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20年 37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9-10
区域经济
三农问题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秦琳贵, 沈体雁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协调好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是至为关键的。基于此,选择2001—2017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支出和税收三个角度衡量地方政府竞争,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探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2)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地方政府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被弱化。同时,从现阶段的环境规制强度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均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则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在进一步考察不同程度地方政府竞争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2020 Vol. 37 (5): 1-8 [
摘要
] (
1023
) [
HTML
1KB] [
PDF
1256KB] (
1288
)
9
赵伟, 耿勇
住房不平等加剧了城镇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差异的冲击吗?
消费差异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家庭福利水平差异,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厘清住房不平等如何影响收入差异和消费差异的关系,能够为更好的提高居民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构建了一个住房不平等放大收入差异对消费差异影响的数理模型,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住房套数差异和住房市值差异每增加1个单位,收入差异对消费差异的影响分别增加0.037%和0.092%,且这种放大效应主要通过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两种机制实现。具体来说,住房不平等分别通过租金收益和抵押贷款等渠道,加剧了收入差异,进而恶化了消费差异。研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住房保障,打击住房投机,缩小住房不平等,阻断其对居民消费的抑制渠道,有效提升社会福利。
2020 Vol. 37 (5): 9-18 [
摘要
] (
875
) [
HTML
1KB] [
PDF
1430KB] (
1507
)
19
王书华, 胡中立
社会网络、家庭负债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结合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Probit、Tobit等方法对社会网络、家庭负债与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社会网络对家庭负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导致其对家庭负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横向社会网络中地缘影响>亲缘影响>业缘影响,纵向网络中家庭与社区关系的影响最大,与政府关系次之,社会地位的影响最小;农村横向网络对家庭债务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城市家庭相反,其纵向网络对家庭债务水平的影响更大;最后,家庭负债的提升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社会网络会放大这一影响。
2020 Vol. 37 (5): 19-25 [
摘要
] (
874
) [
HTML
1KB] [
PDF
1224KB] (
1080
)
26
王伟, 乔家君, 马玉玲, 韩冬
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时空演变及发展方略——基于河南省旅游专业村数据的研究
旅游专业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科学认识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时空演变特征,能够从类型细分视角探讨发展方略提供依据。以河南省旅游专业村为例,对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河南省旅游专业村划分为交通区位优势型、市场区位优势型、资源区位优势型和经济区位优势型四种。其次,不同类型旅游专业村数量随时间变化增速程度存在差异,各类型旅游专业村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再次,四种类型旅游专业村受地形、河流、道路和中心城镇的影响较大,在不同距离上表现出各异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与区域实现乡村发展方略与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河南省旅游专业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为学界深化乡村振兴研究提供典型借鉴。
2020 Vol. 37 (5): 26-36 [
摘要
] (
903
) [
HTML
1KB] [
PDF
5453KB] (
1296
)
三农问题
37
王卫东, 白云丽, 罗仁福, 张林秀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的影响
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CRDS)数据,运用无序响应模型探讨教育对职业代际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并抑制向下流动与传承;教育在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方面的作用随着出生年份组的后延而变小;增加任何阶段的教育年限,对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抑制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和平行流动均具有显著作用;高等教育对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最大,且这种作用不随出生年份组的后延而下降,高中教育的作用次之,但其对1985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明显降低。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
2020 Vol. 37 (5): 37-44 [
摘要
] (
832
) [
HTML
1KB] [
PDF
1255KB] (
1199
)
45
陈宏伟, 穆月英
社会网络、交易成本与农户市场参与行为
基于2017年环渤海五省(市)的调研数据,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显著阻碍了农户的市场参与行为;社会网络对农户市场参与决策、外地市场参与决策和参与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拉低了农户市场交易门槛,进而促进其参与市场;受教育程度提高、种植年限增加、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市场参与决策有促进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劳动力数量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外地市场并提高市场参与程度。因此,应通过发挥专业大户等有销售经验农户的社会网络带动作用、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和规范农产品市场等措施来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
2020 Vol. 37 (5): 45-53 [
摘要
] (
962
) [
HTML
1KB] [
PDF
1334KB] (
1915
)
54
彭文慧, 王动
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减贫——基于河南省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利用河南省2018年的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减贫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公共品供给能够显著减少农村贫困,但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家庭社会资本的减贫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具有较强的资源俘获效应,非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村庄社会信任则更多发挥了制度完善效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助于减少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农户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对农村减贫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要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公共品有效供给,尤其是提高农村社会信任水平是有效方式之一。
2020 Vol. 37 (5): 54-62 [
摘要
] (
755
) [
HTML
1KB] [
PDF
1254KB] (
1291
)
国际经济
63
刘帷韬, 尤济红, 邹小华
产业全球化、R&D投入与企业绩效
借助产业全球化趋势,加大R&D投入水平,是企业实现创新引领,破解锁定效应,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决途径。以2010—2018年深沪证交所2161家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业全球化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对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产业全球化程度加深有助于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但会显著降低企业的价值绩效;(2)产业全球化在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3)产业全球化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存在行业间和股权性质间差异,具体而言,行业间需求弹性差异更多反映在企业财务绩效水平,行业间技术程度差异更多反映在企业市场价值绩效水平。另外,非国有企业更易借助产业全球化提升其自身绩效水平。
2020 Vol. 37 (5): 63-71 [
摘要
] (
832
) [
HTML
1KB] [
PDF
1252KB] (
1288
)
72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了吗?
