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9年 36卷 4期
刊出日期:2019-07-10
1
兰宜生, 徐小锋
城镇化能够提高环境绩效吗?
城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过往的实证研究结论中,城镇化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探究城镇化的真实影响,发现已有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根源,为绿色、健康的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深入探究了城镇化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总结归纳了两大影响路径:第一,城镇化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对环境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城镇化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对环境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地,将二氧化硫排放量(SO
2
)、化学需氧量(COD)、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视作非期望产出利用SBM模型计算了环境绩效,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这两种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验证了以上两种理论机制的存在。
2019 Vol. 36 (4): 1-8 [
摘要
] (
943
) [
HTML
1KB] [
PDF
912KB] (
805
)
9
叶雷, 曾刚, 汪彦
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发展差距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发展差距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城镇化呈现“倒U型”关系,城乡教育经费差距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扩大推动了教育城镇化发展。控制变量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学校撤并与交通基础设施均对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具有显著影响,且乡村学校撤并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验证了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大规模乡村学校调整对教育城镇化的显著推动作用。
2019 Vol. 36 (4): 9-15 [
摘要
] (
1049
) [
HTML
1KB] [
PDF
845KB] (
966
)
16
李瑞琴, 肖忠意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决策机制——基于城市归属感视角的研究
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城市归属感视角切入,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可增加其家庭消费支出并降低其家庭储蓄规模,但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却存在明显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会与城市归属感形成显著的交互作用,并对进城农民工家庭储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释放消费潜力的思路,应该充分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2019 Vol. 36 (4): 16-23 [
摘要
] (
867
) [
HTML
1KB] [
PDF
1047KB] (
787
)
24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高更和
欠发达农区多维贫困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研究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农村多维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多维贫困缓解程度和削减模式因时间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随着绝对收入贫困的逐渐消除,多维贫困将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除住房外,其他多维贫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燃料和卫生设施3个指标对总体多维贫困贡献最大;多维贫困状况不仅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均收入有关,还与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2019 Vol. 36 (4): 24-31 [
摘要
] (
999
) [
HTML
1KB] [
PDF
1004KB] (
708
)
32
肖开红
粮食经纪人互联网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豫、鲁、陕三省粮食经纪人的调查
基于河南、山东和陕西三省368位粮食经纪人的微观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经纪人个体特征、信息需求特征、市场行为特征和互联网准备度对其互联网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水平较高的“80后”年轻人是粮食经纪人群体中互联网采纳的先驱者;粮食收购资金规模、信息依赖程度对粮食经纪人互联网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而粮食购销频率对粮食经纪人互联网采纳行为具有显著负影响;另外,当前我国粮食经纪人队伍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付费意愿较弱和互联网操作技能欠缺等现实问题,也显著抑制了其互联网采纳行为。
2019 Vol. 36 (4): 32-39 [
摘要
] (
916
) [
HTML
1KB] [
PDF
1018KB] (
825
)
40
韩占兵
高龄农民愿意退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吗?——基于河南省农户的调查
基于河南省2107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多元排序选择模型中的有序模型,实证检验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前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意愿水平较低,但退出土地经营权意愿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富裕程度深刻影响着高龄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退出意愿;年龄、家庭成员是否转移到城市定居就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是否为兼业型务农、非农收入比重是否高过农业收入比重、预期是否有足够的退出补偿收益、预期是否有比较完备的退出后养老与医疗等政策保障、土地是否存在撂荒或应付型耕种现象、承受繁重体力劳动等务农压力的程度等因素对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意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对农业生产补贴收益高低的满意度、是否存在退出后生计与就业压力、退出后预期未来政策是否变化、是否对土地高度依赖眷恋等因素对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意愿具有负向作用。在政策选择上,政府应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建立农村离农保障基金,提升高龄农民退地补偿收益水平和生计保障水平,同时鼓励高龄农民以土地托管新模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脱离。
2019 Vol. 36 (4): 40-47 [
摘要
] (
852
) [
HTML
1KB] [
PDF
1240KB] (
817
)
48
曲如晓, 刘霞, 于晓宇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选取2003—2016年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展边际来体现。在分样本回归中,发明专利合作与外观专利合作对出口的扩展边际均体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对集约边际影响较小。此外,外国所有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国所有的外国发明专利以及中国和外国共同的发明专利都能够显著地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且对出口扩展边际的作用都强于集约边际。
