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7年 34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7-10
区域经济
三农经济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覃成林,张伟丽,贾善铭,熊雪如
基于区域接力增长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分析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2017 Vol. 34 (4): 1-7 [
摘要
] (
1805
) [
HTML
1KB] [
PDF
974KB] (
1256
)
8
叶炜,林善浪
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基于中国高速公路网与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速公路的建设究竟是会导致地区生产要素的外流,还是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在本地,学界存在不同的证据与观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利用人工搜集的1998—2007年地级市层面高速公路里程数据及中国工业企业库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面板DK标准误回归模型分别从地区与行业层面实证研究了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地级市制造业集聚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级市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的增加,总体产业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分布现象,且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影响效果不同。分行业来看,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于东部地区矿产品加工业,重化工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以及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行业的集聚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2017 Vol. 34 (4): 8-12 [
摘要
] (
1520
) [
HTML
1KB] [
PDF
775KB] (
1152
)
13
张辽
政府竞争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重构了政府竞争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基于配套环境、政策优惠和制度优化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安排,进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将政府竞争内生化于经济增长,并利用我国1998-2012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 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政府竞争形式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全国样本下地区配套环境改善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政策优惠竞争和制度优化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178%、0.244%。此外,制度优化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非常显著,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配套环境竞争的作用则更为突出。
2017 Vol. 34 (4): 13-18 [
摘要
] (
1523
) [
HTML
1KB] [
PDF
853KB] (
1304
)
19
吕新军,代春霞
研发投入异质性与区域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2017 Vol. 34 (4): 19-24 [
摘要
] (
1656
) [
HTML
1KB] [
PDF
706KB] (
1210
)
25
陈真玲,李金铠,李静
中国省域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为了探讨中国31个省域的2000—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中探索城镇土地利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2)人均GDP、城镇就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3)城镇投资的不断扩张并没有带来土地效率的提高。(4)国有经济比重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要素流动机制,适当控制城镇投资规模,同时建立区域之间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
2017 Vol. 34 (4): 25-30 [
摘要
] (
1746
) [
HTML
1KB] [
PDF
972KB] (
1100
)
31
文豪,陈中峰
知识产权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2017 Vol. 34 (4): 31-36 [
摘要
] (
1580
) [
HTML
1KB] [
PDF
799KB] (
979
)
三农经济
37
杨慧,刘德军
组织管理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实证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6类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对象,以来自消费者的689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分析了组织管理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认知影响不显著,而对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协调对品牌资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监督执行对感知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影响均不显著。
2017 Vol. 34 (4): 37-42 [
摘要
] (
1565
) [
HTML
1KB] [
PDF
885KB] (
1070
)
43
曹冰雪,杨晓维,何昉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效应
在胡景北(2008)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区分绝对和相对剩余劳动力,构建了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价格关系的数理分析框架,证明了给定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产品需求刚性,绝对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并不会影响农产品产量和价格,而当农村只剩相对剩余劳动力时,则务农人口继续向城镇转移将减少农产品供给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以总农产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对上述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验证了以上结论。
2017 Vol. 34 (4): 43-48 [
摘要
] (
1732
) [
HTML
1KB] [
PDF
856KB] (
990
)
49
张颖,王礼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陕西、河南和山西省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责任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理事长特征、组织发展能力和外部扶持正向影响合作社社会责任;其中外部扶持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理事长特征和组织发展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和监督、对理事长的培训与激励等措施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履行社会责任。
2017 Vol. 34 (4): 49-54 [
摘要
] (
1622
) [
HTML
1KB] [
PDF
1558KB] (
941
)
国际经济
55
沈悦,王飞,郭培利
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控的互动效应分析——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
