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7年 34卷 3期
刊出日期:2017-05-10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赵建吉,吕可文,田光辉,苗长虹
省直管能提升县域经济绩效吗?——基于河南省直管县改革的探索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减少行政层级、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对县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对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在将河南省108个县划分为省直管县、扩权县、市管县的基础上,采用DEA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县域的经济发展效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扩权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和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省直管县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直管县经济效率提升作用较为显著;②相对中心城市体量大、初始发展基础较差的大县和穷县,直管后具有更好的经济增长;③经济管理权限下放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全面省直管则对县域经济增长再度产生促进作用;④宜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占中心城市体量较大、距离较远的县进行省直管县改革。
2017 Vol. 34 (3): 1-6 [摘要] ( 2019 ) [HTML 1KB] [PDF 1195KB] ( 1224 )
7 王 蕾,张 兵,张偲琪,仝 宜
众筹存在空间集聚性吗?——来自众筹网的证据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模式,众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经济问题,也拓展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最重要的一点,众筹模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地理位置对投融资活动的约束,优化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研究表明尽管众筹平台的筹资成功与否受到筹资目标金额、投资者人数、项目关注人数、项目信息披露次数和投融资双方沟通次数的影响,但筹资项目所在地对筹资活动的成功没有影响,众筹筹资方式不再具有空间集聚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金,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流通。
2017 Vol. 34 (3): 7-12 [摘要] ( 1649 ) [HTML 1KB] [PDF 729KB] ( 989 )
13 胡宗义,李继波,刘亦文
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通过构建环境复合污染指数,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省域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进一步扩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空间滞后模型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还得出中国省域环境质量不仅受到邻近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区域间结构性差异的误差冲击,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空间因素会改善环境质量。
2017 Vol. 34 (3): 13-18 [摘要] ( 1795 ) [HTML 1KB] [PDF 941KB] ( 1096 )
19 苏宗敏,王中昭
我国基本养老金增长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对我国基本养老金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概括和探索性空间分析;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在三种空间权重下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大小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研究发现,基本养老金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与中南部地区的水平长期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差距,且存在长期固化趋势。基本养老金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客观存在,且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口因素的作用则十分有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偏低,难以进行跨区域横向调剂,导致地区差距明显,且严重阻碍了实现与劳动力自由流动相匹配的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因此,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化地区分割为全国统筹是我国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7 Vol. 34 (3): 19-24 [摘要] ( 1487 ) [HTML 1KB] [PDF 1208KB] ( 1046 )
43 张广财,武少松,姜志德
黄土退耕区典型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研究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2017 Vol. 34 (3): 43-48 [摘要] ( 1528 ) [HTML 1KB] [PDF 920KB] ( 1004 )
三农经济
25 张务伟,张可成
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选择研究
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对其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山东省2049位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数据,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父母帮助、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父母帮助、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是表层因素;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和家庭耕地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是深层根源因素。
2017 Vol. 34 (3): 25-30 [摘要] ( 1800 ) [HTML 1KB] [PDF 913KB] ( 1080 )
31 陈书伟
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分析——基于CHNS农村样本数据的发现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2017 Vol. 34 (3): 31-36 [摘要] ( 1658 ) [HTML 1KB] [PDF 806KB] ( 1055 )
37 秦晓娟, 孔祥利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测度及省域差异研究
综合“差距”和“支持保障”的潜能思想,构建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3个子系统的消费潜能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处于中低水平,省域消费潜能呈东—中—西区域递减梯度差异;中西部省域消费潜能水平低,是消费潜能开发难点集中区域;省域间消费潜能首要制约因素具有差异性;省域间消费能力差异度显著。
2017 Vol. 34 (3): 37-42 [摘要] ( 1500 ) [HTML 1KB] [PDF 962KB] ( 1140 )
49 郑彧豪,郑 林
中国农地私有化的理论质疑及农地制度的创新设想
