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2年 39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11-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3
胡艳, 张安伟
异质型借用规模视角下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
创新是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基于2007—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异质型借用规模视角下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从时间维度看,高铁开通前期创新提升效应较低而后期红利爆发;从空间维度看,高铁开通提高了大城市创新水平,对小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第二,高铁开通后,其与绩效规模借用的交互作用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功能规模借用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三,对于大城市而言,高铁开通与绩效规模借用、功能规模借用的交互作用均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对于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与绩效规模借用的交互作用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高铁开通与功能规模借用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
2022 Vol. 39 (6): 3-13 [
摘要
] (
440
) [
HTML
1KB] [
PDF
1296KB] (
707
)
14
郑展鹏, 王雅柔, 骆笑天, 王丰阁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基于遵循成本效应及创新补偿效应的视角,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进行理论阐释,并以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这一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模仿型技术创新和原创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呈现出类似V形的关系。此外,环境规制对不同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环境规制对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在以研发投入为机制变量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时发现,环境规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也呈现类似的V形特征。总体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遵循成本效应在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占主导地位,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一定的门槛后,创新补偿效应才占主导地位。
2022 Vol. 39 (6): 14-23 [
摘要
] (
650
) [
HTML
1KB] [
PDF
1257KB] (
1185
)
24
袁胜超, 吕翠翠, 张帅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吗?——基于地区经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
在当前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理论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打破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状态提供了可能。从地区经济联系和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采用多元化计量方法,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市场分割,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市场分割的影响存在长期效应,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第二,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在南方地区略强于北方地区;第三,机制检验证实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和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关系,也从实践上为破除地区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整合提供了思路。
2022 Vol. 39 (6): 24-33 [
摘要
] (
610
) [
HTML
1KB] [
PDF
1264KB] (
739
)
三农问题
34
罗千峰, 赵奇锋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家庭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使用工具变量及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选择不同上网方式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可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在41~65岁以及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家庭,其互联网使用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衔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强金融资金支持、提高社会资本水平五条路径对农户家庭收入产生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水平;积极发挥互联网多渠道增收效应,促进农户稳步增收;健全和完善乡村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农民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合理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2022 Vol. 39 (6): 34-44 [
摘要
] (
634
) [
HTML
1KB] [
PDF
1268KB] (
715
)
45
何雄伟, 杨志诚
农户特征、地域差异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是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推拉理论模型,农户退出土地行为不仅会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也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我国安徽省、江西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退出土地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从两省总样本来看,年龄、耕地面积、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非农收入占比、家庭成员是否取得城镇户口、离最近城镇距离对土地承包权退出都具有显著影响;从省级层面分样本来看,年龄、非农收入占比、家庭成员是否取得城镇户口等特征变量对安徽和江西两省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相同,但受教育程度、劳动力规模、家庭收入水平、承包地面积等特征变量对两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不同;对安徽县域层面的分样本回归表明,除年龄变量影响存在差别外,其他变量影响和安徽总样本回归结果一致。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坚持自愿退出原则、增强农户土地退出动力、兼顾地区发展差异、统筹城乡协同推进等政策建议。
2022 Vol. 39 (6): 45-55 [
摘要
] (
396
) [
HTML
1KB] [
PDF
1402KB] (
493
)
国际经济
56
罗丹
进口贸易网络地位与企业环境绩效
提高进口贸易网络地位有助于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改善环境绩效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必然要求。以贸易网络为切入点,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有向加权的贸易矩阵测算了企业的进口贸易网络地位,结合污染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两个代表性指标系统考察了进口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明显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技术升级效应和成本优化效应是进口贸易网络地位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渠道,此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等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进口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上游和中游企业、新进入和存续企业以及内销企业的环境绩效改善更显著。
2022 Vol. 39 (6): 56-66 [
摘要
] (
328
) [
HTML
1KB] [
PDF
1280KB] (
735
)
67
丁文喻, 刘洪钟
东亚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服务贸易对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使用WTO-OECD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东亚经济体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等方法考察了服务贸易壁垒对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服务贸易壁垒阻碍了制造业区域价值链的参与,且不同服务行业贸易壁垒的影响有所差异。一方面,服务贸易壁垒直接影响了制造业获得服务投入的机会;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壁垒降低了东亚各经济体服务业的分工效率和产业竞争力,进而通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区域价值链参与产生影响。相比于对区域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影响,服务贸易壁垒对东亚制造业区域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负向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论,未来需要进一步降低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行业的贸易壁垒,加强RCEP等区域合作,以保障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区域价值链的稳定和安全。
2022 Vol. 39 (6): 67-76 [
摘要
] (
472
) [
HTML
1KB] [
PDF
1277KB] (
515
)
产业经济
77
郭守亭, 金志博
