204 )
125 刘斐然, 胡立君
企业寻租竞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寻租的囚徒困境
利用200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竞争视角,重点分析并检验了寻租竞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自身的寻租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绩效,而同一地区企业的寻租竞争则通过抢占政府资源、加重税费负担、降低企业创新水平等内在机理,不仅会抑制企业绩效,而且还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自身寻租活动的正面效应降低。研究进一步发现:寻租竞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小企业受到寻租竞争的抑制作用更加严重。研究结论在考虑多种因素和使用不同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企业间的寻租竞争是一种“囚徒困境”式的恶性循环,只有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有效遏制寻租竞争。
2020 Vol. 37 (2): 125-133 [摘要] ( 742 ) [HTML 1KB] [PDF 1190KB] ( 864 )
134 陈金波
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规模调节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构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通过对河南省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企业政治关系与经济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绩效,企业有必要积极进行政治关系的开拓深化,努力获取各种政府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政府也应持续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传统帮扶转向更多创新性支持。
2020 Vol. 37 (2): 134-140 [摘要] ( 881 ) [HTML 1KB] [PDF 1172KB] ( 1362 )
财政金融
141 寇宏伟, 陈璋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政府债务风险
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债务有助于收入分配的优化,而这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持续经济增长、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区域间发展程度及阶段的差异,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改善程度存在区域间的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弱,西部地区效果最强;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并不大,要想能够更快更好地优化收入分配,中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扩张政府债务规模。
2020 Vol. 37 (2): 141-149 [摘要] ( 856 ) [HTML 1KB] [PDF 1186KB] ( 1291 )
150 盛明泉, 吴少敏, 盛安琪
“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2012年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生活服务业企业相比,“营改增”后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营改增”的影响更大。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通过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为“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效果及如何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互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0 Vol. 37 (2): 150-158 [摘要] ( 794 ) [HTML 1KB] [PDF 1190KB] ( 1151 )
159 何国华, 邬飘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基于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经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利用Baker等(2012)编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检验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下两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承担水平和信贷增速,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承担风险。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信贷增速的检验结果来看,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情况下信贷增速更低,美国商业银行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在风险承担水平更高情况下信贷增速越高。此研究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政策意义。
2020 Vol. 37 (2): 159-168 [摘要] ( 786 ) [HTML 1KB] [PDF 1345KB] ( 1731 )
169 徐鹏杰, 吴书胜
房产税能否缓解土地财政依赖?——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以上海和重庆房产税试点改革为切入点,在分析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依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6年度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产税通过房价、企业成本、企业投资来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但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房产税改革试点前,上海、重庆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土地财政现状,在中央政府的部署下,通过适度调整房产税政策来均衡地方政府收支结构,促进地区高质量持续发展。
2020 Vol. 37 (2): 169-176 [摘要] ( 1080 ) [HTML 1KB] [PDF 1281KB] ( 1647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