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8年 35卷 4期
刊出日期:2018-07-10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姜庆国
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基于四螺旋结构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评价。主要结论为: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日渐完善,但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从区域层面来看,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从各省份来看,北京、江苏、广东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而内蒙古、海南、宁夏和青海距离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差距较远。以上结论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相对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
2018 Vol. 35 (4): 1-8 [摘要] ( 1034 ) [HTML 1KB] [PDF 1766KB] ( 747 )
9 张文武, 左飞
创新集聚、知识溢出与地区收入差距
选取中国1990—2013年省级数据,计算了30个省(区、市)的创新集聚度和知识溢出效应,并实证分析了两者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新集聚和知识溢出效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地区间创新集聚度的巨大差异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空间局限性共同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3)与最近区域性创新中心城市距离决定经济地位,距离区域创新中心越近的地区经济增长越快。通过城镇化优化创新中心密度和分布、强化地区间创新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才能在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18 Vol. 35 (4): 9-14 [摘要] ( 895 ) [HTML 1KB] [PDF 733KB] ( 900 )
15 王鹏, 李硕硕
政府支持下省域创新竞争力评价及创新集群寻优模型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实证分析
政府支持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及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集群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我国31个省域的创新竞争力指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考察了各省域政府的协作用大小及创新竞争力值,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将政府的协作用和省域之间的创新竞争与合作联系起来,探索省域创新集群寻优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显示:全国仅有19%的省域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表现出相对有效性,各省域创新竞争力值普遍较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政府支持对创新的作用融入到省域之间的创新竞争与合作中,创新活动呈现出向创新能力强的地区集聚的情况,并已形成三大创新集群区域。
2018 Vol. 35 (4): 15-22 [摘要] ( 798 ) [HTML 1KB] [PDF 1294KB] ( 780 )
三农经济
23 张召华, 王蕾, 罗宇溪
新农保可以替代农村家庭养老吗?——基于子女结构差异的断点回归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逆概率加权后,运用差分-断点法分析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在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两方面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替代效应。分析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使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减少了23%;在精神慰藉方面,新农保养老金收入降低了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并且减少了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养老金收入对至少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影响较大,对只有女儿的家庭几乎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尽管社会养老提高了老人的经济独立性,但弱化了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因此,在社会养老不断推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家庭养老在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避免出现空巢家庭,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2018 Vol. 35 (4): 23-29 [摘要] ( 1154 ) [HTML 1KB] [PDF 975KB] ( 1077 )
30 刘学华, 杜建军, 杨玲丽
农业产业集群、信息获取与农业收益
利用山东4个县、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IV-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产业集群通过获取有效市场信息影响农业收益的假说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农业产业集群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其农业生产经营收益比农业产业集群外的高74.8%。信息获取是农业集群提高农业收益的中介变量,农业集群通过提升中介变量信息供给水平显著推动了农业收益的提高;其中,信息供给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9%。
2018 Vol. 35 (4): 30-36 [摘要] ( 879 ) [HTML 1KB] [PDF 1093KB] ( 768 )
37 马潇萌
新农合的支出效应与收入效应
基于HCW处置效应模型和带有非量化交互效应的面板SVAR系统的测度结果显示:受新农合政策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显著下降,各地区相对应的潜在医疗支出路径分别高于实际路径17.3%~322.8%,其中,效果更明显的是污染严重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农合对不同地区居民的增收效应从0.19%到3.55%不等。由此可知,新农合政策在切实降低农村居民医疗负担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8 Vol. 35 (4): 37-43 [摘要] ( 1027 ) [HTML 1KB] [PDF 984KB] ( 782 )
44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新一轮确权能促进农地流转吗?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和2015年数据及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确权进度信息,从农户视角出发,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确权使农地转出可能性降低7.3%,户均转出面积减少0.66亩,转出租金每亩提高44.9元/年;使农地转入可能性提高1%,但对户均转入面积和租金率无显著影响。可见,要建立高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仅通过农地确权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市场构建、主体培育和行业优化三管齐下。
2018 Vol. 35 (4): 44-49 [摘要] ( 1012 ) [HTML 1KB] [PDF 790KB] ( 821 )
国际经济
50 程时雄, 刘丹
