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2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2-01-10

区域经济
三农研究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名家论坛--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1 魏后凯
走好“双加速”下的“三化”协调之路
当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双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从工业化进程看,2010年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611美元,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1.8%,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据对147个国家和地区截面数据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比重大体呈现出“倒U型”变化。当人均GNI(国民总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时,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当人均GNI处于5000~10000美元时,工业增加值比重大体保持稳定,工业化着重是提升质量;当人均GNI超过10000美元时,进入逆工业化时期,工业增加值比重趋于下降。就河南省而言,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
2012 Vol. 1 (1): 1-2 [摘要] ( 2952 ) [HTML 1KB] [PDF 339KB] ( 1920 )
2 王永苏
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几种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2012 Vol. 1 (1): 2-3 [摘要] ( 2715 ) [HTML 1KB] [PDF 354KB] ( 1788 )
3 喻新安
加大“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力度
一、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先行先试:一要构建起“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等手段,阻止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外流,实现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由单向转向双向、由不对称转向对称、由反哺收入为主转向反哺要素为主,进一步催生农业农村内部活力,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奖励、投资参股、担保和保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国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促进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确保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建设,防止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忽视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切实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2 Vol. 1 (1): 3-4 [摘要] ( 2849 ) [HTML 1KB] [PDF 376KB] ( 1781 )
4 耿明斋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
要知道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一定是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旧的城镇化。旧的城镇化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开放及要素自由流动式,大致上说,这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城镇化的路径;二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封闭及要素行政配置式,这以前苏联东欧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为代表;三是市场化进程中无序拓展式,这以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镇化模式为代表。这里要多说一句,为什么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是无序拓展的?因为这些地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工业化开始加速发展时,城乡隔绝的二元结构尚未被打破,农民自己办的工业企业进不了城,不得不在村上镇上聚集,人口和相应的服务业也在这些村上镇上聚集,村镇随之也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小城镇连片对接就使得这些大大小小具有城市形态的区域单元填满了整个空间,但却没有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因此也没有强大的中心城区和完整的城市功能。
2012 Vol. 1 (1): 4-5 [摘要] ( 2981 ) [HTML 1KB] [PDF 387KB] ( 1779 )
5 李小建
新的区域政策导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思路
一、省内区域上升到国家战略标志着新的区域政策导向:近5年来,全国有30多个省内区域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这些区域所在的省区,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沿海发展战略,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国的区域政策基本上以省际大尺度为单元。区域经济政策主要解决国家层面的问题。这些政策对促进具有共性的大区域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家对省内区域的关注,隐含着中国区域政策的小尺度区域化,从而使区域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国家针对各个区域的特殊问题和优势特点,出台具体的政策,更有利于中国这样的区域多样化非常突出的大国的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2012 Vol. 1 (1): 5-6 [摘要] ( 3122 ) [HTML 1KB] [PDF 380KB] ( 1823 )
理论经济学
7 田剑,高杰
不同一口价组合拍卖机制下的卖方收益比较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网上拍卖方式之一的一口价拍卖逐渐盛行起来。网上一口价拍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组合拍卖中。笔者针对目前拍卖网站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拍卖规则:固定一口价和持久一口价,在独立私人估价模型下分析比较了上述两种规则下的卖方期望收益。
2012 Vol. 1 (1): 7-11 [摘要] ( 3015 ) [HTML 1KB] [PDF 615KB] ( 1872 )
12 徐斌
交易成本是影响纵向整合选择的重要因素吗?——来自中国煤电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笔者以中国52个煤电上市公司的纵向整合状况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煤电企业选择纵向整合方式时考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煤电企业采用纵向整合的影响较大,生产成本和策略效应的影响较小,这证实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影响到了纵向整合的选择。纵向整合是中国煤电协调的有效但非唯一选择。
2012 Vol. 1 (1): 12-17 [摘要] ( 4405 ) [HTML 1KB] [PDF 797KB] ( 1836 )
宏观经济
18 沈炳珍,黄漓江