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排斥效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机制。结果显示:在影响效应方面,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当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才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当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需求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和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的政策建议。
2022 Vol. 39 (6): 77-87 [
摘要
] (
747
) [
HTML
1KB] [
PDF
1339KB] (
1207
)
88
李小玉, 李华旭
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地位的上升,一体化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旋律,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利于破解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困境,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2013—2020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2020年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产业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2020年武汉城市圈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优质协调,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达到良好协调;从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协同来看,三大城市群之间数字经济产业协同达到良好协调,但三大城市群之间数字产业化协同程度明显滞后于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水平和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基于此,提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协同的顶层设计,加强城市群数字产业化,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协同治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2022 Vol. 39 (6): 88-97 [
摘要
] (
536
) [
HTML
1KB] [
PDF
2386KB] (
708
)
企业管理
98
蔡双立, 马洪梅
开放悖论、主导设计情景与双元创新绩效
开放式创新和独占机制是解决双元创新资源张力的重要途径。以199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数据为样本,研究开放悖论下开放与独占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不同主导设计情景下开放与独占对双元创新绩效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首先,利用式创新绩效对开放度和独占度的敏感性高于探索式创新绩效;其次,开放广度对双元创新绩效呈倒U形影响,开放深度有助于提高探索式创新绩效,但对利用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布于倒U形曲线的左支;再次,独占度先抑制双元创新绩效达到一定的保护程度后促进双元创新绩效;最后,在不同的主导设计情景下,开放悖论各元素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利用式创新绩效影响差异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现有开放悖论和双元创新理论方面的文献,为主导设计情景下的双元创新战略的不同侧重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不同战略下开放和独占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2022 Vol. 39 (6): 98-107 [
摘要
] (
637
) [
HTML
1KB] [
PDF
1352KB] (
824
)
108
林菁, 仲继银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研究
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在盈利能力较弱、民营产权性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3)渠道机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战略差异度、促进战略激进度来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4)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用的发挥需要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的支撑,合适的公司治理安排和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文章从微观视角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为上市公司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促进风险承担行为提供启示。
2022 Vol. 39 (6): 108-117 [
摘要
] (
739
) [
HTML
1KB] [
PDF
1266KB] (
2480
)
118
张萌, 张永珅, 宋顺林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税收规避——基于内部控制和信息透明度的视角
从企业税收规避的视角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通过Python抓取企业年报文本中“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税收规避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显著抑制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来抑制管理层谋求私利的激进避税行为,使管理层权衡避税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进而影响公司避税策略。具体来说,相应的内控质量和信息透明度产生了治理机制和信息中介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税收规避水平。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国企、制造业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更显著。研究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避税等领域的研究,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相关启示。
2022 Vol. 39 (6): 118-127 [
摘要
] (
1506
) [
HTML
1KB] [
PDF
1264KB] (
2715
)
财政金融
128
徐升艳, 郭行
撤县设区、土地制度与城投债扩张
基于2010—201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土地要素的视角考察撤县设区改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撤县设区的城市城投债发行金额上涨了30%~34%,发行概率上升了56%;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主要是通过增加招拍挂土地出让收入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异质性分析表明撤县设区只对当年未发生官员变更、位于中西部地区以及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之前的样本城投债发行有显著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应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约束制度建设,调整央地财税关系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市场化配置建设用地指标。
2022 Vol. 39 (6): 128-139 [
摘要
] (
534
) [
HTML
1KB] [
PDF
1846KB] (
900
)
140
黄宝竹, 陈享光
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收入分配结构
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金融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并对企业内员工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2012—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加剧了企业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金融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员工收入差距会拉大0.94到1.78个百分点,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中部及规模大的企业其金融化水平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管理层薪酬支付这一渠道影响收入分配。抑制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脱实向虚问题,而且有助于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2022 Vol. 39 (6): 140-149 [
摘要
] (
571
) [
HTML
1KB] [
PDF
1262KB] (
882
)
150
杨兰品, 陈姣余
生态环境监管的企业环保投资效应研究——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
利用2008—2018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中央环保督察组首轮进驻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后,企业环保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中央环保督察能够通过地方政府治理压力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影响企业环保投资,以“督政”来“督企”的环境治理策略效果明显;制度环境优化能够保障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商关系的“亲”“清”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中央环保督察的实施;为吸引外部优质资源的政府竞争能够增强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的影响,而为追求经济增长的政府竞争会削弱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相比非国有企业,中央环保督察对国有企业的环保投资增大具有更显著的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完善生态监管制度提供有益启示。
2022 Vol. 39 (6): 150-160 [
摘要
] (
552
) [
HTML
1KB] [
PDF
1438KB] (
84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