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4年 31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6-27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覃成林,黄小雅
高速铁路与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变化
高速铁路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其经济联系强度, 有利于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采用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两个指标,对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建成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的影响下,“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城市及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随可达性的改善而明显增大。这将有利于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促进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带。因此,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利用这种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控制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2014 Vol. 31 (4): 1-6 [摘要] ( 2595 ) [HTML 1KB] [PDF 641KB] ( 1865 )
7 洪功翔,张兰婷,李伟军
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4): 7-12 [摘要] ( 3539 ) [HTML 1KB] [PDF 815KB] ( 1785 )
13 胡新艳,林文声
能源碳排放的空间依赖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广东省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跃迁状态,并进一步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市域人均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绝大部分城市属于“高——高”和“低——低”类型,碳排放集群格局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和路径依赖性。人均碳排放的主导驱动因素是人均GDP,但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增长未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水平提升对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削减作用,而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2014 Vol. 31 (4): 13-18 [摘要] ( 3178 ) [HTML 1KB] [PDF 1348KB] ( 2391 )
19 邵汉华,杨俊,廖尝君
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性事实。笔者基于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2001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3D分析框架,考察了密度、距离、分割等经济地理特征对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分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本文为理解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对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4 Vol. 31 (4): 19-24 [摘要] ( 2924 ) [HTML 1KB] [PDF 845KB] ( 1778 )
25 杨志海,王雅鹏
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1550个县(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笔者利用2005年~2010年中国1550个县(市)构成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县域工业化并未带动农业增长,而县域城镇化则有利于农业增长,两者并未发挥出协同效应。笔者还进一步发现,两者对农业增长影响的区域效应具有空间上的不对称性;县域工业化的负效应在时间上呈弱化趋势,而县域城镇化的正效应则显著增强。
2014 Vol. 31 (4): 25-30 [摘要] ( 2848 ) [HTML 1KB] [PDF 804KB] ( 1672 )
三农经济
31 王爱民,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47%。比较不同机制的收入效应,说明运用农业技术进步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
2014 Vol. 31 (4): 31-36 [摘要] ( 2717 ) [HTML 1KB] [PDF 732KB] ( 1658 )
37 刘志强
农业技术滞后、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城乡收入差距
笔者基于2003年~2010年中国地区数据,使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技术的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U型一定范围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当农产品价格涨幅超过一个临界值之后,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成因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业技术滞后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因此,政府需要引导农业技术进步弥合工农生产率差异,充分释放农产品价格上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应。
2014 Vol. 31 (4): 37-42 [摘要] ( 2797 ) [HTML 1KB] [PDF 913KB] ( 2385 )
43 朱玉蓉,杨锦秀
激励强度与公平程度对农民培训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笔者基于期望理论和分配公平理论,分析了激励强度和公平程度对农民培训参与度的作用机理,并利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培训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由培训供需契合度、培训考核、培训对农民工作的帮助程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激励强度对农民培训参与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培训结果考评的公平程度对农民在培训中的学习性参与度有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于农民参与培训的政策环境,规范培训标准、内容和层次,强化农民参与培训的内部激励及公平程度是提高农民培训参与度、实现培训供给目标价值的重要手段。
2014 Vol. 31 (4): 43-48 [摘要] ( 2567 ) [HTML 1KB] [PDF 818KB] ( 1486 )
国际经济
49 宏结,黄什
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COMPAS局部均衡模型的实证研究