企业异质性、东道国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
使用Zephy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并结合各企业年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等因素出发,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治理水平越高时,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企业战略资产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率以及东道国创建企业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2018 Vol. 35 (4): 50-58 [摘要] ( 1162 ) [HTML 1KB] [PDF 1114KB] ( 802 )
59 梁锶, 王雨剑, 张品一
金融周期条件下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再检验
资本流动实际上是投资者跨境投资行为的宏观表象。基于预期理论提出假设:在金融周期波动的条件下,由于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不同将导致投资决策在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差异性,进而导致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的特点。选取1990—2015年1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门限模型检验了假说的合理性:在金融高涨期以及金融衰退期,资本管制的效果不及金融平稳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的管制效果受到金融周期的影响更强。因此,在金融高涨期以及衰退期,除了应加大资本管制的力度以外,应结合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并对投资者预期进行干预。
2018 Vol. 35 (4): 59-64 [摘要] ( 932 ) [HTML 1KB] [PDF 775KB] ( 894 )
65 刘钧霆, 曲丽娜, 佟继英
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三元边际的分析
选用2002—2015年中国与31个贸易伙伴国(地区)高技术产品的双边贸易数据,采用Hummels 等(2005)的方法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分解为三元边际,即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实证分析了进口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均产生正向影响,即有利于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种类的多样化并提高出口价格;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强反而会减少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因此,中国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2018 Vol. 35 (4): 65-71 [摘要] ( 1102 ) [HTML 1KB] [PDF 821KB] ( 778 )
72 许统生, 徐睿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中国贸易成本:测算、效应与决定因素
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国与60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发现双边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年均下降幅度大于非沿线国家年均下降幅度。计算得到贸易成本下降对增加值贸易增长影响的平均贡献率约为29%。进一步实证分析双边贸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发现除了关税、距离等传统因素外,GVC嵌入程度也是其决定因素。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快信息化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增加值贸易发展。
2018 Vol. 35 (4): 72-78 [摘要] ( 818 ) [HTML 1KB] [PDF 922KB] ( 752 )
79 杨俊玲, 林季红
细分贸易对中国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基于中国1995—2009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索不同贸易类型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贸易的开展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不仅存在贸易种类间的差异,同时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其中,对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来说,中间品出口、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最终消费品出口和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对于服务业来说,最终消费品出口、进口和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中间品出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
2018 Vol. 35 (4): 79-85 [摘要] ( 905 ) [HTML 1KB] [PDF 838KB] ( 868 )
产业经济
86 谢婷婷, 潘宇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2018 Vol. 35 (4): 86-93 [摘要] ( 1166 ) [HTML 1KB] [PDF 1138KB] ( 945 )
94 俞彤晖
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
以中国199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面板门槛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效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流通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流通产业集聚开始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流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第三,地区经济效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且在流通产业聚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2018 Vol. 35 (4): 94-100 [摘要] ( 997 ) [HTML 1KB] [PDF 953KB] ( 789 )
101 刘建勇, 王晶晶
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产能过剩:信贷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作用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程度,研究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是否通过信贷资源规模对产能过剩造成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政治关联以及政治关联程度较强的企业,产能过剩更严重;政治关联以及政治关联程度较强的企业,获取的信贷资源越多;在政治关联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中,信贷资源规模具有中介效应。同时,制度环境的改善弱化了政治关联的信贷资源配置功能以及信贷资源规模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从而降低政治关联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2018 Vol. 35 (4): 101-106 [摘要] ( 1042 ) [HTML 1KB] [PDF 812KB] ( 730 )
107 李平, 林洋, 景光正
政府干预与国民储蓄率