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研发激励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推动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此外,引入地区契约环境指数发现,契约环境的改善能够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
2020 Vol. 37 (5): 72-80 [
摘要
] (
753
) [
HTML
1KB] [
PDF
1259KB] (
1179
)
产业经济
81
江三良, 赵梦婵, 程永生
异质性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知识溢出匹配视角
协调发展是我国转型时期的重要目标,而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东部偏好。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初中级人力资本与高级人力资本,选取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非平衡人力资本集聚如何引导知识溢出以推进地区之间协调转型。结果表明:(1)初中级人力资本集聚与高级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存量与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相反作用。(2)异质性人力资本集聚与知识溢出存在匹配差异,循环因果链下,致使异质性人力资本带来的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知识不匹配。(3)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各地区对高级人力资本集聚具有“锁定效应”,知识质量溢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通道并不顺畅。
2020 Vol. 37 (5): 81-89 [
摘要
] (
909
) [
HTML
1KB] [
PDF
1257KB] (
1694
)
90
曹跃群, 杨玉玲, 魏希茜
中国服务业TFP增长动力:技术效应还是结构效应?
重构服务业TFP增长分解模型,基于生产性资本存量数据,测算服务业TFP并进一步分解为行业内技术效应和行业间结构效应,以探究服务业TFP增长的动力来源。结果表明:1985—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长质量整体较高,服务业资本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3.24%,TFP平均增长率由2003年以前的3.56%增长到6.29%,技术效应正逐渐替代结构效应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从细分行业看,各行业TFP增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双重性,除了资本过剩的房地产及水利等行业,其他行业对服务业TFP增长均作出了积极贡献,且金融、保险行业贡献最为显著。进一步提升服务行业技术水平和促进要素资源市场合理配置,是推进中国服务业规模与质量协同发展的根本出路。
2020 Vol. 37 (5): 90-98 [
摘要
] (
811
) [
HTML
1KB] [
PDF
1274KB] (
1318
)
99
赵彦锋, 汤湘希
产业政策会提升并购商誉吗?