政府支出规模、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笔者在Barro的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引入经济波动以反映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利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效应,且经济波动比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2012 Vol. 1 (1): 18-21 [摘要] ( 5059 ) [HTML 1KB] [PDF 587KB] ( 2024 )
22 陈长江, 高波
制度、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再检验
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笔者探讨了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制度改革以及企业家精神不仅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而直接影响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而且通过影响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影响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其次,2000年~2008年期间,东部地区制度改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技术进步的推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对增长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另外,制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决定性作用也在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2012 Vol. 1 (1): 22-26 [摘要] ( 4275 ) [HTML 1KB] [PDF 650KB] ( 1942 )
区域经济
27 刘晓宁,
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基于1999年~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笔者采用1999年~2008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研发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技术创新环境和知识获取能力的正效应强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
2012 Vol. 1 (1): 27-31 [摘要] ( 3630 ) [HTML 1KB] [PDF 737KB] ( 2295 )
32 杨贺,刘金平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效应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状态。县域单位的经济增长只能溢出到4个最近邻接县域单位,市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县域的溢出效应仅限于地级市内。
2012 Vol. 1 (1): 32-36 [摘要] ( 4111 ) [HTML 1KB] [PDF 1603KB] ( 2116 )
37 马雪彬, 胡建光
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2012 Vol. 1 (1): 37-41 [摘要] ( 4275 ) [HTML 1KB] [PDF 691KB] ( 1769 )
产业经济
42 雷宏振,邵鹏,潘龙梅
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2012 Vol. 1 (1): 42-46 [摘要] ( 3825 ) [HTML 1KB] [PDF 733KB] ( 2224 )
47 李忠民,王树斌,姚宇
能源消费效应的三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的案例研究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笔者以陕西省的能源消费为个案,研究其1999年~2009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强度效应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结构效应的影响作用未见显现;就行业的情况而言,总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中出其他产业在分析中占据第二影响力的位置,但其影响作用的发挥较之工业部门弱得多。
2012 Vol. 1 (1): 47-51 [摘要] ( 3558 ) [HTML 1KB] [PDF 792KB] ( 1897 )
国际经济
52 王文治, 陆建明
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影响的经验分析
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从直接效应来看,FDI流入并没引起制造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反而减少了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基于投入产出的计算结果,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间接拉动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且FDI的间接效应只引起制造业中二氧化硫排放的上升,而对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制造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科技投入也是造成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
2012 Vol. 1 (1): 52-56 [摘要] ( 4223 ) [HTML 1KB] [PDF 732KB] ( 1905 )
57 陈昊, 赵春明
出口贸易、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笔者借鉴获得性技能模型思想,研究教育投入通过影响外贸发展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并重点考察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机制。利用2004年~2009年31个省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为负且教育行业投入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正向显著。可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远远小于其通过促进外贸发展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2012 Vol. 1 (1): 57-61 [摘要] ( 4230 ) [HTML 1KB] [PDF 752KB] ( 2062 )
62 刘海洋,罗洋
中国高技术企业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12 Vol. 1 (1): 62-66 [摘要] ( 3830 ) [HTML 1KB] [PDF 799KB] ( 1903 )
67 蒋艳辉,, 李晶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作用的有效性:一项经验研究
笔者通过对2009年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支持作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服务外包的支持行为是有效的,其中上海、深圳、苏州、无锡、南京5个城市有效性非常显著,其他14个城市的显著性相对较弱。对显著性较弱的城市,文章进一步采用了“投影”变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政府作用显著性较差的原因及其可进行调整的方向。
2012 Vol. 1 (1): 67-71 [摘要] ( 4309 ) [HTML 1KB] [PDF 786KB] ( 1764 )
72 王中华 ,梁俊伟
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就业,并且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和工薪差距均有正向扩大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扩展效应更大。
