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2年 1卷 4期
刊出日期:2012-07-09
区域经济
三农研究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王琢卓,韩峰,赵玉奇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VAR分析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2012 Vol. 1 (4): 1-5 [
摘要
] (
3957
) [
HTML
1KB] [
PDF
679KB] (
2219
)
6
赵卫亚,袁军江,陈新涛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区域异质分析——基于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视角
笔者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将全国31个省份划成5个区域,使得区域内的模型变为面板变截距模型,然后采用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区域异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在区域划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2012 Vol. 1 (4): 6-10 [
摘要
] (
4733
) [
HTML
1KB] [
PDF
746KB] (
2188
)
11
杨坚
政府政策、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山东为例
笔者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现行的公共教育体制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物质资本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才的聚集和流动,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财政分权有利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过度的财政负担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最后还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加快山东省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2012 Vol. 1 (4): 11-15 [
摘要
] (
4067
) [
HTML
1KB] [
PDF
737KB] (
2236
)
16
段会娟
我国产业集聚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SGMM分析
笔者从集聚程度和集聚类型两方面描述制造业在我国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后,基于2000年~200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与多元化相比,专业化的集聚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过小引起的激烈竞争已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行业研究时发现,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集聚效应是不同的,目前高技术行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
2012 Vol. 1 (4): 16-21 [
摘要
] (
4002
) [
HTML
1KB] [
PDF
912KB] (
2255
)
22
刘一欧,黄静
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挤出(挤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而中部地区则最低。另外,民间投资除了受到政府投资的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波动、城市化率、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城市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合意的民间投资水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2012 Vol. 1 (4): 22-26 [
摘要
] (
3833
) [
HTML
1KB] [
PDF
719KB] (
2203
)
三农研究
27
李波,张俊飚
基于投入视角的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笔者基于投入视角,测算分析发现,1993年~2008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分别年均增长4.08%和2.38%;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翻耕所导致碳排放年均递增3.45%、4.65%、7.20%、4.77%、1.22%、0.38%,且区域差异特征明显。测算分析表明,1994年~2008年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扩张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以扩张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为主。从主要农业省区的脱钩弹性来看,江苏、湖北、湖南等3省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为主;山东、广西等2省以强脱钩、弱脱钩为主;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广东、四川等6省多种弹性特征并存。
2012 Vol. 1 (4): 27-31 [
摘要
] (
4015
) [
HTML
1KB] [
PDF
742KB] (
2494
)
32
刘婧,王征兵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山西省合作社调查数据
笔者采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确定效应模型和SUR法,对山西省15个县市的44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合作社总体上具有轻微的规模经济和显著的范围经济。样本合作社产出的主产品、化肥和农膜具有特定产品规模经济;主产品和化肥的联合生产相对其他产品的联合更具有特定产品范围经济。合作社产出的主产品、化肥和农膜具有较大优势,合作社可以通过增加主产品销售、提供统购化肥和农膜的服务,使其投入成本的增加小于产出的增加,进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012 Vol. 1 (4): 32-35 [
摘要
] (
3760
) [
HTML
1KB] [
PDF
562KB] (
2008
)
36
涂玉华
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促进农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增长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撑。笔者利用安杜(Ando)、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提出的消费函数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并予以创新,运用1985年~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进一步提出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保制度等统筹城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2 Vol. 1 (4): 36-40 [
摘要
] (
3492
) [
HTML
1KB] [
PDF
778KB] (
2048
)
国际经济
41
马建平,蔡宏波,王雪坤
要素密集度、环境属性与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