2019 Vol. 36 (4): 48-55 [
摘要
] (
982
) [
HTML
1KB] [
PDF
794KB] (
1056
)
56
刘钧霆, 曲丽娜, 佟继英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三元边际视角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对31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及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数据,分别从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三元边际)的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种类、数量及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种类增加有负向影响,对出口数量的增加影响不显著,对出口价格的提高则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创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2019 Vol. 36 (4): 56-62 [
摘要
] (
911
) [
HTML
1KB] [
PDF
858KB] (
736
)
63
戴淑庚, 余博
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时变影响研究
构建了囊括资本账户开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利用SV-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三类金融市场的动态时变冲击。研究发现:(1)随着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其对外汇市场的冲击最大,债券市场次之,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小。(2)短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长远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将对金融市场造成负向冲击。(3)由于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一直较为慎重,因此,与资本账户总体开放相比,短期资本账户的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性稍弱,但存在易变性。
2019 Vol. 36 (4): 63-70 [
摘要
] (
822
) [
HTML
1KB] [
PDF
1554KB] (
693
)
71
张军, 闫东升, 冯宗宪, 李诚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动态分析
使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从总体考察、区域比较、时间趋势等多角度就我国现有11个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从效应强度看,相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对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促进作用更大。从空间效应看,各自贸区对周边省份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均比较显著。(2)从区域比较看,沿海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小于内陆型自贸区。(3)从时间趋势看,三批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趋势。据此,应加大自贸区战略实施力度,完善自贸区空间辐射机制;优化自贸区空间布局,推动自贸区因地制宜地差异化发展;设计自贸区梯度发展路径,充分释放系统化协同效应,以推动自贸区战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
2019 Vol. 36 (4): 71-77 [
摘要
] (
1407
) [
HTML
1KB] [
PDF
1001KB] (
1158
)
78
文嫮, 张强国
中国电影产业网络权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0%以上的国产电影所参与企业的关系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节点权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电影企业网络权力获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节点的递推中心度基尼系数为0.5955,权力分布高度不均衡,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国有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据整个网络权力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组织运营。少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民营垂直一体化制片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也获取了较高的网络权力。回归结果还显示,稀缺性产业资源、社会规则、产业链分工协作方式均对电影企业的网络权力获取有显著影响。
2019 Vol. 36 (4): 78-85 [
摘要
] (
924
) [
HTML
1KB] [
PDF
1602KB] (
793
)
86
李建平, 周磊, 孙宁华
劳动力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合理化
构建了一个包含非位似偏好和产业间效率差异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劳动力跨部门迁移的机制,并在该模型中引入劳动市场扭曲系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obit计量模型和2006—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算了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下降对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系数约为0.78,由此造成的产出损失约为3%。
2019 Vol. 36 (4): 86-93 [
摘要
] (
935
) [
HTML
1KB] [
PDF
1438KB] (
996
)
94
姬中洋, 李彦龙
非研发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根据2009—2016年中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研发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非研发创新对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距的影响,最后采用反事实计量研究方法对非研发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水平和收敛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资助不利于非研发创新效果的提高,而企业规模和出口强度有利于提升非研发创新效果;从全国层面看,非研发创新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在西部地区最小,从而显著扩大了创新绩效的差距;从地区层面看,非研发创新也拉大了东中西内部地区创新绩效的差距,其中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非研发创新对东部和中部的贡献为上升趋势,近年来非研发创新增长大约使东部和中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大约增长了5%。
2019 Vol. 36 (4): 94-101 [
摘要
] (
1000
) [
HTML
1KB] [
PDF
822KB] (
1000
)
102
刘芸, 王涛, 顾新
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合作的中介作用与网络特征的调节作用
基于声誉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组织声誉-知识合作行为-创新绩效”的逻辑框架,研究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两种知识合作行为在组织声誉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位置正向调节组织声誉与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企业创新网络声誉治理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2019 Vol. 36 (4): 102-109 [
摘要
] (
897
) [
HTML
1KB] [
PDF
1153KB] (
976
)
110
宋锋森, 陈洁
供应商企业声誉对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信任的中介作用
