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1年 28卷 2期
刊出日期:2011-03-06
区域经济
三农研究
国际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理论经济学
1
张蕾,张宗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非线性特征--基于STAR模型的实证研究
通过应用STAR(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非线性的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具体形式为指数平滑自回归(ESTAR),其转换变量为滞后一期的真实国民收入,转换速度显著,但是较慢,转换函数的斜率值为-2.64。该结论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反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时滞性。本文建议采用非线性模型研究货币需求函数,同时提高货币政策在不同机制的转换速度,降低时滞。
2011 Vol. 28 (2): 1-5 [
摘要
] (
3727
) [
HTML
1KB] [
PDF
1083KB] (
1802
)
6
李建
论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
公平正义是道德范畴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当前各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学界认同了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但对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理论逻辑的探讨尚显不足。笔者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和谐社会建构中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互逆维度,亦即市场经济的合公平正义性与公平正义的合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2011 Vol. 28 (2): 6-9 [
摘要
] (
3388
) [
HTML
1KB] [
PDF
586KB] (
1726
)
10
宋辉,魏晓平
中国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的理性预测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是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率。笔者以2005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基点,通过GM(1,1)模型对2006年~2009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2020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发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13.67%,相对于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的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激励政策应该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加强。
2011 Vol. 28 (2): 10-13 [
摘要
] (
4004
) [
HTML
1KB] [
PDF
547KB] (
2062
)
宏观经济
14
邹卫星, 房林
财政政策、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基于财富效用的视角
高增长、低消费和高投资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显著特征。笔者基于财富效用的视角,研究财政收支结构和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等的影响。建模分析发现,税率、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总额、政府消费、资本在效用中权重、政府投资外部性、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都影响着经济增长率和消费资本比。计量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长期可由基尼系数、投资、政府消费、税收、转移支付、政府投资来解释,其短期波动则可由基尼系数、投资和政府投资来解释。所建模型可以解释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
2011 Vol. 28 (2): 14-19 [
摘要
] (
4669
) [
HTML
1KB] [
PDF
731KB] (
1885
)
20
刘方
随机货币冲击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RBC模型
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现金先行约束。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中通过现金先行约束引入货币冲击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特征。笔者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内分析了外生货币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发行冲击主要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胀率的波动,而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产出、就业等)的波幅基本不变。
2011 Vol. 28 (2): 20-24 [
摘要
] (
4140
) [
HTML
1KB] [
PDF
647KB] (
1933
)
25
夏龙, 冯涛
政治决策、农村公共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根据1978年~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农村公共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论如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会引起农村公共支出的被动增加,但是,农村公共支出的被动增加却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只有主动增加农村公共支出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11 Vol. 28 (2): 25-29 [
摘要
] (
4448
) [
HTML
1KB] [
PDF
654KB] (
1881
)
国际经济
30
张亚斌, 车鸣, 易先忠
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相似对贸易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的相似导致同类产品供给增加,会恶化外贸发展绩效。基于42个贸易条件恶化的发展中国家1995年~2008年的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相似恶化价格贸易条件,降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为改善贸易绩效,需要调整外贸发展战略、降低出口结构的相似度,避免过度竞争。
2011 Vol. 28 (2): 30-34 [
摘要
] (
4173
) [
HTML
1KB] [
PDF
634KB] (
1854
)
35
杨伟文, 丰晓
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影响因素研究
笔者在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1995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服务外包处于价值链低端可能产生影响的服务业发展程度、科研能力和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人民币升值状况、发包企业国内压力和劳动力成本6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程度、人民币的升值状况、来自发包国的压力和劳动力成本因素对我国服务外包的低发展程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其余的因素影响不显著。
2011 Vol. 28 (2): 35-39 [
摘要
] (
4095
) [
HTML
1KB] [
PDF
989KB] (
1822
)
40
王三兴, 杜厚文
东亚和拉美外汇储备累积的实证比较研究
通过对东亚和拉美的外汇储备累积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全球产业转移所导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经常帐户盈余积累等实际因素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东亚比拉美有更多外汇储备的原因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差异所致,东亚依附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出口,且获得经常帐户盈余的稳定性也要强于拉美。但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外汇储备积累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预防性动机。
