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经纬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学术影响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经济经纬
 
· 《经济经纬》再次蝉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
· 《经济经纬》编辑部声明
· 搬迁声明
· 《经济经纬》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经济经纬》创刊40周年暨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 喜讯:《经济经纬》再次蝉联CSSCI来源期刊
· 《经济经纬》投稿格式要求
· (投稿必看)《经济经纬》针对作者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规范化要求(请点击看详细内容)
· 《经济经纬》刊物栏目调整!!
· 选稿偏好
· 欢迎访问《经济经纬》网站,欢迎免费下载、订阅网刊文章、摘要和参考文献!
更多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经济经纬
 
2013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3-01-22

区域经济
三农研究
国际经济
产业经济
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
财政金融
   
区域经济
1 覃一冬
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省区工业集聚
笔者首先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冰山形式”运输成本假定下建立了一个关于工业地区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采用我国2001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和省域工业集聚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结果均显示,市场潜力和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我国工业集聚。此外,为克服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引入了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贸易开放度系数的低估问题。
2013 Vol. 1 (1): 1-5 [摘要] ( 3231 ) [HTML 1KB] [PDF 778KB] ( 2247 )
6 宋来胜, 苏楠, 付宏
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基于GMM方法的实证分析

笔者采用2000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GMM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和创业能力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只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创新对整体生产率存在较弱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创业对生产率的正效应不显著;创新和创业除对高创新高创业能力地区生产率存在10%水平上显著的正效应外,对其他地区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均不显著;创新可以促使地区生产率提高,而创业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证据支持。

2013 Vol. 1 (1): 6-10 [摘要] ( 3980 ) [HTML 1KB] [PDF 713KB] ( 1965 )
11 郭志仪, 赵小克, 刘那日苏
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甘肃省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笔者根据甘肃省1978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探讨了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甘肃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中介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2013 Vol. 1 (1): 11-15 [摘要] ( 4309 ) [HTML 1KB] [PDF 759KB] ( 2057 )
三农研究
16 王常伟, 顾海英
封闭资本市场条件下农户生产性资本投入与资产积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
笔者在封闭资本市场条件下,基于农户追求家庭资产最大化的假设,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农户家庭资产积累模型,对农户保险支出、教育支出以及资产与劳动冲击对家庭资产积累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结论显示,保险支出对农户长期家庭资产积累的作用不大;教育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家庭资产积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对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农户的家庭资产积累对劳动冲击更加敏感。该研究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检验了系统动力学在农户家庭资产积累研究中的应用。
2013 Vol. 1 (1): 16-21 [摘要] ( 3230 ) [HTML 1KB] [PDF 1111KB] ( 2192 )
22 江喜林, 陈池波
直补模式下新农业补贴有效率吗?——基于农户要素配置的分析
为了解我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果,笔者构建农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与农户要素配置密切相关,而农户要素配置取决于农业比较利益;农业投入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补贴促进农业生产,而收入补贴并无生产效应;在政策效果上,价格补贴具有稳定的产出效果,而投入补贴的产出效果与农业要素价格和农户非农经营利润率有关;此外,投入补贴和价格补贴都具有积极的收入效应。我国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直补模式使补贴的重心落入收入范畴,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甚小。我国农业补贴的理性目标应该是生产导向而非收入导向,补贴结构和方式应据此改变。
2013 Vol. 1 (1): 22-26 [摘要] ( 3385 ) [HTML 1KB] [PDF 749KB] ( 2014 )
27 桁林
李嘉图地租理论破产了吗?——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再研究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2013 Vol. 1 (1): 27-32 [摘要] ( 3103 ) [HTML 1KB] [PDF 1046KB] ( 1844 )
