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8年 35卷 6期
刊出日期:2018-11-10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陆远权, 秦佳佳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2018 Vol. 35 (6): 1-7 [摘要] ( 991 ) [HTML 1KB] [PDF 910KB] ( 1286 )
8 李勇军
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与结构研究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2018 Vol. 35 (6): 8-14 [摘要] ( 854 ) [HTML 1KB] [PDF 1267KB] ( 734 )
15 郭文伟, 陈顺强
珠三角区域城市房价泡沫时空传染效应及其防范研究
首先采用BSADF方法测度珠三角9市在2013—2016年期间的房价泡沫,接着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这些城市房价泡沫的相依结构和空间传染性。结论表明:珠三角9个城市均显著存在房价泡沫,其中深圳房价泡沫程度最严重且持续时间最长;各城市房价泡沫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呈现出正负间隔性交替出现的趋势;珠三角区域各城市房价泡沫呈现明显的地理区位聚集特征和经济聚集特征,佛山和珠海分别在这两个城市聚集区域内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珠三角房价泡沫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传染。
2018 Vol. 35 (6): 15-21 [摘要] ( 858 ) [HTML 1KB] [PDF 1294KB] ( 789 )
22 邹瑾, 娄著盛
老龄化、人口迁移与地区房价差异——基于不同层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老龄化水平往往与人口迁移因素相交织,共同影响着中国住房价格的时空特征。首先构建了一个供求均衡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抚养比增加会降低住房价格,而人口迁移规模会推高住房价格,并可能因城市层级的不同产生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35个城市2002—2015年的数据,以静态与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进行了检验。分层级回归的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迁移对房价的影响随城市级别的上升反而递减,且人口迁移的作用大于老龄化变量。可见,人口结构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特征,这与二元经济体制与社保制度的碎片化所导致的地区间的生育成本、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养老成本相关。避免区域住房市场失衡仍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核心。
2018 Vol. 35 (6): 22-29 [摘要] ( 922 ) [HTML 1KB] [PDF 1052KB] ( 805 )
三农经济
30 江淑斌, 李帆
农地流转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
基于云南流转地片调查样本,从交易物和交易者两个维度,分析农地流转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和负担交易媒介费用的能力决定着农地流转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地块是否合并、流转期限长短、交易对象地缘关系远近和是否签订书面合同等因素对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影响显著,土地特征和农户户主特征的影响则不显著。村集体在地块合并、稳定农地使用权、沟通协调村庄内外交易者等方面具有优势。决策者应通过规范和发挥村集体的交易媒介功能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有序流转。
2018 Vol. 35 (6): 30-35 [摘要] ( 775 ) [HTML 1KB] [PDF 821KB] ( 762 )
36 王小叶
稳粮增收目标下适度经营规模路径趋同吗?——来自河南两类轮作方式的证据
利用河南省589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单产、技术效率和土地净收益为标准,分别推演了产出和收益最大化视角下纯粮作经营和去粮化经营两种轮作方式适度规模的选择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两种轮作方式下,河南省小麦单产总体比较稳定;当土地面积超过一定规模之后,技术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单季小麦和全年作物净收益均值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由正值减少为负值。第二,稳粮增收目标下,河南省两种轮作方式适度经营规模最终趋同于200~400亩区间,适度规模内能达到稳粮增收的双赢目标。第三,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经营不仅损失产出效率,而且会使土地净收益减少为负值,因而建立适度规模检测机制,避免规模选择盲目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8 Vol. 35 (6): 36-43 [摘要] ( 818 ) [HTML 1KB] [PDF 1907KB] ( 693 )
44 刘恺, 罗明忠
农地确权、集体产权权能弱化及其影响——基于细碎化情景的讨论
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村集体与农户之间存在土地产权的纵向竞争。在新一轮农地确权后,村集体的农地权能有被弱化的可能,它在农地流转中发挥的交易装置功能亦可能有所削弱,农地规模集中可能更加困难。基于2015年和2016年粤、赣两省2738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分数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的土地产权强度,同时弱化了集体的土地权能;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但对农地规模集中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可见,即使确权促进农地流转,但由于农地交易装置缺失和农地市场发育迟缓,流转后的农地规模集中更加困难。
2018 Vol. 35 (6): 44-50 [摘要] ( 857 ) [HTML 1KB] [PDF 1037KB] ( 766 )
国际经济
51 胡翠, 李瑞琴
服务业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制造业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并结合投入产出表,研究中国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2)分行业来看,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受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的影响呈现很大差异,且服务各细分行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也不一样;(3)分地区来看,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018 Vol. 35 (6): 51-57 [摘要] ( 954 ) [HTML 1KB] [PDF 901KB] ( 688 )
58 吴肖丽, 潘安
技术效应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吗?