本研究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对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讨论。笔者从劳动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环境污染多个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变化态势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属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密集型和轻污染产品出口国,且正朝资本技术密集化和清洁化转变。劳动资本要素、工资、贸易自由化是影响出口结构的主要因素,技术和环境因素作用较弱。以往针对平均行业整体分析的研究结论对更为精确的分离行业研究不适用。
2012 Vol. 1 (4): 41-45 [
摘要
] (
3466
) [
HTML
1KB] [
PDF
595KB] (
1929
)
46
洪世勤,何暑子
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基于RCA与特化系数等的分析
笔者从进出口总量、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3个角度,应用对称性RCA指数、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于21世纪以来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急剧增长;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整体上比较优势弱,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分项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看,中国位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低端,中国弱势行业多为2国强势行业,中国通讯贸易与韩国通讯贸易在出口上存在竞争。
2012 Vol. 1 (4): 46-50 [
摘要
] (
3706
) [
HTML
1KB] [
PDF
729KB] (
2417
)
51
张盛勇
规模经济、异质性企业及其国际化——对Krugman模型的一般性扩展
出口的“本地生产、异国销售”特征,会使企业获得产量增加导致的规模经济效应。笔者证明了如果这个效应足够大,即使国外市场的利润为负,企业仍然可能选择出口,这是对Melitz模型的一个修正企业生产率即使达不到ZCP条件也可以出口。加入规模经济因素后,Krugman模型的本地市场效应,Melitz模型的自选择效应,张杰等模型的制度质量效应都可以纳入本文统一的分析框架。
2012 Vol. 1 (4): 51-55 [
摘要
] (
3687
) [
HTML
1KB] [
PDF
676KB] (
2389
)
56
姚毅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所有制差异研究——基于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比较分析
笔者利用制造业23个子行业2003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具体区分FDI对我国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溢出效应
①
的差异。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对国有企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竞争效应和非显著的负向示范效应,其他所有制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主要通过与国有企业的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2 Vol. 1 (4): 56-60 [
摘要
] (
3828
) [
HTML
1KB] [
PDF
751KB] (
2027
)
61
王菲,李娟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2012 Vol. 1 (4): 61-65 [
摘要
] (
3853
) [
HTML
1KB] [
PDF
769KB] (
2262
)
66
姚洁,张亚斌,雷日辉
外包与工资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2012 Vol. 1 (4): 66-70 [
摘要
] (
4037
) [
HTML
1KB] [
PDF
756KB] (
2328
)
产业经济
71
秦娟娟
不同力量对比供应链中制造商竞争策略研究
笔者采用纳什博弈和斯坦伯格博弈结构,分别表述力量对等和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决策过程,分4种情形探讨了2个制造商在不同竞争策略下,供应链中成员的最优决策。从制造商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在不同力量结构的供应链中制造商的竞争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竞争策略的选择依赖于产品的差异性及生产成本的大小。
2012 Vol. 1 (4): 71-75 [
摘要
] (
3406
) [
HTML
1KB] [
PDF
656KB] (
2087
)
76
黄梅萍,汪贤裕,耿子扬
基于收益共享和成本共担的供应链双向激励协调
在供应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供应商隐藏关于生产成本的私人信息,销售商隐藏关于销售努力的行动,且双方地位相当,此时协调主体不明确。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引入虚拟第三方为利他的委托人,站在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设计基于收益共享和成本共担的协调契约,对供应商和销售商实施双向激励。研究结果表明当收益共享比例和成本共担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实现了协调。此时,该契约调动了供应商降低生产成本、销售商提高努力水平的积极性,合作双方达到了“双赢”。笔者通过数值实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了结果的有效性。
2012 Vol. 1 (4): 76-80 [
摘要
] (
3573
) [
HTML
1KB] [
PDF
665KB] (
1888
)
81
左志平
集群供应链环境治理与政府监管博弈分析
笔者研究了集群供应链跨链合作与政府监管的博弈模型,通过在不同单链式供应链在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政府环境管制与集群供应链跨链合作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单位副产品的排污收费是集群供应链实施跨链合作的驱动力;再利用固定成本以及废弃物的产出规模是集群供应链跨链合作能否实施的先决条件;政府的法制监管成本、环境管制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政府对核心企业副产品排放而进行的罚款直接影响到博弈结果。
2012 Vol. 1 (4): 81-84 [
摘要
] (
3439
) [
HTML
1KB] [
PDF
665KB] (
2028
)
85
杨刚,吴燕华
公积金制度对上海住房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
为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上海住房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笔者通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卡尔曼滤波解法的实证分析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上海市住房市场的量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有力提高了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的同时,也是助推房价泡沫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助推力主要源于政府拆迁。因此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进行微调,以充分发挥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抑制其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