近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及其与货币政策调控的互动效应已越来越明显,这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新挑战。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双向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运用FAVAR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汇率波动均有影响,但利率的作用效果更强;汇率波动对利率的影响比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更大,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双向联动效应日趋紧密。鉴于此,货币政策选择应重视对汇率波动的敏感度分析,不断加强对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协调;调控手段应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切换到以价格型工具为主。
2017 Vol. 34 (4): 55-61 [
摘要
] (
1658
) [
HTML
1KB] [
PDF
1339KB] (
1027
)
62
陈梅,周申
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与企业生产率——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经验分析
结合2000—2006年间合并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国际前沿方法ACF计算了企业生产率,并参考Gervais(2015)和施炳展等(2015)的方法计算出企业进口中间产品质量后,以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与企业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对用OP/LP方法计算的企业生产率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U型关系仍然成立。
2017 Vol. 34 (4): 62-67 [
摘要
] (
1648
) [
HTML
1KB] [
PDF
882KB] (
1159
)
68
吴小康,郑莹
中国对外贸易的二元边际:基于海关数据的测算
利用2000一2006年的海关贸易数据,将中国出口和进口总额分解为深度边际和广度边际。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深度边际贡献更大,但在长期内广度边际贡献更大。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存在区别,主要是因为本文在企业-产品-国家维度定义二元边际,但以往研究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维度。此外,将截面的出口额分解为二元边际,发现产品和国家维度的进出口额差异主要由广度边际解释,但企业维度的进出口额差异更多地由深度边际解释。
2017 Vol. 34 (4): 68-73 [
摘要
] (
1671
) [
HTML
1KB] [
PDF
742KB] (
1017
)
74
何蓉,连增,李超,刘洋
汇率因素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的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
东盟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为了更好地研究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会阻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预期汇率升值不利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选取了东盟国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汇率水平、预期汇率因素与理论模型预测符号一致且显著,而汇率波动的影响与模型预测一致但并不显著。
2017 Vol. 34 (4): 74-80 [
摘要
] (
1585
) [
HTML
1KB] [
PDF
979KB] (
951
)
81
张美云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复杂度及其影响因素
以出口衡量的经济复杂度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可以解释并预测经济增长。丝绸之路经济带多数国家经济复杂度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中位于中等或较低位置,采用两步系统GMM等实证方法分析该区域经济复杂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复杂度滞后一期、创新、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复杂度起显著性正影响;制度和人均GDP的对数起显著性负影响;物质资本和产品内分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占有明显优势的指标是经济复杂度、研发投入和物质资本,制度和基础设施有一定优势,人力资本的相对弱势地位不容忽视。
2017 Vol. 34 (4): 81-85 [
摘要
] (
1559
) [
HTML
1KB] [
PDF
808KB] (
1021
)
86
徐迎军,徐振东,陈雨生,王建华
产地、品牌与国货意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来源国效应研究
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以产品生产国与品牌来源国为主要属性,选取山东省349个消费者样本实施选择实验与问卷调查,利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考察了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属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偏好。结果表明相较于中国品牌,消费者对欧盟品牌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新西兰品牌次之,而日本品牌则低得多;相较于中国生产,消费者对欧盟生产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新西兰生产次之,而日本生产则低得多。国货意识的提高,缩小了消费者对国内外品牌或产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支付意愿的差距。对国内乳企而言,国外投资设厂或与国际知名厂商进行品牌合作是恢复公众消费信心的有效途径,而在营销策略中特别关注国货意识的引导与宣传有助于增加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偏好。
2017 Vol. 34 (4): 86-91 [
摘要
] (
1531
) [
HTML
1KB] [
PDF
914KB] (
1004
)
产业经济
92
张学伟,王一舒
银行信贷、产业结构扭曲与“三去一降一补”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2017 Vol. 34 (4): 92-98 [
摘要
] (
1786
) [
HTML
1KB] [
PDF
1159KB] (
1045
)
99
李春临,许薛璐,刘航
产业补贴配置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基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补贴是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选择性补贴,竞争性补贴对市场秩序的负面作用较小,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673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行业内的集中度越低,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竞争性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效率(TC)和规模改善效率(SEC)更容易得到竞争性补贴的正向贡献,而其对技术改善效率(TEC)为抑制作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进一步深化产业政策实施手段的创新,注重竞争性普惠式的财税支持,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机制的过度干预。
2017 Vol. 34 (4): 99-104 [
摘要
] (
1636
) [
HTML
1KB] [
PDF
940KB] (
994
)
105
莫莎,周婷
FDI质量影响产能过剩研究
以2003—2014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工业产能过剩发展状况和FDI质量的关系。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FDI质量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的机制与过程。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问题主要存在于采矿业和重工业部门,FDI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问题。这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新思路。
2017 Vol. 34 (4): 105-110 [
摘要
] (
1495
) [
HTML
1KB] [
PDF
983KB] (
1082
)
企业管理
111
黄琳琳,齐飞
不同事务所员工感知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吗?——基于证券所的问卷调查研究