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使用SDA方法,考察技术效应对1995—2011年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对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总体上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分别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和正效应;技术效应对分行业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该行业正是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最高的行业;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对来自金砖国家、欧盟国家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负效应,但对来自东亚及其他地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正效应。中国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
2018 Vol. 35 (6): 58-65 [摘要] ( 1037 ) [HTML 1KB] [PDF 1289KB] ( 751 )
66 姜慧, 张志醒
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分别使用两种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测算办法,利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孔子学院可以减少两国地理或文化距离的负面影响,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孔子学院可以通过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促进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推动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所以,我国应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传播,通过孔子学院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
2018 Vol. 35 (6): 66-72 [摘要] ( 974 ) [HTML 1KB] [PDF 967KB] ( 726 )
73 韩亚峰, 付芸嘉
自主研发、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通过分析自主研发、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技术出口复杂度的逻辑和机制,采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中间品进口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布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在区域分布和空间集聚类型上基本上一致,具有明显的近邻效应。通过全国的空间计量结果研究表明:自主研发、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但不存在明显的激励效应。分地区的空间计量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在实践中,应该实施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中间品差异化进品、充分发挥空间溢出和集聚效应等策略。
2018 Vol. 35 (6): 73-79 [摘要] ( 962 ) [HTML 1KB] [PDF 821KB] ( 752 )
产业经济
80 白雪洁, 曾津
人口密度、替代竞争与铁路客运业效率
基于中国18个地方铁路局的数据,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打开铁路客运过程的“黑箱”,测算中国铁路客运业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铁路客运业的总体效率虽稳步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0.442),客运生产效率(0.609)明显高于客运服务效率(0.343);区域间铁路局的客运效率两极分化严重,东部地区铁路局客运生产效率虽高于西部地区铁路局,但服务效率不如后者;铁路业存在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缺少铁路工人而行政管理人员冗余;铁路客运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且创收能力不足。
2018 Vol. 35 (6): 80-86 [摘要] ( 837 ) [HTML 1KB] [PDF 980KB] ( 714 )
87 杨钧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2018 Vol. 35 (6): 87-93 [摘要] ( 872 ) [HTML 1KB] [PDF 783KB] ( 1043 )
94 曾倩, 曾先峰, 刘津汝
产业结构视角下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中国通常使用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这三种环境规制工具来控制污染。选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环境规制工具在不同产业结构区域的治污效果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越高,公众参与型工具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越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越低,命令控制型工具的治污效果越好。因此,我国应该改变传统“一刀切”的环境治理方式,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较高的地区要适当加大公众参与型政策的强度,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较低的地区要合理增加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力度,因地制宜地提高环境质量。
2018 Vol. 35 (6): 94-100 [摘要] ( 878 ) [HTML 1KB] [PDF 966KB] ( 906 )
企业管理
101 赵李晶, 张正堂, 宋锟泰
资质过剩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内部人身份认知和心理特权的作用
从员工-组织关系、公平敏感及归因的视角,探讨了资质过剩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63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资质过剩对员工的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认知在资质过剩与员工建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特权正向调节了资质过剩和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关系以及资质过剩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整个中介机制。
2018 Vol. 35 (6): 101-106 [摘要] ( 964 ) [HTML 1KB] [PDF 786KB] ( 1027 )
107 刘顺忠
关系营销在顾客主导自助服务体验中的作用机制
自助服务体验是决定顾客能否继续使用相关自助服务技术的关键。鉴于自助服务的高度顾客主导性和控制性,自助服务体验是顾客根据需求、知识、经验和价值观构成的顾客生态系统,是在对自助服务技术的审视、解释和使用中形成的。为此,选择自助服务终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顾客主导逻辑研究关系营销策略,重构顾客生态系统对自助服务体验的影响。283个被试者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关系营销策略通过重构顾客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信任、察觉有用性和察觉易用性,能够显著改善顾客自助服务体验。自助服务提供者的经营理念应从关注自助服务技术能够给顾客带来什么的产品主导逻辑理念,转向关注顾客使用自助服务技术做什么的顾客主导逻辑理念。