33 徐维, 贾金荣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基于自贸区视角的实证研究
笔者利用2002年~2009年我国对东盟、欧盟和北美三大自贸区农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分析当前颇为盛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盟、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施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0.146、-0.110和-0.087。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逐渐趋同的情况下,靠“出口市场多元化”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很难奏效,必须实现正面突破。
2013 Vol. 1 (1): 33-37 [摘要] ( 3586 ) [HTML 1KB] [PDF 748KB] ( 2401 )
国际经济
38 杨珍增
跨国公司在华垂直FDI的决策机制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契约环境的视角
笔者将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契约环境质量因素引入Antràs模型,解释了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垂直型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原因给定生产的可分割性和东道国的成本优势,金融发展落后将导致东道国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契约环境质量低下会增加跨国公司收到低品质中间品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跨国公司以垂直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从而形成我国以跨国公司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贸易形态。提升我国FDI流入的质量、改善FDI流入结构必须以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契约环境改善为前提。
2013 Vol. 1 (1): 38-44 [摘要] ( 3633 ) [HTML 1KB] [PDF 919KB] ( 2627 )
45 田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污染密集品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笔者基于贸易自由化的环境规模效应,以污染密集型产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CAFTA建立对于中国和东盟之间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效应,来进一步考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CAFTA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问题。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对区域内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具有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对非成员与CAFTA成员间的贸易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和东盟双方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
2013 Vol. 1 (1): 45-50 [摘要] ( 3427 ) [HTML 1KB] [PDF 879KB] ( 1983 )
51 黄顺武, 胡敏
贸易条件影响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从总体上看,1998年~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没有出现恶化趋势;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增长的,但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则相对缓慢。实证研究显示贸易条件与TF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贸易条件变动是TF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贸易条件的改善能够提升TFP,但影响有限。
2013 Vol. 1 (1): 51-55 [摘要] ( 3167 ) [HTML 1KB] [PDF 729KB] ( 2062 )
产业经济
56 雷宏振, 张敬博
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中“政策租”效应及其对集群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
笔者基于动漫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包含政策投入和集群知识创新的理论模型,进而在对技术知识及政策干预高度依赖的集群框架中,研究了政策投入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投入性政策对动漫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及集群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投入将使集群企业知识创新水平下降,同时投入性政策将使集群逐步走向阻碍知识创新的“仿模式”。
2013 Vol. 1 (1): 56-61 [摘要] ( 3070 ) [HTML 1KB] [PDF 988KB] ( 2029 )
62 李停
中国工业部门流动性研究:产业组织一个新观点
笔者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发现集中度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笔者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
2013 Vol. 1 (1): 62-66 [摘要] ( 3058 ) [HTML 1KB] [PDF 737KB] ( 2337 )
67 徐斌
不完全契约、专用性投资与纵向一体化
笔者探讨了不完全契约情形下市场交易、长期契约和纵向一体化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基于博弈结构,我们将市场交易和长期契约分别视为鲁宾斯坦和纳什谈判方式。结论表明,纵向一体化能达到最优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并且,在长期契约中下游企业的专用性投资水平要高于市场交易。进一步表明,为了消除市场交易情况下专用性投资的不足,可取的办法不仅仅是纵向一体化,长期契约也是可行的办法,但它的投资激励不如一体化。
2013 Vol. 1 (1): 67-71 [摘要] ( 3116 ) [HTML 1KB] [PDF 723KB] ( 1927 )
72 宋妍
自愿环境协议的经济学分析——一个企业单边联合供给模型
环境政策领域使用较为普遍的管制方法是命令-控制工具和市场类工具,但现实中涌现越来越多的自愿性环境保护协议。通过建立私人企业单边联合供给模型,对该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为由大量企业自发合作和形成自愿环境协议的不可能性提供理论支持,并模拟给出自愿环境协议的最优规模和大小。
