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9年 36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9-10
三农问题
区域经济(集聚经济专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集聚经济专题)
1
刘晖, 胡森林
中国人才的空间集聚格局及时空演化
根据2010—2015《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权威数据,采用ESDA模型分析中国人才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中国人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南密而西北疏”的“中心-外围”格局。不同类别人才因分布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差异,形成了多中心集聚格局。其中,党政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呈双中心集聚型格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呈多中心与带状集聚,农村实用人才呈单中心圈层格局。从演化趋势看,人才空间分布格局呈中心地区集聚度上升、外围地区集聚度下降的反向演化态势。人才集聚的空间关联度增强,以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模式为主。建议政府部门通过跨区域的制度创新以及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双向调节”,缓解“人才争夺战”引发的人才空间不均衡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9 Vol. 36 (5): 1-8 [
摘要
] (
1068
) [
HTML
1KB] [
PDF
2127KB] (
1049
)
9
李伟军
住房负担、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攀升,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日益凸显。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讨论了2007—2016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的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的关系。结果表明: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对人口集聚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方面,住房负担与人口集聚正相关,但在一二线城市为边际效应递减,而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同样与人口集聚正相关,在一二线城市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减,而在三四线城市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增。因此,为促进人口集聚,在不同城市应该采取差异化的人口吸引政策。一二线城市应该关注于降低住房负担,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三四线城市则应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2019 Vol. 36 (5): 9-16 [
摘要
] (
988
) [
HTML
1KB] [
PDF
1134KB] (
846
)
17
孙建国, 高岩
金融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城市与空港经济区比较视角
以2007—2016年我国24个城市及其空港经济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和空港经济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以及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城市空间层面,金融综合集聚度和银行业集聚度这两个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在空港经济区层面,无论是城市金融综合集聚程度还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集聚,对空港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政府支持却是显著地正相关。这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特别是对于以航空经济为核心的空港经济区,城市金融集聚并没有推动区内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这也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空港经济区仍是政府主导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城市金融集聚并未有效发挥其优化资本配置的功能。今后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内各要素特点,合理制定建设城市金融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符合城市各功能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行业进行有效集聚
2019 Vol. 36 (5): 17-24 [
摘要
] (
933
) [
HTML
1KB] [
PDF
893KB] (
827
)
25
刘丽萍, 刘家树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创新经济增长
从生产函数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探讨安徽省及其临近三大城市在2010—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城市创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追赶型省域城市创新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增长,承受临近省域大都市的显著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规模、FDI和财政科技拨款促进城市创新经济集聚增长,而电信网络有多样化溢出效用。为促进城市创新经济稳健增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结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适度提升城市规模和质量、积极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和构筑城市创新经济错位发展,是较为合理的政策安排
2019 Vol. 36 (5): 25-32 [
摘要
] (
875
) [
HTML
1KB] [
PDF
1426KB] (
693
)
三农问题
33
赵羚雅
社会资本、民间借贷与农村居民贫困
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社会资本对农民贫困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农民贫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无论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还是国际贫困标准,社会资本均可明显改善农民贫困,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社会资本的减贫效应依然成立;社会资本与农民民间借贷水平显著正相关;社会资本可通过影响民间借贷缓解农民贫困,即改善农民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与脱贫遵循“社会资本→民间借贷→农民贫困”的作用机制。因此,提高农民社会资本与民间借贷水平,对改善农民贫困具有重要作用
2019 Vol. 36 (5): 33-40 [
摘要
] (
899
) [
HTML
1KB] [
PDF
1044KB] (
1088
)
41
杨柠泽, 周静
互联网使用能否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在克服了样本自选择问题后,互联网使用仍然能够为农民带来41.2%~51.1%的非农收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学历、中老年农民非农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建议政府增加农村地区互联网信息技术设施的投资,为使用互联网的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加的积极作用