2012 Vol. 1 (1): 72-76 [摘要] ( 4270 ) [HTML 1KB] [PDF 672KB] ( 1842 )
财务会计
77 刘沓,周航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系统思想与管理会计方法的契合
体现新的经济运行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系统,具有应对内外部非均衡因素非线性作用的自组织能力,与其相互依存的价值链则构成了资源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闭环反馈链。服务于价值链管理,伴随价值链的延伸、演变而创新发展的现代管理会计,基于系统思想的方法论,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以其独特的会计方法,提供循环经济价值链运作及其内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发挥系统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评价的功能,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控制中实现了与系统思想的高度契合。
2012 Vol. 1 (1): 77-81 [摘要] ( 3777 ) [HTML 1KB] [PDF 776KB] ( 1908 )
82 翟华云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笔者从投资者交易行为视角,以2010年年报披露期内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38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对买卖价差、换手率以及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影响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越高,买卖价差越低,而且投资者比较重视社会责任披露的整体性和内容性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性质量、内容性质量以及技术性质量均与股票换手率呈显著正相关。
2012 Vol. 1 (1): 82-86 [摘要] ( 4211 ) [HTML 1KB] [PDF 675KB] ( 1817 )
企业管理
87 陈东灵
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享的“囚徒困境”与对策
企业知识联盟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收益分享的困境问题,但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运用博弈论,综合考虑了影响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享的相关因素,分析了收益分享的“囚徒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求出了能达到联盟收益分享帕累托最优的收益分享系数与贴现因子、慎重选择联盟伙伴等。
2012 Vol. 1 (1): 87-92 [摘要] ( 4044 ) [HTML 1KB] [PDF 760KB] ( 1919 )
93 陆卫平
忠诚顾客对竞争性营销说服的抵制——信息涉入度和产品知识的调节作用
有显著品牌忠诚的顾客会对外来的竞争性营销说服信息进行抵制,其进行抵制所采用的模式主要有偏好性拒绝模式、最小化影响模式和属性相对权重模式。笔者以国内皮鞋行业和皮鞋品牌为实验对象,探索了这三个模式中的调节变量。实证结果发现,顾客的信息涉入度对“偏好性拒绝模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顾客的产品知识对“属性相对权重模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顾客的产品知识对“最小化影响模式”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2012 Vol. 1 (1): 93-97 [摘要] ( 3437 ) [HTML 1KB] [PDF 761KB] ( 1877 )
98 杨梅枝
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发行后绩效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发行前后的绩效分布和变化特征,并重点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析了绩效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资本市场成熟度、机构投资者、集权式管理、股权再融资和独立审计选择能够促进民营化发行后绩效水平的改善,市场竞争度、大股东控制度、中央控制、股权制衡度和关联交易对民营化发行后的绩效具有显著负相关影响,而行业管制、投资者保护度、地区市场化和对外担保对民营化发行后绩效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可见,影响国有企业民营化发行后绩效变化的原因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忽视任何方面都不能全面地解释民营化绩效的变化。
2012 Vol. 1 (1): 98-102 [摘要] ( 4427 ) [HTML 1KB] [PDF 1000KB] ( 2417 )
三农研究
103 张书海, 郭梦瑶
粮食生产弱质性及其经济效应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局部波动则主要由政府粮食政策的调整引起;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与粮食生产经济拉动效应中度负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与第一产业比重高度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2012 Vol. 1 (1): 103-107 [摘要] ( 4886 ) [HTML 1KB] [PDF 783KB] ( 2060 )
108 田杰,, 陶建平,
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笔者使用来自我国2006年~2009年1883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用人均金融机构网点数表示的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边;农村金融密度通过增加贷款数量和提高信贷配置效率两种途径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跨地区的实证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而中部地区则不显著。
2012 Vol. 1 (1): 108-111 [摘要] ( 4679 ) [HTML 1KB] [PDF 616KB] ( 1895 )
112 胡宏伟, 童玉林, 曹杨
受教育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收支均衡的影响
良好的经济条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最核心的因素,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均衡状况并不乐观,不利于其社会融入和城市化。基于调研数据,笔者采用OLS模型对调研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均衡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月经济结余越多,越有利于其城市融入。因此,应通过完善教育政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等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以加快其城市融入进程。
2012 Vol. 1 (1): 112-116 [摘要] ( 3672 ) [HTML 1KB] [PDF 719KB] ( 1758 )
117 李丽, 胡伟, 冯小影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及满意度分析——基于安徽省13县368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参合人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性别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参合的缴费水平以及新农合的名义报销水平等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显著相关。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满意评价较为集中和稳定,但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收费、态度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
