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妤凡,王开泳.20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撤县(市)设区的变动格局与动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10):41-50.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5):4-16. 高琳.201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撤县设区”:主动适应与被动调整[J].经济地理(4):573-577. 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2017.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8): 33-48. 黄群慧.2014.“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10):5-19. 金中坤,徐伟.2015.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服务业发展:基于拟合实验法的苏州、常州两市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12):63-69. 李郇,徐现祥.2015.中国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8):1202-1214. 刘伟,张辉,黄则华.2008.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11):4-8. 刘云刚,靳杰.2014.区划调整的城市化效应:中山市的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8):1047-1057. 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等.2006.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5):4-12. 邵朝对,苏丹妮,包群.2018.中国式分权下撤县设区的增长绩效评估[J].世界经济(10):101-125. 唐为,王媛.2015.行政区划调整与人口城市化:来自撤县设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9):72-85. 汪宇明,王玉芹,张凯.2008.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J].经济地理(2):196-200. 王劲峰,徐成东.2017.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1):116-134. 魏衡,魏清泉,曹天艳,等.2009.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J].人文地理(6):55-58. 谢涤湘,文吉,魏清泉.2004.“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4):20-22,95. 杨丽君,邵军.2018.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再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0):59-77. 殷洁,罗小龙.2013.从撤县设区到区界重组:我国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新趋势[J].城市规划(6):9-15. 张琛,周振,孔祥智.2017.撤县(市)设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自江苏省的经验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7):18-30. 张蕾,张京祥.2007.撤县设区的区划兼并效应再思考: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J].城市问题(1):36-40. 章光日,顾朝林.2016.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动城市化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5):48-54. 张践祚,李贵才,王超.2016.尺度重构视角下行政区划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广东省为例[J].人文地理(2):74-82. 张京祥,吴缚龙.2004.从行政区兼并到区域管治:长江三角洲的实证与思考[J].城市规划(5):25-30. ABADIE A, DIAMOND A, HAINMUELLER J.2010.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490:493-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