2013 Vol. 1 (1): 72-76 [摘要] ( 3005 ) [HTML 1KB] [PDF 730KB] ( 1802 )
77 关越
资源诅咒、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
世界经济发展表明,众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区域并未享受资源的“福音”反而已经或正在遭受着“资源诅咒”的折磨。有效摆脱“资源诅咒”,规避因资源繁荣所带来的病态问题,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既是资源主导型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上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案例表明,在资源性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 Vol. 1 (1): 77-81 [摘要] ( 3105 ) [HTML 1KB] [PDF 828KB] ( 1905 )
企业管理
82 范志国, 张兴
大型零售商服务导向型渠道关系治理机制探讨
笔者以大型零售商为视角,用关系质量和服务能力二维变量区分出了交易导向型、关系导向型、契约导向型、服务导向型4种零售商主导型的渠道关系治理机制。笔者借助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零售商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关系治理机制,认为服务导向型渠道关系治理机制构建是大型零售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笔者从零售商服务导向业务战略转变、服务供应链、员工培训3个方面探讨了服务导向型渠道关系治理机制的构建,以期对大型零售商在渠道关系治理领域有借鉴作用。
2013 Vol. 1 (1): 82-87 [摘要] ( 3576 ) [HTML 1KB] [PDF 942KB] ( 2006 )
88 王生金
顾客增加值嵌入的B2C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本研究从顾客价值增加的角度出发,识别了B2C模式下的关键要素与流程,在此基础上对B2C商业模式提出了以产品、流程和网购安全为重点的商业模式创新设计。首先,根据顾客增加值有关理论进行问卷设计、调研和因子分析,提炼出B2C模式下影响顾客增加值的3个要素(产品、流程与安全);然后,运用商业模式创新的有关理论,开发了以顾客价值增加为核心的B2C模式创新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框架,包括产品创新设计,流程创新设计和网购安全创新设计;最后,在总框架的基础上,针对顾客价值增加的三要素分别给出了B2C商业模式下的以产品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为重点的产品创新设计和以订单处理、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为重点的流程创新设计的具体思路。
2013 Vol. 1 (1): 88-93 [摘要] ( 2993 ) [HTML 1KB] [PDF 1053KB] ( 2018 )
94 葛伟, 高明华
职位补偿、攀比效应与高管薪酬差距——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
笔者以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分析职位补偿、攀比效应两个主要因素以及内外部制约条件对薪酬差距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差距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职位补偿;另一方面源于对本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攀比和跟随。
2013 Vol. 1 (1): 94-98 [摘要] ( 3396 ) [HTML 1KB] [PDF 681KB] ( 2069 )
99 李红玉, 陆智强, 姚海鑫3
经理权力能够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笔者从经理年龄、经理任期和经理持股比例三个方面,以2006年~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理权力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概率越高;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中不领薪酬董事的比例越小;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越少。这说明经理权力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2013 Vol. 1 (1): 99-103 [摘要] ( 2941 ) [HTML 1KB] [PDF 697KB] ( 2052 )
104 石永拴, 杨红芬
高管团队内外部薪酬差距对公司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笔者利用2005年~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内外部薪酬差距对公司未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外部薪酬差距均与公司未来绩效呈倒U型关系,即无论是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还是外部薪酬差距,均是先促进公司未来绩效的提高,但当薪酬差距超过一定程度时,则会阻碍公司未来绩效的提高。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改进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2013 Vol. 1 (1): 104-108 [摘要] ( 3576 ) [HTML 1KB] [PDF 696KB] ( 2119 )
109 曹向, 匡小平, 刘俊
管理者过度自信、政府干预与商业信用
虽然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主要是从企业内部特征来分析的,很少考虑我国特有的国情。笔者以沪深两市2007年~2009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干预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个方面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的程度与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时,提供的商业信用比民营企业的更少。
2013 Vol. 1 (1): 109-114 [摘要] ( 3269 ) [HTML 1KB] [PDF 876KB] ( 2042 )
宏观经济
115 万建香
基于环境政策规制绩效的波特假说验证——以江西省重点调查产业为例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给产业造成的负担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加以弥补从而提高产业绩效。为验证波特假说的存在性,笔者采用2002年~2008年江西省重点调查行业面板数据,考察环境政策规制的产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能力绩效。实证表明,市场型污染排放征税政策满足波特假说,而行政命令型环境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不满足波特假说;污染排放征税关于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专利批准量的弹性分别为1.33、0.26、0.97,关于废水、废气、SO2、烟尘排放强度的弹性分别为-1.47、-1.21、-1.37、-2.96,关于电力、柴油、总能源消耗强度的弹性分别为-1.26、-1.58、-1.93。