2012 Vol. 1 (1): 117-121 [摘要] ( 3344 ) [HTML 1KB] [PDF 910KB] ( 1787 )
商业经济
122 杨波
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依赖于低碳消费的发展。不同个体特征的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有一定差异,大多数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却又缺乏信任;居民收入水平、对低碳商品的信任度、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低碳消费补贴是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对低碳商品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基于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特点,这一结论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当前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的平均水平。
2012 Vol. 1 (1): 122-126 [摘要] ( 3987 ) [HTML 1KB] [PDF 844KB] ( 1777 )
127 谢加封, 沈文星 , 牛利民
广告支出与消费增长:基于1981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研究
理论分析显示广告支出与消费增长相互依存,广告可以通过诱导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刺激消费,消费增长也会促使企业增加广告支出。笔者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81年~2009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发现:广告支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广告支出是城市和农村消费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广告对消费的刺激效应不断下降,呈现出长期均衡的趋势。从宏观整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广告长期投放应保持理性,广告支出应维持在相对稳定合理的状态。
2012 Vol. 1 (1): 127-131 [摘要] ( 4029 ) [HTML 1KB] [PDF 900KB] ( 2049 )
132 张恒龙, 葛骅
转移支付的类型、资金分配结构与财政均等化绩效——来自我国的省际经验分析
笔者通过对中国3大类转移支付: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绩效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由于政策设计初衷和运作机理不同,实现财政均等化的绩效也有所不同。而且,地区分配结构也是影响转移支付财政均等化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需要对现有的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各类补助资金的地区分配结构。
2012 Vol. 1 (1): 132-136 [摘要] ( 3929 ) [HTML 1KB] [PDF 803KB] ( 2566 )
137 吴战篪,李素银,
管理者自利与短视行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角度
近年来我国进行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投资短视行为日趋严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热衷短期证券投资的现象,笔者重点对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的上市公司短视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07年~2009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上市公司管理者存在投资短视行为;管理者年龄、经营能力对这种行为影响较大,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投资短视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2012 Vol. 1 (1): 137-141 [摘要] ( 3392 ) [HTML 1KB] [PDF 761KB] ( 2014 )
142 傅传锐
股权分置改革与股市波动结构——基于EEMD方法的实证研究
笔者利用系综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EMD)考察了股改启动前、股改期间与股改基本完成后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的波动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与股改基本完成前相比,股改后我国股市的波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即短期波动成分成为解释股市总体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中期波动成分的平均周期大幅延长。股改后限售股大规模且集中解禁与减持对股市的冲击强化了市场的短线投机行为,引发股市短期波动急剧增加。而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等导致中期波动更具持久性。
2012 Vol. 1 (1): 142-147 [摘要] ( 4560 ) [HTML 1KB] [PDF 986KB] ( 1821 )
148 许辉, 周园
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研究
一般认为商业性养老保险具有较高的养老保障水平,有其他养老保障体系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站在投保者个人理财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商业养老保险的投入产出比较低,相对养老保障水平较低,投保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不足一半被用于被保险人的养老,这与保险公司支付给保险销售人员的佣金有着重要关系。
2012 Vol. 1 (1): 148-152 [摘要] ( 4969 ) [HTML 1KB] [PDF 701KB] ( 1913 )
153 朱敏,高越
金融市场发展、人力资本回流与技术进步——基于我国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作为国际智力回流的主体,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国内海归技术溢出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以1985年~2008年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对海归技术溢出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金融市场体系不尽完善,不能为海归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2012 Vol. 1 (1): 153-156 [摘要] ( 3528 ) [HTML 1KB] [PDF 620KB] ( 1892 )
157 王聪,宋慧英
中国证券公司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笔者利用2006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传统的SCP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支持传统的SCP假说:市场集中度与证券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市场份额、效率与证券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并且,效率与市场份额不相关。
2012 Vol. 1 (1): 157-160 [摘要] ( 3797 ) [HTML 1KB] [PDF 649KB] ( 1899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