中国农地必须私有化的观点既有违现实,也存在理论失误。农地私有化消除不了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生产效率在国别间存在的差异,也决定不了农业生产的集中度及其规模化程度。农地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农地使用者,取决于使用权的制度安排。混淆产权与所有权概念是农地私有化效率崇拜的重要理论误导因素。明晰农地产权不是要变更所有权制度,而是要合理配置农地所有权权能。建立权、责、利相对称且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相匹配的农地制度,是构建中国特色农地治理体系的方向性选择。
2017 Vol. 34 (3): 49-54 [摘要] ( 1475 ) [HTML 1KB] [PDF 901KB] ( 1028 )
国际经济
55 李 勇,袁晓玲
基于最优货币区视角的古丝绸之路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研究——以欧亚十国为例
以古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首先明晰了人民币区域化与货币一体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用最优货币区VAR实证模型为检验工具,采用1995—2015年的样本数据对古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间五种冲击相关性的大小进行了逐一的计算。结果发现区域性因素在五种冲击中占有主导地位,说明古丝绸之路货币一体化程度较高,满足人民币区域化的经济条件,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经济要求,适合推广人民币的使用与流通。本研究可以对古丝绸之路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及国际化的早日实现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做出有益的贡献。
2017 Vol. 34 (3): 55-61 [摘要] ( 1731 ) [HTML 1KB] [PDF 1004KB] ( 1020 )
62 杨珍增
地理距离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动机——基于美国跨国公司数据的研究
地理距离不仅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而且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一个3国框架内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动机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市场寻求型、面向母国的成本驱动型和面向第三国的成本驱动型3种类型。利用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后发现,随着母国-东道国地理距离的增加,跨国公司面向母国的成本驱动型直接投资比重会下降,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会上升。
2017 Vol. 34 (3): 62-67 [摘要] ( 1716 ) [HTML 1KB] [PDF 993KB] ( 1149 )
68 高晓娜
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主要来自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上升,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对低收入国家以及高技术类型产品的影响更大。
2017 Vol. 34 (3): 68-73 [摘要] ( 1610 ) [HTML 1KB] [PDF 825KB] ( 938 )
产业经济
74 刘 晔
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2017 Vol. 34 (3): 74-80 [摘要] ( 1640 ) [HTML 1KB] [PDF 854KB] ( 932 )
81 郑学党
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省区市间制造业价值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价值竞争力提升是关键。
2017 Vol. 34 (3): 81-86 [摘要] ( 1675 ) [HTML 1KB] [PDF 893KB] ( 850 )
87 王 琼,耿成轩
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
以2009—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产业38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国有、非国有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融资效率显著高于国有公司,政府干预与国有公司融资效率呈非对称倒U型关系,而与非国有公司融资效率是非对称正U型关系,政府干预程度不同,金融发育水平和诚信文化状况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机制也不同。国有公司融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干预。
2017 Vol. 34 (3): 87-92 [摘要] ( 1984 ) [HTML 1KB] [PDF 926KB] ( 1439 )
企业管理
93 温碧燕,周小曼,吴秀梅
服务性企业员工正面心理资本、敬业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将研究视角集中于服务业,采用纵断调研法,先后三次收集员工的正面心理资本、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的数据来检验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的正面心理资本显著影响其敬业度和工作绩效,敬业度与工作绩效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正面心理资本不仅对工作绩效有直接增益作用,还会通过敬业度间接影响工作绩效,进而提出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开发并培育员工的正面心理资本,提高敬业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向心力,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增强组织竞争优势。
2017 Vol. 34 (3): 93-98 [摘要] ( 1708 ) [HTML 1KB] [PDF 813KB] ( 1157 )
99 李 岚
豫浙民营企业政治行为的比较研究——一个制度环境的视角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采用重点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浙江和河南两省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研究发现两省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政治环境、政治策略和政治行为的有效性上,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的不同。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一国内部不同地区间企业政治行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及其特点,同时为两省各级政府和民营企业改善其政治参与环境、提高政治参与效率提供了参考。
2017 Vol. 34 (3): 99-104 [摘要] ( 1519 ) [HTML 1KB] [PDF 932KB] ( 900 )
105 黄国良,丁月婷,吴汉英
高管权力、股权激励与隐性腐败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2017 Vol. 34 (3): 105-110 [摘要] ( 1819 ) [HTML 1KB] [PDF 888KB] ( 1326 )
111 韩林静
金融市场化、管理者权力与资本配置效率
以融资约束差异和代理成本理论为基础,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将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和微观层面的公司管理者权力结合来研究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研究发现管理者权力并没有使投资效率得到改善,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没有使管理者权力与投资效率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投资效率低下反而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研究成果为解读我国上市公司“高投资—低效率”现象、丰富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017 Vol. 34 (3): 111-116 [摘要] ( 1646 ) [HTML 1KB] [PDF 869KB] ( 987 )