2011 Vol. 28 (2): 40-44 [
摘要
] (
3988
) [
HTML
1KB] [
PDF
717KB] (
1685
)
45
宋晓玲
转换成本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博弈研究
作者从国际货币替代的转换成本理论视角,运用数理分析和博弈论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东亚各国货币博弈格局。货币合作对东亚国家是共赢博弈;中日两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呈现“智猪博弈”,中国和日本从货币合作中将获得更大收益;中日两国当前是类“斗鸡博弈”,在货币合作中,中日围绕货币主导权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国要积极推进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力争成为东亚主导货币。
2011 Vol. 28 (2): 45-49 [
摘要
] (
4037
) [
HTML
1KB] [
PDF
818KB] (
2226
)
区域经济
50
唐红涛
商业空间集聚形成与演化发展研究
商业空间集聚是城市商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现象。笔者从生产可分性、价值链、差异化等方面探讨了商业空间集聚形成的机理,尝试用Logistic增长模型模拟商业空间集聚演化模型,初步建立起多业态的商业集聚演化模型。
2011 Vol. 28 (2): 50-54 [
摘要
] (
3917
) [
HTML
1KB] [
PDF
868KB] (
2257
)
55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2011 Vol. 28 (2): 55-59 [
摘要
] (
5269
) [
HTML
1KB] [
PDF
688KB] (
1829
)
60
满明俊, 周民良, 李同昇
西北地区的农户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陕、甘、宁的调查
基于对陕、甘、宁三省(区)的农户调查数据,笔者分析了不同种类作物生产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差异,考察农业要素配置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从农户意愿的角度,验证了农户的技术偏好与农业要素禀赋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农户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其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作物生产农户的技术效率明显小于粮食作物生产农户,且前者技术效率的分布差异较大。农户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饱和的现象,耕地的稀缺制约了技术效率的提高。样本农户对技术需求的偏好基本符 “技术诱导理论”。
2011 Vol. 28 (2): 60-64 [
摘要
] (
4276
) [
HTML
1KB] [
PDF
986KB] (
1907
)
65
张华平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笔者基于河南省情和专家评价意见,构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客观评价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笔者还运用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剖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2011 Vol. 28 (2): 65-69 [
摘要
] (
5358
) [
HTML
1KB] [
PDF
627KB] (
2569
)
财务会计
70
万立全
实际控制人属性、治理环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2011 Vol. 28 (2): 70-75 [
摘要
] (
3843
) [
HTML
1KB] [
PDF
759KB] (
2141
)
76
张学洪, 章仁俊
大股东持股比例、投资者保护与掏空行为--来自我国沪市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通过借鉴LLSV掏空模型来构建数理模型,考察大股东持股比例、投资者保护与掏空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带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掏空行为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当企业存在占优控制型大股东时掏空行为更严重;法律环境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掏空行为,而信用水平对掏空行为的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2011 Vol. 28 (2): 76-81 [
摘要
] (
4288
) [
HTML
1KB] [
PDF
900KB] (
1964
)
劳动经济
82
赵利, 姜均武
中国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笔者利用我国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而且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借此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2011 Vol. 28 (2): 82-85 [
摘要
] (
4527
) [
HTML
1KB] [
PDF
529KB] (
1763
)
86
王丹
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评定及其实证研究
国内学界尚无统一的过度劳动程度测定标准和体系,这阻碍了过度劳动研究的进展。构建评定体系,应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
2011 Vol. 28 (2): 86-90 [
摘要
] (
3592
) [
HTML
1KB] [
PDF
815KB] (
1906
)
91
尹志锋 , 陈明 , 郭琳
异质流动人口与工资决定--基于2006年北京市的微观数据
笔者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在京流动人口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从就业类型(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角度,将流动人口分为非雇员、雇员两类,非雇员流动人口的工资决定方程存在比较显著的样本自选择性,但雇员的工资决定方程不存在明显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回归方程中,各变量与传统的实证结论基本相符。各类流动人口在工资决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2011 Vol. 28 (2): 91-95 [
摘要
] (
3848
) [
HTML
1KB] [
PDF
836KB] (
1540
)
96
张永成 , 郝冬冬
不同开放式创新流程下的知识能力特性及其培育机制
知识能力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成功的关键,它是由创造能力、革新能力、扫描能力、吸收能力、内化能力以及解吸能力等构成的动态能力体系,不同的开放式创新流程类型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必要通过战略、结构、文化等职能要素的调整,强化学习能力和关系能力来培育自身的知识能力,进而提升开放式创新的绩效。
2011 Vol. 28 (2): 96-100 [
摘要
] (
3660
) [
HTML
1KB] [
PDF
711KB] (
1793
)
企业管理
101
高煜, 任保平
公司治理广义视角下的股东间代理问题分析--以“实德投资减持大元股份”为例
“实德投资减持大元股份”事件表明将关注焦点集中于资本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理论难以对我国公司治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有效解释,因而需要从企业各缔约方对控制权要求的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其中,在管理控制方面,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并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大股东的寻租行为会对小股东收益、资本市场发展、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股东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2011 Vol. 28 (2): 101-106 [
摘要
] (
3988
) [