2019 Vol. 36 (5): 41-48 [
摘要
] (
1094
) [
HTML
1KB] [
PDF
1085KB] (
825
)
49
栗滢超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实地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主要是通过农户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个体特征等方面的传导,对农户收入、就业、生活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其中家庭特征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影响最大,其影响力为0.58;可测指标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城市的喜好程度越高与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劳动力结构越偏向非农业、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低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依据家庭特征开展农户技能培训,探索分类型、多样化宅基地有偿退出路径;依据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分时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2019 Vol. 36 (5): 49-55 [
摘要
] (
867
) [
HTML
1KB] [
PDF
1406KB] (
740
)
56
郑志龙, 王陶涛
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有序Probit模型估计
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有利于构建我国全方位扶贫脱贫合力。利用河南省182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构建有序Probit选择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对行政村农业结构、农村治理结构的改善及农民能力、生活合作意识、可持续发展势头等的增强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采取加大对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投资的支持力度、构建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扶贫资源投送的组织模式等措施,以更有效地发挥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
2019 Vol. 36 (5): 56-63 [
摘要
] (
880
) [
HTML
1KB] [
PDF
885KB] (
714
)
国际经济
64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开放度水平提升是否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2019 Vol. 36 (5): 64-71 [
摘要
] (
996
) [
HTML
1KB] [
PDF
1367KB] (
921
)
72
裴瑱, 彭飞
文化距离与中国海外并购绩效:基于跨国并购经验的实证研究
以96家沪深上市公司2010—2015年期间1150起海外并购案例为样本,从文化视角探讨跨国并购企业的异质性,实证分析了跨国并购企业所在区域文化的异质性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文化距离、区域水稻文化都会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绩效, 并且并购规模越大,文化距离、水稻文化的负面影响越大;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经验能够减缓文化距离和水稻文化对于海外投资规模绩效的负面影响,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资绩效,但是随着并购规模的加大,这种正面效应会减弱
2019 Vol. 36 (5): 72-78 [
摘要
] (
1158
) [
HTML
1KB] [
PDF
879KB] (
1097
)
79
黎绍凯, 李露一
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 “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2019 Vol. 36 (5): 79-86 [
摘要
] (
983
) [
HTML
1KB] [
PDF
1628KB] (
787
)
产业经济
87
宋振东, 雷宏振, 兰娟丽
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企业融资了吗?——来自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证据
基于产业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构造了产业集聚程度指标测算方法,以产业集聚程度作为信号,构建产业集聚与企业融资理论模型,利用2008—2015中国30个省级区域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及汽车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考察了集聚对产业内优质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全国和地区层面上,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优质企业融资能力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投资者短期投资获利动机显著,资金难以持续向优质企业集中,各汽车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同质化建设,导致投资分散和投资回报率低,限制了优质企业的发展。因此,以产业集聚程度为信号,关注产业集聚程度与企业融资状况,能够有效判断集聚发展阶段,引导集聚区域调整企业构成,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优质企业获得投资和发展壮大
2019 Vol. 36 (5): 87-95 [
摘要
] (
868
) [
HTML
1KB] [
PDF
1157KB] (
680
)
96
李蕾
全球视角下制造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带有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
基于世界75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数据,将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纳入带有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并将其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稳健;第二,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可以通过服务业传导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产业内升级通过服务业传导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产业间升级;第三,偏效应值表明,制造业产业内升级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远强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在剔除不稳健的直接影响的情况下总体上表现出的对经济增长的微弱促进作用
2019 Vol. 36 (5): 96-103 [
摘要
] (
837
) [
HTML
1KB] [
PDF
926KB] (
847
)
104
曾龙, 李燕凌, 刘远风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集聚与结构的视角
