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阳,逯进,于平,2019.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了吗?——来自中国28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3-84.
[2] 陈前利,马贤磊,石晓平,等,2019.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影响工业能源碳排放吗?——基于供应规模、方式与价格三维度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2):57-67.
[3] 陈诗一,2010.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经济研究(3):129-143.
[4] 陈诗一,陈登科,2018.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研究(2):20-34.
[5] 程中华,刘军,李廉水,2019.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国软科学(1):146-154.
[6] 邓玉萍,许和连,2016.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外部性与环境污染.统计研究(9):47-54.
[7] 董直庆,王辉,2019.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中国工业经济(1):100-118.
[8] 段莉芝,李玉双,2020.土地资源错配与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经济地理(3):207-215.
[9]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2018.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国软科学(10):9-18.
[10] 韩峰,余泳泽,谢锐,2021.土地资源错配如何影响雾霾污染?——基于土地市场交易价格和PM2.5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经济科学(4):68-83.
[11] 黄茹,梁绮君,吕拉昌,2014 .城市人口结构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城市发展研究(9):84-91.
[12] 黄寿峰,2017.财政分权对中国雾霾影响的研究.世界经济(2):127-152.
[13] 阚大学,吕连菊,2016.要素市场扭曲加剧了环境污染吗?——基于省级工业行业空间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财贸经济(5):146-159.
[14] 赖敏,2019.土地要素错配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中国230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39-49.
[15] 李子豪,毛军,2018.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财贸经济(12):142-157.
[16] 林伯强,杜克锐,2013.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经济研究(9):125-136.
[17] 刘胜,顾乃华,陈秀英,2016.制度环境、政策不连续性与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基于中国地方官员更替的视角.财贸经济(10):147-161.
[18] 刘晨跃,徐盈之,2017.城镇化如何影响雾霾污染治理?——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8):6-23.
[19] 刘守英,王志锋,张维凡,等,2020.“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衰竭: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6):80-92,119,246.
[20] 卢建新,于路路,陈少衔,2017.工业用地出让、引资质量底线竞争与环境污染:基于2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90-98.
[21] 马本,张莉,郑新业,2017.收入水平、污染密度与公众环境质量需求.世界经济(9):147-171.
[22] 马丹,何雅兴,张婧怡,2019.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中国工业经济(9):117-135.
[23] 邵帅,李欣,曹建华,2019.中国的城市化推进与雾霾治理.经济研究(2):148-165.
[24] 邵帅,李欣,曹建华,等,2016.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经济研究(9):73-88.
[25] 唐云锋,马春华,2017.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财贸经济(11):39-54,161.
[26] 王文春,荣昭,2014.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创新的抑制影响研究.经济学(季刊)(2):465- 490.
[27] 王文普,陈斌,2013.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省级环境专利的证据.经济经纬(5):13-18.
[28] 魏巍贤,马喜立,2015.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7):6-14.
[29] 易倩,卜伟,2019.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经济经纬(4):95-101.
[30] 于冠一,修春亮,2018.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经济地理(4):100-108,122.
[31] 原毅军,谢荣辉,2015.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科学学研究(9):1340-1347.
[32] 余泳泽,宋晨晨,荣开建,2018.土地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财经问题研究(9):43-51.
[33] 张杰,周晓艳,李勇,2011.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经济研究(8):78-91.
[34] 张传勇,2016.劳动力流动、房价上涨与城市经济收敛:长三角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研究(3):82-90.
[35] AMORE M,SCHNEIDER C,ALDOKAS A,2013.Credit suppl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9(3):835-855.
[36] FENG C,SHI B,KANG R,2017.Does environmental policy reduce enterprise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ustainability,9(6): 1-24.
[37] GROSSMAN M,KRUEGER A B,1995.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0 (2): 353-377.
[38] LIU X,2018.Dynamic evolution,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aze pollution in China.Energy & environment,29(6):968-988.
[39] TAO R,SU F,LIU M,et al,2010.Land leasing and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prefecture-level cities.Urban studies,47(10):2217-2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