HTML
1KB] [
PDF
766KB] (
2064
)
107
高山,石建伟
公立医院“自下而上”的声誉评价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从客观性全面性原则考虑,一直以来的政府式医院绩效评价反馈效果并不佳。笔者从患者角度,基于公益性提出“自下而上”医院声誉评价基本架构,并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因素内在结构和关系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除了医疗效果,医院情感吸引、患者经济性支出、医院发展、医院社会责任等也是影响医院声誉的重要因子。
2011 Vol. 28 (2): 107-112 [
摘要
] (
4589
) [
HTML
1KB] [
PDF
1026KB] (
1852
)
113
赵峰 ,, 高明华 ,马光明
法与经济学视角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
笔者基于法与经济学的视角,构建模型研究了中国转轨期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法律制度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在法制不完善时,政治关联可保护民营企业产权,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法律保护水平与民企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提高法律保护水平会带来民企和投资者双赢局面;而政治关联与法律制度是替代关系,法制的完善会降低政治关联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加强国家法制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2011 Vol. 28 (2): 113-117 [
摘要
] (
4725
) [
HTML
1KB] [
PDF
765KB] (
1976
)
三农研究
118
孙志红, 卢新生
农业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相关农产品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饲草及畜产品价格与畜牧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实证
笔者以价格传递理论为基础,用VAR模型验证了我国部分地区饲草及畜产品价格与畜牧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全国平均饲草及畜产品价格是畜牧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格兰杰原因。
2011 Vol. 28 (2): 118-122 [
摘要
] (
4977
) [
HTML
1KB] [
PDF
677KB] (
1875
)
123
姜昭
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笔者从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用于评价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40家样本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排名前5位的样本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差距较大,而其余大部分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整体差距不大。进一步分层评价的结果显示了样本公司在生存能力上的差距不明显,而在发展能力上的差距较为明显。
2011 Vol. 28 (2): 123-127 [
摘要
] (
3873
) [
HTML
1KB] [
PDF
759KB] (
1787
)
128
曾玉珍 , , 穆月英
农业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工具适用性分析
笔者结合农业风险的各种表象解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的交互关系,并对农业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及其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由农业风险的多样性和关联性决定,在农业风险管理实践中,不能仅依据风险损失表象选择管理工具,而应挖掘引致损失发生的近因或近因组合,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工具或工具组合。
2011 Vol. 28 (2): 128-132 [
摘要
] (
3788
) [
HTML
1KB] [
PDF
824KB] (
1894
)
财政金融
133
廖佳
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政策选择--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针对人民币升值会导致FDI流入减少的观点,笔者在引力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贸易总量和汇率效应变量,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发现,汇率是影响FDI的首要因素,经济总量和国际经济周期因素也是FDI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效应也很显著。
2011 Vol. 28 (2): 133-137 [
摘要
] (
4624
) [
HTML
1KB] [
PDF
640KB] (
1855
)
138
吴特,史曲平
组织场域、制度约束与银行业战略选择--立足于组织社会学的分析
笔者从制度理论的视角来考察银行的战略选择,以交通银行重新组建以来所经历的若干次重大战略选择为分析对象,着重探讨其中制度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并尝试性地给出一个场域-制度-战略互动模型,提供一个解释框架。
2011 Vol. 28 (2): 138-142 [
摘要
] (
4019
) [
HTML
1KB] [
PDF
719KB] (
1684
)
143
陈文政
流动性过剩、超额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来自我国1997年~2009年月度数据的证据
笔者阐述了超额外汇储备下的流动性过剩及其表现,根据经济学供需模型的原理机制,对当前超额外汇储备下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中国1997年~2009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确实带来了冲击,但是影响很小,然而汇率的变动会带来我国物价的剧烈波动。
2011 Vol. 28 (2): 143-147 [
摘要
] (
4508
) [
HTML
1KB] [
PDF
738KB] (
1984
)
148
申建文, 王立平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长贷短存合理性辨析
银行信贷资金营运中出现了典型的长贷短存现象,已成为理论界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笔者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政府与银行总体目标函数统一,长贷短存是政府与银行间激励约束相容的委托代理良性机制在资金运作中的客观表现形式,具有合理性,根本上引发系统流动性风险较小,并提出继续推进银行改革以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011 Vol. 28 (2): 148-152 [
摘要
] (
4525
) [
HTML
1KB] [
PDF
866KB] (
1792
)
经济法
153
陈晓林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定性新探--以其内在规定性和我国实际为视角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于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以及互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2011 Vol. 28 (2): 153-156 [
摘要
] (
3681
) [
HTML
1KB] [
PDF
693KB] (
1774
)
157
夏志红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业环境政策问题评析
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机制化相互依赖的复杂环境时代,由于GATT第20条(b)项和(g)项环境保护例外条款的不确定性,WTO《农业协定》“绿盒子政策”的缺陷及各国利益的驱动,农业环境政策问题是在平衡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两种价值中区别于一般环境政策问题的特殊环境政策问题。在研究国际农产品自由贸易与农业环境政策的国际立法、实践及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社会环境功能,以实现国际农产品自由贸易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双赢”。
2011 Vol. 28 (2): 157-160 [
摘要
] (
3964
) [
HTML
1KB] [
PDF
745KB] (
2268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