2012 Vol. 1 (4): 85-89 [
摘要
] (
3574
) [
HTML
1KB] [
PDF
943KB] (
2171
)
90
戴卓,代红梅
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
笔者以2003年~2008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工业新产品产值为创新产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资本存量为投入,对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了影响创新效率的4个因素市场化率,工程师占科技人员的比重,政府资金的比例和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研究表明各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的差别,制造业创新效率最高,采掘业其次,最后是水电气业。
2012 Vol. 1 (4): 90-94 [
摘要
] (
4016
) [
HTML
1KB] [
PDF
782KB] (
2303
)
企业管理
95
邓可斌,陈好衍
所有权性质、多元化经营与现金持有
笔者区分所有权性质并以股改后(2007年~2009年)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多元化与现金持有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现金持有不存在统计显著的相关性。但国有控股企业多元化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两者显著负相关。国有控股企业多元化反而降低了现金管理效率,而非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多元化实现了更高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持有更少现金。研究结果间接支持了现金持有的委托代理理论。
2012 Vol. 1 (4): 95-99 [
摘要
] (
3648
) [
HTML
1KB] [
PDF
858KB] (
2062
)
100
何小杨,康冬梅
关于两类金融资产划分动机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上市公司初次实施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为研究契机,通过对两类金融工具在损益处理上的差异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实施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管理层初次划分两类资产的动机受该股票过去储存利润的影响,即截至2007年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越可能被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外,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利用两类金融资产的划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
2012 Vol. 1 (4): 100-104 [
摘要
] (
3805
) [
HTML
1KB] [
PDF
721KB] (
2550
)
105
裴红卫
大股东掏空与支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国内外现有关于大股东掏空的研究,或孤立研究掏空问题,或虽结合支持研究但其背景依据不适合中国。为此,笔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融资限制,借鉴性引入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分析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经验证据,同时也验证了Friedman等(2003)关于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2012 Vol. 1 (4): 105-109 [
摘要
] (
3720
) [
HTML
1KB] [
PDF
707KB] (
1910
)
110
张长征,黄德春
企业规模、控制人性质与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研究
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在承受利率冲击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于以往研究,笔者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规模、不同控制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的扩大,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在增大,这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相悖;控制人性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紧密,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我国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企业面临的真实融资约束。
2012 Vol. 1 (4): 110-114 [
摘要
] (
4254
) [
HTML
1KB] [
PDF
743KB] (
2871
)
115
孔繁士,刘占礼,翟运开
时间约束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粘滞形成机理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关知识转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降粘技术的研究则成为其中的重点。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维度是知识转移粘滞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从时间维度对知识转移粘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2012 Vol. 1 (4): 115-120 [
摘要
] (
3428
) [
HTML
1KB] [
PDF
1214KB] (
1910
)
宏观经济
121
孔祥利,任梦圆,周烨南
金融市场对我国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基于财富门槛视角
笔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从金融市场财富门槛的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一方面,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现实背景下,形成了规避通货膨胀的财富门槛,财富门槛降低了低收入群体规避通货膨胀的效果,扩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又在事实上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财富门槛,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状态。利用我国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验证了金融市场对我国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正向影响作用。
2012 Vol. 1 (4): 121-125 [
摘要
] (
3933
) [
HTML
1KB] [
PDF
727KB] (
2226
)
126
徐灵超
中国信贷市场利率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