基于1995—2014年全球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显著提升了一国储蓄率,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储蓄率越高,在考虑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一国储蓄率的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数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发现,一国政府干预与储蓄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2018 Vol. 35 (4): 107-114 [摘要] ( 982 ) [HTML 1KB] [PDF 1010KB] ( 736 )
企业管理
115 王艳芝, 卢宏亮
时间距离、定制方式与个性化定制产品满意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结构升级,使得个性化定制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如何提高消费者对定制产品满意度成为商家的重点关切。从消费者的信息表征视角切入,探讨时间距离与定制方式匹配对定制产品满意度的影响。采用组间实验方法,通过对2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笔记本电脑定制研究后发现,当定制产品在近期将来交付时,按方案定制比按属性定制能带来更高的定制产品满意度;当定制产品在远期将来交付时,按属性定制比按方案定制的定制产品满意度更高。之所以出现解释水平一致效应,是因为加工流畅性在时间距离与定制方式匹配影响个性化定制产品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018 Vol. 35 (4): 115-121 [摘要] ( 938 ) [HTML 1KB] [PDF 924KB] ( 745 )
122 王玲玲, 赵文红, 魏泽龙
创业学习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   市场环境不确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500家新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市场不确定环境中,如何采取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以更好地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问题。结果表明:经验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均有助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在竞争强度高的环境下,获得性学习相比经验性学习,在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两类学习间存在互补作用。

2018 Vol. 35 (4): 122-128 [摘要] ( 891 ) [HTML 1KB] [PDF 886KB] ( 718 )
129 刘亭立, 王志华, 杨松令
大股东社会资本是否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
从关系角度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梳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前十大股东间的关系,度量股东社会资本,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明确大股东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社会资本具有抑制关联交易的积极效应;大股东社会资本对关联交易的抑制最终会导致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
2018 Vol. 35 (4): 129-135 [摘要] ( 1030 ) [HTML 1KB] [PDF 928KB] ( 802 )
财政金融
136 干伟明, 张涤新
基于价值投资的多因子定价模型在   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
采用2007年1月至2016 年12月的国内A 股月度收益率数据,基于Fama-French的多因子模型研究价值与成长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投机现象,但以盈利和成长为基础的价值投资依然有效,因此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就应引导优质公司IPO,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本文补充了国内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分析,为国内资本市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价值投资实践提供参考。
2018 Vol. 35 (4): 136-140 [摘要] ( 1389 ) [HTML 1KB] [PDF 592KB] ( 962 )
141 钟军委, 万道侠
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动及其空间配置效率
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以2000—2013年中国地级层面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对资本空间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提升了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这与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和公共财政资源的空间错配有关;资本流动有益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且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资本空间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协同影响效应;中国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呈现出空间收敛现象,资本流动呈现出多中心动态演化特征。
2018 Vol. 35 (4): 141-149 [摘要] ( 887 ) [HTML 1KB] [PDF 1067KB] ( 755 )
150 刘生福, 杨兴哲, 韩雍
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通过构建综合反映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市场以及银行存贷款市场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加权平均指数,结合我国115家商业银行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宽松(紧缩)型货币政策刺激(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在流动性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程度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而逐渐减弱。进一步健全利率市场化相关体制,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8 Vol. 35 (4): 150-157 [摘要] ( 1156 ) [HTML 1KB] [PDF 1165KB] ( 869 )
158 陈硕, 张然, 陈思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影响了审计收费吗?   ——基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以2015—201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出的年报问询函为样本,研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比没有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对问询函的特征分析发现,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中所涵盖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多,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研究丰富了审计费用与外部监管的相关文献,不仅揭示了审计师在面对客户潜在风险变化时对审计费用的调整模式,同时也证明问询函对审计师的外部监督工作起到了早期的风险预警作用。

2018 Vol. 35 (4): 158-164 [摘要] ( 1092 ) [HTML 1KB] [PDF 811KB] ( 866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