笔者运用可计算局部均衡的COMPAS模型,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对中国和美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于中国,美国“双反”措施对涉案光伏电池产品有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使其在美市场份额和出口金额大幅下降。(2)对于美国,一方面,“双反”措施对其国内光伏产业有一定救济和保护效应,表现为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行业产出和相关企业收益增加,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数;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光伏电池产品消费成本大幅提升,超过了生产者剩余增加额和关税收益之和,导致美国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当前利益为代价的,能否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尚需观察。笔者以此案为例,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和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双反”措施引发的贸易摩擦提出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4): 49-55 [摘要] ( 3363 ) [HTML 1KB] [PDF 1035KB] ( 1604 )
56 王爽,张曙霄
中国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进入21世纪,文化与经济紧密融合,文化贸易作为新的国际贸易形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1992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文化贸易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文化贸易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文化贸易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同向的冲击,文化贸易进口给经济增长带来反向的冲击;文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文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文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弱。
2014 Vol. 31 (4): 56-61 [摘要] ( 3039 ) [HTML 1KB] [PDF 784KB] ( 1915 )
62 谢孟军,单婷婷
中国OFDI的法律制度寻求动机研究——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笔者通过把法律制度嵌入扩展投资引力模型,利用我国2003年~2011年向58个代表性国家(或地区)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投资国和投资东道国(或地区)法律制度对我国OFDI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传统投资引力模型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认为我国OFDI具有明显的法律制度寻求动机,投资东道国(或地区)良好的法治运行环境和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对我国OFDI有较大引力,我国目前法治完善度和产权保护度还相对较低,是助推OFDI的重要因素。文章结论对政府制定OFDI发展战略优化海外投资地理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4 Vol. 31 (4): 62-67 [摘要] ( 2936 ) [HTML 1KB] [PDF 778KB] ( 1591 )
产业经济
68 蒋兰陵
产业集聚、FDI的溢出偏向性与工资不平等
笔者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建立产业集聚、溢出偏向性与工资不平等之间的研究框架,利用2001年~2011年20个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估计等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三个产业集聚考察指标中仅产业间集聚度对溢出偏向性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著,除此以外溢出偏向性还受所有制性质和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产业集聚也对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产业内集聚度与产业间集聚度的提升加剧了工资不平等。因所有制和贸易开放度偏向的FDI溢出效应对工资不平等产生积极、显著的正面影响,当然工资不平等的程度递增也受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及研发投入等因素的正面影响。
2014 Vol. 31 (4): 68-73 [摘要] ( 3038 ) [HTML 1KB] [PDF 784KB] ( 2027 )
74 齐亚伟,刘丹
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远。笔者基于主导产业理论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在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其中,东、中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而非内涵发展。
2014 Vol. 31 (4): 74-79 [摘要] ( 2701 ) [HTML 1KB] [PDF 740KB] ( 1857 )
企业管理
80 杨刚,李光金
协同演化视角下集团型企业战略思维的认知要素研究
笔者在总结现有战略理论认知缺陷的基础上,结合协同演化理论,提出基于业务的企业协同演化系统的概念模型,并进一步选取三星集团为例,分析了企业协同演化系统内的协同演化关系,识别出集团型企业战略思维的7个协同演化认知要素。研究表明,这些认知要素既包含现有战略理论的认知要素,又涉及全新的认知要素,也适用于非集团型企业,还能推进现有战略理论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14 Vol. 31 (4): 80-85 [摘要] ( 2700 ) [HTML 1KB] [PDF 970KB] ( 2822 )
86 蒋艳辉,唐家财,姚靠华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R&D投入——来自A股市场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

笔者以2004年~2011年A股市场6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代表——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同质性机构投资者时,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时,并按照换手率特征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发现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

2014 Vol. 31 (4): 86-91 [摘要] ( 3219 ) [HTML 1KB] [PDF 699KB] ( 1791 )
92 李诗田,宋献中
声誉机制、代理冲突与企业捐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笔者选取2007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捐赠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声誉重视程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股东与管理层代理冲突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
2014 Vol. 31 (4): 92-97 [摘要] ( 2784 ) [HTML 1KB] [PDF 828KB] ( 2156 )
98 李琪,阮燕雅
信誉、消费者保障机制和在线评论对网上消费者首次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笔者借助SEM,引入卖家信誉、消费者保障机制和消费者信任立场3个变量,验证其通过消费者初始信任信念对在线消费者首次购买意愿的影响;同时引入在线产品评论验证其对在线消费者首次购买意愿的直接影响。另外,笔者将性别和网上购买金额占平均月消费支出是否超过10%作为调节变量,验证上述5个变量在不同群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014 Vol. 31 (4): 98-103 [摘要] ( 2721 ) [HTML 1KB] [PDF 832KB] ( 2053 )