笔者基于VAR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利率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贷市场利率对投资、消费均处于负向冲击并有时滞,但对投资的影响更显著。投资、消费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非常有限。(2)投资波动对产出波动起主要作用;产出对投资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有限;投资波动影响消费波动的程度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基于这些分析结论,笔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2012 Vol. 1 (4): 126-130 [
摘要
] (
3449
) [
HTML
1KB] [
PDF
743KB] (
2185
)
131
许珊,范德成,王韶华,张伟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度分析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笔者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的要求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发展规划、环境等3个维度,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运用SPSS16.0对每个要素进行单样本T检验,确定了15个测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2年~2008年我国能源结构合理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此阶段我国能源结构合理度变化趋势呈“U”状,即先降后升;能源结构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上的得分呈上升趋势,而在能源发展规划执行力度、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得分呈下降趋势。
2012 Vol. 1 (4): 131-135 [
摘要
] (
3506
) [
HTML
1KB] [
PDF
815KB] (
2036
)
136
赵慧卿,周国富
中国劳动市场一体化测度与利益评估
笔者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边际产出的地区差异与产业差异,对我国劳动市场一体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劳动市场地区分割已明显减弱,但产业分割仍然严重;工业部门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和体制门槛,传统服务业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政策模拟显示,劳动市场一体化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利益。
2012 Vol. 1 (4): 136-140 [
摘要
] (
3357
) [
HTML
1KB] [
PDF
887KB] (
1874
)
财政金融
141
薛华溢,吴青
我国银行机构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笔者应用DEA方法,对我国15家主要银行机构的整体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机构通过市场化的股份制改造,提升了核心竞争力,银行机构的整体效率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2012 Vol. 1 (4): 141-145 [
摘要
] (
3396
) [
HTML
1KB] [
PDF
635KB] (
1987
)
146
宋志秀,葛翔宇
基于VECM的治理通胀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2012 Vol. 1 (4): 146-150 [
摘要
] (
3982
) [
HTML
1KB] [
PDF
809KB] (
2132
)
151
左正强,吴斌,张翮翔
基金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基于VAR模型和M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笔者基于VAR模型和MGARCH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对基金投资活动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金的投资活动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基金投资活动已开始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形成影响,但基金没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从波动溢出效应看,基金投资活动与股票市场波动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较小。
2012 Vol. 1 (4): 151-155 [
摘要
] (
3751
) [
HTML
1KB] [
PDF
699KB] (
2102
)
156
李建军,张辰昕
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
笔者以2003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平均值都在0.9以上,效率整体较高,但还有近10%的提升空间,从区域上看,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呈东高西低态势;居民收入增加、转移支付及预算外收入比重提高、经济开放度提升等将降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而人口密度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
2012 Vol. 1 (4): 156-160 [
摘要
] (
3850
) [
HTML
1KB] [
PDF
758KB] (
2003
)
161
王守坤
中国转移支付体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布演进与计量检验
笔者使用核密度估计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后发现,中央转移支付体制构建前后,即1980年~1994年与1995年~2009年两个时段相比中国各省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共教育服务等提供水平的省份间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对1995年~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也显示出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对各省份三类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影响方向为负。现行的中央转移支付体系更偏重于纵向调控功能而非横向平衡功能。
2012 Vol. 1 (4): 161-165 [
摘要
] (
3492
) [
HTML
1KB] [
PDF
873KB] (
1991
)
166
罗红雨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
笔者对13个发达国家197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性(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有负(正)效应,这与以往许多学者所认为的财政的资本性支出较之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更有贡献的观点是相左的。其次,财政支出规模、私人固定投资以及外汇黑市溢价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在平衡预算下的财政支出结构决策有现实指导意义。
2012 Vol. 1 (4): 166-170 [
摘要
] (
4022
) [
HTML
1KB] [
PDF
727KB] (
2240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