企业声誉是激发联盟关系主体行为的一种重要有效机制,但以往学者还没有专门研究企业声誉对渠道行为的影响;同时,渠道成员角色外行为包括利他行为和投机行为,过往研究主要侧重于渠道投机行为方面,而对渠道成员角色外利他行为较少涉及。以分销商为调研样本,将供应商声誉和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同时纳入研究框架,并引入组织间信任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供应商的企业声誉对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机制和影响路径。实证分析表明:供应商声誉的各维度对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组织间信任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善意信任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公平交易声誉与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能力信任在供应商分销能力声誉、创新能力声誉与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2019 Vol. 36 (4): 110-117 [
摘要
] (
893
) [
HTML
1KB] [
PDF
913KB] (
830
)
118
何涌
R&D投入能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吗?——基于风险投资的调节作用
以2009-2016年我国56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其2009-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风险投资、R&D投入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企业价值可以看作是创新质量的经济价值体现。结果发现:风险投资参与对企业创新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期R&D投入对企业创新质量没有正向作用,甚至出现负向作用,即增加R&D投入并没有显著增加企业创新质量的经济价值,反而过多的R&D投入会降低企业创新质量;R&D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期。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特征对R&D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可以加强R&D投入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2019 Vol. 36 (4): 118-125 [
摘要
] (
1101
) [
HTML
1KB] [
PDF
851KB] (
656
)
126
田红彬, 田启涛
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新时代员工更加注重职业使命感的追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探讨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职业使命感产生影响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研究通过工作重塑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服务型领导与员工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了自我验证努力和自我管理失败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一家上市科技公司398名员工的三阶段调查对以上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总体上支持本研究的理论预期。这将有助于理解组织情景因素、员工个人特征及行为习惯与其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指导管理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满足其个人需要。
2019 Vol. 36 (4): 126-132 [
摘要
] (
856
) [
HTML
1KB] [
PDF
1051KB] (
868
)
133
张龙, 刘金全
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基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双轮驱动的检验
利用2007—2018年的宏观数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MS-VAR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 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2)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投资性支出、增值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为此,国家既要对特定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对具体行业实行结构性优化。
2019 Vol. 36 (4): 133-140 [
摘要
] (
937
) [
HTML
1KB] [
PDF
1851KB] (
796
)
141
郑秀峰, 张雅博
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扶贫的行为分析——基于SEM模型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扶贫地区实地调查的农户微观数据,从贫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声誉机制、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融资意愿、融资效果五个方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声誉状况三大潜变量与其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意愿和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并且声誉状况对农户参与意愿和效果影响最为强烈;而且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意愿与获得融资效果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的特征,尤其在融资效果越好的情况下农户履约意愿越强,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
2019 Vol. 36 (4): 141-148 [
摘要
] (
791
) [
HTML
1KB] [
PDF
1588KB] (
971
)
149
马念谊, 靳友雯
个人所得税流失估算研究——基于发现-控制模型的实证分析
运用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和稽查的微观数据,采用发现-控制模型,对样本纳税人的整体个人所得税流失率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样本纳税人的整体个人所得税流失率在50%左右,纳税人的收入、边际税率和工薪收入占比极大地影响着纳税人的偷逃税动机,而纳税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和是否属于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群体不对纳税人偷逃税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提高税务稽查覆盖率和税务稽查人员素质对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流失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2019 Vol. 36 (4): 149-156 [
摘要
] (
1066
) [
HTML
1KB] [
PDF
921KB] (
800
)
157
汪发元, 郑军
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动态空间模型分析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6年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空间效应正在形成,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互之间有正向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对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对相邻省市有负向影响;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交叉项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为负,间接作用为正;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相邻地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区域空间溢出效应。
2019 Vol. 36 (4): 157-164 [
摘要
] (
981
) [
HTML
1KB] [
PDF
1003KB] (
1005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