2018 Vol. 35 (6): 107-113 [摘要] ( 925 ) [HTML 1KB] [PDF 929KB] ( 714 )
114 梁阜, 张志鑫
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将一致性变革型领导和个体差异变革型领导引入创新绩效的反应关系中,采用SPSS18.0和AMOS21.0进行回归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通过对253名员工调研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了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波形影响。研究表明:一致性变革型领导和个体差异变革型领导对创新绩效均呈现显著的波形效应,即一致性变革型领导和个体差异变革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激发效应和抑制效应会出现更迭现象。研究结果拓宽了差异化变革型领导的研究内容和解释变量范围,厘清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后续差异化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探讨提供新颖的思路。
2018 Vol. 35 (6): 114-120 [摘要] ( 945 ) [HTML 1KB] [PDF 1053KB] ( 788 )
宏观经济
121 徐常建, 袁易明
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初始的要素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会影响社会的总体消费,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增长。利用199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对消费有显著影响,消费函数符合C-D函数形式;劳动收入份额与GDP的 增长率、人均GDP的增长率呈现“U” 形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GDP的增长率、人均GDP的增长率呈现倒“U”形关系;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的增长率有负面影响,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率的交叉项对经济的增长率也有负面影响,说明由于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造成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引起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从区域发展来看,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趋势与全国一致,只有东北地区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著,其他区域影响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实现经济向消费型拉动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注重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提高。
2018 Vol. 35 (6): 121-126 [摘要] ( 1038 ) [HTML 1KB] [PDF 796KB] ( 988 )
127 常青青, 仲伟周
城市化促进了公共健康水平提高吗?
“健康中国”是新时代下重要的发展战略,而城市化对居民公共健康具有复杂的影响效果。利用2001—2016年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上看,城市化在各个分位点上都对公共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地区层面上看,城市化对东部地区公共健康的积极效果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公共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结论是可靠的。
2018 Vol. 35 (6): 127-134 [摘要] ( 870 ) [HTML 1KB] [PDF 1082KB] ( 971 )
财政金融
135 孙英杰, 林春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以财政分权改革为契机,选择中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两者的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是因为地区的差异而表现出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完善财政分权改革的措施,为各地政府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助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018 Vol. 35 (6): 135-142 [摘要] ( 1099 ) [HTML 1KB] [PDF 911KB] ( 731 )
143 陈忱
货币调控方式与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有效识别——基于符号约束SVAR模型的研究
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选取2001年到2017年高频月度数据,构建包含数量型和价格型变量的货币政策冲击系统,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冲击识别可以同时纳入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产出水平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与传统模型估计结果相比,产出水平对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而反应深度有所减弱。国家在货币政策的转型中要兼顾量与价的平衡。
2018 Vol. 35 (6): 143-149 [摘要] ( 1257 ) [HTML 1KB] [PDF 944KB] ( 753 )
150 丁华, 丁宁
关键节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检验
利用1998年1月到2017年6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选择1998年12月、2005年6月、2008年12月和2015年6月四个关键节点,构建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数量型调控还是价格型调控,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对产出和物价均有效,而且对产出效果的时滞明显快于对物价水平的调控;第二,在危机时期和新常态时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存在逆向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作用效果不及经济繁荣期;第三,数量型货币政策促进消费、投资、进出口和信贷等变量的增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更优。
2018 Vol. 35 (6): 150-157 [摘要] ( 966 ) [HTML 1KB] [PDF 2014KB] ( 823 )
158 王桂虎, 郭金龙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估算、未来情景模拟及实证研究
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和IMF的数据,采用动态GMM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异质性估算、未来二十年的情景模拟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为世界首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增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冲击比金融杠杆更为显著,现实中实体企业去杠杆比金融企业去杠杆可能更为紧迫和重要。
2018 Vol. 35 (6): 158-164 [摘要] ( 825 ) [HTML 1KB] [PDF 1003KB] ( 102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