117 韩慧林,庄飞鹏,孙国辉
品牌权益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行业集中度的调节效应
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沪、深两市对应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视角研究品牌权益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品牌权益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流和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两个途径来提升企业价值;行业竞争越激烈,品牌权益对增加企业现金流和降低资金成本的作用效应越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品牌资产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为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更好地运用和实施品牌战略提供经验证据。
2017 Vol. 34 (3): 117-122 [摘要] ( 1757 ) [HTML 1KB] [PDF 813KB] ( 1102 )
宏观经济
123 刘金全,张 都
新常态下CPI与PPI背离的货币成因分析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CPI与PPI之间的背离现象。
2017 Vol. 34 (3): 123-128 [摘要] ( 1914 ) [HTML 1KB] [PDF 1084KB] ( 1049 )
129 李 强,丁春林
资源禀赋、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
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源生产、资源消费和市场分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和市场分割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摆脱“资源陷阱”是资源丰裕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资源生产和市场分割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资源生产和市场分割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互补关系,即市场分割越严重,资源生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越大。资源消费和市场分割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3)分区域回归发现,“资源生产诅咒”命题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显著成立,“资源生产福音”命题仅在西部地区成立。市场分割阻碍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却能起到促进作用,意味着市场分割有利于缩小我国区际间的经济差距。
2017 Vol. 34 (3): 129-134 [摘要] ( 1761 ) [HTML 1KB] [PDF 780KB] ( 1285 )
财政金融
135 李香菊,王雄飞
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税收协调研究
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视角探讨税收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作用。研究显示“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然而,由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税收协定陈旧、税收征管体系滞后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地位与国际税收话语权不相匹配的客观存在,不仅增加了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税收风险,也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鉴于此,提出了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国际税收协调规则,积极探索创新型区域经济的税收协调机制等建议。
2017 Vol. 34 (3): 135-140 [摘要] ( 2191 ) [HTML 1KB] [PDF 1348KB] ( 1115 )
141 胡在铭
财政投入与区域创新的时滞现象研究——基于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分析
基于1995—2014年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数据,借助知识函数和VAR模型,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间的时滞现象。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投入对提升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不同来源的经费在使用效率上差异很大,因此,政府应关注知识存量对区域创新的推动作用,正视区域创新的时滞现象,将创新资金尽量投向基础研究领域,以长期、稳定的科技财政支持,弥补企业资金和金融资金的短期化倾向,财政投入应在区域创新的长期效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7 Vol. 34 (3): 141-146 [摘要] ( 1726 ) [HTML 1KB] [PDF 953KB] ( 972 )
147 傅程远,陈 蕾
人口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2017 Vol. 34 (3): 147-152 [摘要] ( 1890 ) [HTML 1KB] [PDF 807KB] ( 1074 )
153 李明明,秦凤鸣
中国信用评级业市场结构探析
采用2002—2013年中国债劵评级数据,探讨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对于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程度越强,评级水平越低,发生降级的可能性越大,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被高估的可能性。进一步,债券收益率差价对信用评级的敏感度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提高评级的准确性,从而验证了“竞争有利说”。对于民营企业以及由法制化水平更高地区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企业而言,竞争对于评级准确性的正面效应更大。这些研究对于优化评级业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启示。
2017 Vol. 34 (3): 153-158 [摘要] ( 1644 ) [HTML 1KB] [PDF 761KB] ( 1074 )
159 甄德云,曹富国
投资驱动、空间溢出与政府采购的增长效应研究
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引入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矩阵,采用我国各省域2001—2012年的样本数据,对政府采购规模的增长效应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与传统研究相悖的结论人均GDP对政府采购规模增长贡献并不显著,而投资作为政府采购规模的重要解释变量有着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存在巨大的示范效应,对邻接区域政府采购规模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最后,提出促进政府采购增长与合理配置、提高政府采购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探讨了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的政策建议。
2017 Vol. 34 (3): 159-164 [摘要] ( 1480 ) [HTML 1KB] [PDF 955KB] ( 1177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