104 师伟,蒲勇健
基于CR社会偏好模型的团队生产研究
笔者将Charness等人刻画的社会偏好模型的简化形式应用于团队生产研究中,进而分析在不同的社会偏好条件下团队生产的效率问题,并重新审视Holmstrom提出的“团队生产中预算平衡与帕累托效率二者不可兼得”的定理。
2014 Vol. 31 (4): 104-109 [摘要] ( 2605 ) [HTML 1KB] [PDF 691KB] ( 1828 )
宏观经济
110 曾江洪,何苹,雷黎涛
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企业为例
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本,进而取得竞争优势。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笔者以长株潭地区524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对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有效提升竞争力;社会资本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社会资本及提升竞争力的效果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指导依据。
2014 Vol. 31 (4): 110-115 [摘要] ( 2933 ) [HTML 1KB] [PDF 740KB] ( 1795 )
116 李勇刚,张士杰
晋升激励、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绩效——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2014 Vol. 31 (4): 116-121 [摘要] ( 2970 ) [HTML 1KB] [PDF 783KB] ( 1851 )
122 焦青霞
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研究
笔者利用我国1981年~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时变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受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经费支出结构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较大的变动趋势。
2014 Vol. 31 (4): 122-126 [摘要] ( 3048 ) [HTML 1KB] [PDF 693KB] ( 1827 )
财政金融
127 吴军,薛小玉,刘钊
论财政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数据,利用SVAR模型,对财政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和临界点,资产价格不宜作为我国财政政策调控的直接目标,但可考虑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关注的辅助目标,并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实施监测。
2014 Vol. 31 (4): 127-132 [摘要] ( 2787 ) [HTML 1KB] [PDF 1447KB] ( 2130 )
133 郝秀琴
河南省人力资本财政收敛的空间分析
笔者基于河南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河南省人力资本财政收敛问题,得出如下结论河南省人力资本财政收敛性显著,政府自有财力、人力资本投资偏好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等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均GDP等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在地市级人力资本财政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依赖性。
2014 Vol. 31 (4): 133-137 [摘要] ( 3020 ) [HTML 1KB] [PDF 685KB] ( 1662 )
138 杨希,罗剑朝
西部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笔者依据对杨凌区等9个乡镇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且资金配置效率呈现出地域化分布特征,农户的文化程度、往返金融机构便利程度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而农户人均收入、参与产权抵押贷款对资金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提高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改革、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覆盖范围。
2014 Vol. 31 (4): 138-143 [摘要] ( 2648 ) [HTML 1KB] [PDF 751KB] ( 1679 )
144 谭燕芝,王超,李国锋
信用环境的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EI指数及中国省级、地级市的数据
笔者以我国的省级及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为依据,揭示信用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信用环境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对信用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信用环境的影响又和市场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地域文化和通信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2014 Vol. 31 (4): 144-149 [摘要] ( 3015 ) [HTML 1KB] [PDF 1475KB] ( 1798 )
150 高万青
信息披露质量、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基于深交所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笔者以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分析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质量、审计风险、审计定价间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好,审计定价越低,且这一现象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中表现更为突出。上述发现说明公司治理影响了审计定价,且大型事务所对源于公司治理的风险更加敏感,原因可能在于大型事务所较早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其识别、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更强。
2014 Vol. 31 (4): 150-155 [摘要] ( 3092 ) [HTML 1KB] [PDF 798KB] ( 1763 )
156 李林红
商业信用促进企业投资增加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短期商业信用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证据,并基于2007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民营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少,但是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投资支出。
2014 Vol. 31 (4): 156-160 [摘要] ( 2760 ) [HTML 1KB] [PDF 659KB] ( 207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