2013 Vol. 1 (1): 115-119 [摘要] ( 3190 ) [HTML 1KB] [PDF 732KB] ( 2052 )
120 张伟, 范德成, 王韶华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笔者从要素投入与要素分配关系的视角,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通过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笔者对要素分配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各因素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有四个一是提高利率,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成本;二是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降低资本产出弹性;三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资本供给;四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增加劳动力产出弹性。
2013 Vol. 1 (1): 120-124 [摘要] ( 3367 ) [HTML 1KB] [PDF 684KB] ( 1870 )
125 吴伟军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3 Vol. 1 (1): 125-130 [摘要] ( 3088 ) [HTML 1KB] [PDF 797KB] ( 2341 )
财政金融
131 王金昌
地方政府投资公司资产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基于公司运营实际和大量文献,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融资渠道,以及这些因素与资产风险状态的关系,建立了公司资产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投资决策的市场化程度对资产的风险状态并无直接影响,但是却可以通过资产结构对资产风险状态进行间接影响。资产结构的公益性倾向与公司的资产风险正相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资产风险,畅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资产风险水平。该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形式和运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013 Vol. 1 (1): 131-137 [摘要] ( 3495 ) [HTML 1KB] [PDF 1209KB] ( 2568 )
138 杨振宇, 方蔚豪
多重套利、货币政策冲击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基于VECM的分析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2013 Vol. 1 (1): 138-143 [摘要] ( 3686 ) [HTML 1KB] [PDF 818KB] ( 2035 )
144 谷秀娟, 段瑞君, 汪来喜
金融因素与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
本文使用VEC模型和E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因素与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传导分析,我们发现汇率、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在短期和长期表现出不同传导路径。根据风险分析显示,在汇率、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三个金融风险因素中,汇率变动对粮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根据信息冲击曲线,说明金融因素具有使粮食价格波动加大的非对称效应。
2013 Vol. 1 (1): 144-148 [摘要] ( 8109 ) [HTML 1KB] [PDF 768KB] ( 2041 )
149 赵卿
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
笔者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政府干预越多,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而地区的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法治和金融发展相比,政府干预是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更为基本的因素。这里的研究结果为正在兴起的“法与金融”文献提供了新的证据。
2013 Vol. 1 (1): 149-153 [摘要] ( 4390 ) [HTML 1KB] [PDF 765KB] ( 2355 )
154 杨玲玲, 孙海霞
我国资产价格对居民银行储蓄的溢价效应: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本文从投资者的获利动机出发,提出资产价格对居民银行储蓄存在着溢价效应。然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其作用机理,并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该效应在中国资产市场上的存在性,结论为溢价效应同时存在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若要该效应发挥效力,就需要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监管、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着手用力。
2013 Vol. 1 (1): 154-160 [摘要] ( 3313 ) [HTML 1KB] [PDF 1208KB] ( 2103 )
经济经纬
         经济经纬 (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单位:《经济经纬》编辑部
主  编:李小建
电  话:0371-63519038
               0371-63519039
邮  箱:jjjw@huel.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6-1096
国内刊号:CN 41-1421/F
邮发代号:36-90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所有 © 2010《经济经纬》编辑部
豫ICP备13002877号-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450046 电话:0371-63519038,63519039 传真:0371-63519007 E-mail:jjjw@huel.edu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