并购商誉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金融风险之一,产业政策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并购商誉关注较少。利用我国沪深A股2011—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以“五年规划”对产业是否支持作为产业政策代理变量,运用Logit模型与DID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并购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会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并购商誉,该种效应具有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该正向效应也受企业特征影响,在轻资产与高市场关注的样本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而提高并购商誉。
2020 Vol. 37 (5): 99-106 [
摘要
] (
883
) [
HTML
1KB] [
PDF
1473KB] (
1012
)
企业管理
107
李文文, 张世兴, 万琳
终极控股股东权威与公司价值——央企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
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央企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及其派出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终极控股股东权威及其配置、权威集中度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市场表现关系的研究,考察终极控股股东权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权威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先升后降的曲线关系,过度强调或弱化终极控股股东权威都会对公司价值产生消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规模对终极控股股东权威的功效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终极控股股东对其拥有的股东身份权威与管理权威进行恰当的结合可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终极控股股东权威在央企上市公司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在家族上市公司则呈现逐渐减弱之势。
2020 Vol. 37 (5): 107-115 [
摘要
] (
568
) [
HTML
1KB] [
PDF
1563KB] (
902
)
116
徐莉萍, 许仙素, 刘宁
社会责任与高管变更的“保护伞”和“替罪羊”效应研究
以2010—2017年沪深A股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缺失与不同类型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缺失对董事长变更没有影响。(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降低了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秘变更的可能性,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职位起到了“保护伞”效应。(3)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提升了财务总监和董秘变更的可能性,却对总经理变更没有影响,这一异常现象可能存在着财务总监或董秘为总经理背锅的“替罪羊”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提升了总经理不变且财务总监变更、总经理不变且董秘变更的可能性,从而验证了“替罪羊”效应,而两职合一、总经理持股比例提高能够加强“替罪羊”效应。
2020 Vol. 37 (5): 116-123 [
摘要
] (
1024
) [
HTML
1KB] [
PDF
1257KB] (
1187
)
124
伦蕊
女性高管、研发强度与决策情境
为探讨中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的研发决策风格及其环境依赖性,以企业技术能力基础、个人管理经验测度决策情境的有利程度,构建有利决策情境对于女性高管比例-企业研发强度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能力基础会对女性高管比例-研发投入强度主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管理经验有助于增强技术能力基础对女性高管比例-研发投入强度主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情境条件的向好变化能够提升女性高管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权变性说明女性决策者能够审时度势响应机遇。她们秉持的是一种稳重而不冒失、稳健而非保守的决策风格。探索从女性高管与决策情境的互动能力的新视角解释女性高管的风险态度,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领导权变理论。
2020 Vol. 37 (5): 124-132 [
摘要
] (
751
) [
HTML
1KB] [
PDF
1417KB] (
907
)
133
崔颖
利用式创新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构建的影响研究
以利用式创新为自变量,高绩效工作系统为因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利用式创新方式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影响,进而研究创新绩效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式创新对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创新绩效对高绩效新工作系统(HPWS)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创新绩效在利用式创新与高绩效新工作系统(HPWS)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利用式创新对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的组织绩效、基于绩效的薪酬、员工满意度、信息分享的4个维度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2020 Vol. 37 (5): 133-140 [
摘要
] (
839
) [
HTML
1KB] [
PDF
1321KB] (
1315
)
财政金融
141
洪金明, 桑倩兰, 龙海红
银行业竞争会影响企业“短贷长投”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短贷长投”的财务行为。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银行业“短贷长投”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越激烈,企业“短贷长投”现象越严重。银行业竞争深化了企业长期投资意愿,降低了其债务融资成本,导致其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化,为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短贷长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补充性证据。本研究不仅丰富了银行业竞争与企业财务行为的研究,而且为拓宽长期融资渠道、适当采用保守的财务战略以及建立公平的信贷市场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0 Vol. 37 (5): 141-150 [
摘要
] (
993
) [
HTML
1KB] [
PDF
1263KB] (
1635
)
151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超额商业信用供给
以中国银行业异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政策为背景,基于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超额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超额商业信用具有正向作用。银行业竞争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升了企业供给能力,促进了企业超额商业信用供给。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超额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中小民营企业及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2020 Vol. 37 (5): 151-160 [
摘要
] (
758
) [
HTML
1KB] [
PDF
1314KB] (
1756
)
161
杨博
公司治理、董事长任期与银行经营审慎性
基于2013—2017年中国109家商业银行的样本,量化银行经营审慎状况,实证分析银行公司治理要素、董事长任期对经营审慎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要素对银行风险审慎程度有显著影响。银行经营的不审慎水平与董事会规模呈U形关系,并显著受到董事长任职时间的正向影响。董事责任义务的约束不足,董事在监督银行经营审慎性方面存在搭便车现象,由于公司治理中的多重利益冲突导致董事长会放松监督,最终会造成银行贷款风险不能及时暴露和处置,为改进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状况,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 Vol. 37 (5): 161-168 [
摘要
] (
770
) [
HTML
1KB] [
PDF
1239KB] (
722
)
169
丁日佳, 田铮
电梯责任保险对电梯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域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和责任保险保费、赔付金额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就电梯责任保险对电梯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电梯责任保险在公共安全中具备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理赔服务的专业优势,电梯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引导下提高其普及度和覆盖率,同时保险公司要积极参与试点,扩大承保规模、积累经验数据,完善电梯责任保险的责任划分和定价机制。
2020 Vol. 37 (5): 169-176 [
摘要
] (
826
) [
HTML
1KB] [
PDF
1240KB] (
1009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