土地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对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协议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出让比重越高,其产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程度越低,且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集聚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时间段以及行政层级的差异性;同时,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出让政策和优化土地出让结构以促进中国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2019 Vol. 36 (5): 104-111 [
摘要
] (
856
) [
HTML
1KB] [
PDF
906KB] (
894
)
企业管理
112
苏伟琳, 林新奇
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双路径分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双路径影响模型,通过476套上级-员工配对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级发展性反馈对领导-成员交换、员工建言效能感和建言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对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效应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中的解释力度大于建言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解释力度
2019 Vol. 36 (5): 112-119 [
摘要
] (
1062
) [
HTML
1KB] [
PDF
1087KB] (
973
)
120
赵慧军, 吕静
信任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双路径影响研究
基于资源守恒理论,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等方法,构建并检验信任影响员工情绪耗竭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情绪耗竭均具有负向影响;(2)认知工作不安全感在认知信任与情绪耗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工作不安全感在情感信任与情绪耗竭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交互影响员工情绪耗竭,高认知-低情感的信任组合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信任影响员工情绪耗竭的内在作用机制,为组织缓解员工情绪耗竭提供实践指导
2019 Vol. 36 (5): 120-127 [
摘要
] (
818
) [
HTML
1KB] [
PDF
1010KB] (
723
)
128
王朝晖
员工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基于悖论视角的链式中介关系研究
传统的研究多关注资质过剩感的积极面和阴暗面。然而,在现实情境中员工也可能表现出亦正亦邪的越轨创新行为。基于悖论理论,构建了资质过剩感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揭示员工的冲突体验和悖论思维所起的不同中介效应。基于287份员工实证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资质过剩感会提高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冲突体验,而冲突体验进一步提升个体的悖论思维;员工的悖论思维促进越轨创新行为;冲突体验和悖论思维在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员工正确应对因资质过剩而产生的情绪矛盾或认知矛盾,提升悖论思维来发挥个体的创新潜力
2019 Vol. 36 (5): 128-134 [
摘要
] (
904
) [
HTML
1KB] [
PDF
801KB] (
835
)
135
朱杰
高管激励会影响分析师预测行为吗?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制度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高管薪酬激励还是高管股权激励,都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与分析师乐观预测倾向。但是,高管薪酬激励与高管股权激励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高管薪酬激励通过改善公司短期业绩显著提高了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但高管股权激励通过提高高管风险承担能力加剧了公司短期业绩波动,反而降低了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高管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而这种扭曲效应被分析师识别到了,进而影响了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预测行为
2019 Vol. 36 (5): 135-142 [
摘要
] (
873
) [
HTML
1KB] [
PDF
988KB] (
1021
)
财政金融
143
殷强, 冯辉
中国式财政分权、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投资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财政激励和政治晋升是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动机。利用全国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和辖区竞争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市场主体的力量更为活跃,预算内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投资的力度反而较弱;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度量地方政府投资时,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投资正相关,反映着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和空间对市场主体施加影响力,以扩大投资规模;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之间在各种回归分析中均正相关,反映着地方政府存在通过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流动性资本的倾向
2019 Vol. 36 (5): 143-150 [
摘要
] (
885
) [
HTML
1KB] [
PDF
938KB] (
637
)
151
孙赫, 任金政, 王贝贝
基于风险感知-价值感知双准则的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
根据1678个有效样本数据,构建了基于PLS-SEM的双准则的行为模型,探究风险与价值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主观感受对个人行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对决策准则的概念进行合理拓展,最终构建的风险感知和价值感知双准则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双准则中,风险准则占据主导地位,且以心理风险、财务风险两个维度最为突出;价值准则受风险准则的负向影响,其功能价值维度最为重要
2019 Vol. 36 (5): 151-157 [
摘要
] (
834
) [
HTML
1KB] [
PDF
1028KB] (
931
)
158
黄秀女, 钱乐乐
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选择——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2001—201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据,结合面板固定效应及Tobit模型,研究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公司获得公开市场债务融资;(2)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越偏向于配置长期债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优化公司融资结构,降低债务期限错配风险,保证债务可持续性,最终可促进优化杠杆结构目标的实现
2019 Vol. 36 (5): 158-164 [
摘要
] (
826
) [
HTML
1KB] [
PDF
776KB] (
98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