基于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员工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理念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观”与“商业观”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员工能感知这两种经营理念的冲突,且这种潜在冲突会影响员工的职业认同、组织认同以及对独立性的坚持;从执业质量角度看,执业质量较高事务所员工对“专业观”与“商业观”理念感知存在差异,但高质量事务所可做到质量与利益的平衡;执业质量较低事务所员工的理念感知存在较为尖锐的冲突,说明低质量事务所不能有效协调质量与利益的矛盾。
2017 Vol. 34 (4): 111-117 [
摘要
] (
1535
) [
HTML
1KB] [
PDF
1080KB] (
991
)
118
白雪洁,曾津
基于两系统DEA的传统和新能源上市公司效率研究
运用产出导向的两系统模型对我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率以及效率改进方向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能源行业的平均效率显著高于新能源行业的平均效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所有制身份差异在同一类能源行业内没有明显的效率差距,但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间的所有制身份效率差异显著;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均面临成本控制压力,传统能源企业在营业成本、员工总数和本科学历以上人数占比方面冗余严重,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空间重在固定资产和研发支出上,同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不足表明新能源企业面临更大的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压力。
2017 Vol. 34 (4): 118-123 [
摘要
] (
1594
) [
HTML
1KB] [
PDF
1022KB] (
1063
)
124
王长林
服务质量、社会公平与政府满意度——基于金税工程的实证分析
基于中国典型的电子政务——金税工程的业务实践,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政府满意度的形成机理模型,利用408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Smart-PLS软件对模型中的路径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政府满意度的形成机制是服务质量和社会公平通过分别影响代理商满意度和系统满意度,进而最终影响政府满意度。研究结果为政府在电子政务中构建和提升政府满意度提供了具体思路。
2017 Vol. 34 (4): 124-128 [
摘要
] (
1496
) [
HTML
1KB] [
PDF
804KB] (
1471
)
宏观经济
129
刘耀彬,付艳琴
中国居民汽车与住房消费是替代还是互补?——基于面板可变系数模型的研究
耐用品与非耐用品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替代,但耐用品之间的消费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却还未有定论。据我国房价与私家车保有量的统计数据对比显示,二者之间存在同步增长的特征,且省份之间还存在区域差异。因此,在利用效用函数构建包含房价与汽车消费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可变系数模型对1997—2014年间我国31个省份居民房价与私家车保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耐用品与耐用品之间存在着有条件下的替代关系,该条件依赖替代参数
ρ
变化而变化;(2)我国汽车与住房消费存在着替代关系,且主要替代对象集中表现为居民住宅消费;(3)不同地区之间汽车对住房的消费替代具有微弱的区域差异,但这种区域差异分布特征未形成规律;(4)汽车与住房消费的替代强度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上升态势,且消费替代强度整体上逐年增强。由此,提出应适当抑制房价以协调住房与汽车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7 Vol. 34 (4): 129-134 [
摘要
] (
1902
) [
HTML
1KB] [
PDF
899KB] (
1115
)
135
龙翠红
中国的教育回报率是如何分布的?——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CHNS),利用分位回归方法,探讨收入条件分布不同分位点的教育回报率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收入条件分布各分位点的升高,教育回报率逐渐下降,在低分位点上,相应的教育回报率较高,而在高分位点上,教育回报率相对较低,说明教育扩展对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是有利的;对不同的教育层次而言,接受初、高中教育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没有明显作用,接受职业教育和大学及以上的高等教育能够有效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差距;此外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特征在各收入分位点均对教育回报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论表明教育扩展政策本身不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由于职业性质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等因素带来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回报率变化比受教育程度本身的变化对收入分配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要使得教育回报率真正反映生产率的差异,需要缩小不同部门的工资差异,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状况。
2017 Vol. 34 (4): 135-140 [
摘要
] (
1790
) [
HTML
1KB] [
PDF
1984KB] (
1087
)
财政金融
141
侯石安,刘朔涛
健康人力资本、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与财政政策选择——基于中国重大疾病谱变化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重大疾病谱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健康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重大疾病、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健康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大疾病谱变化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促进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017 Vol. 34 (4): 141-146 [
摘要
] (
1665
) [
HTML
1KB] [
PDF
927KB] (
988
)
147
梁强
土地财政、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2017 Vol. 34 (4): 147-152 [
摘要
] (
1676
) [
HTML
1KB] [
PDF
994KB] (
1098
)
153
赵海益
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省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差分GMM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脱离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然,导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2017 Vol. 34 (4): 153-158 [
摘要
] (
1555
) [
HTML
1KB] [
PDF
1481KB] (
1324
)
159
张荣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基于我国老龄化速度快、高龄人口比重高和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现状,使用辽宁省1985—2015年相关数据,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建立简化的养老金均衡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养老金均衡情况。结果表明,少子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和养老金制度形成巨大冲击,辽宁省的养老金已出现收不抵支,缺口呈现逐年扩大趋势。缴费率、替代率、供养比及退休年龄等参数是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可通过扩大养老金覆盖面,调整养老金替代率,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来应对我国可能出现的全国性养老金失衡问题。
2017 Vol. 34 (4): 159-164 [
摘要
] (
1557
) [
HTML
1KB] [
PDF
874KB] (
1397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
jjjw@huel.edu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