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红,王钺,蒋伏心等,2017.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7):109-123. 白俊红,张艺璇,卞元超,2022.创新驱动政策是否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6):61-78. 蔡曦,闫晨,2022.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现代经济探讨(7): 112-120. 戴魁早,李晓莉,骆莙函,2020.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要素市场发展与服务业结构升级[J].财贸经济(10):129-146. 符大海,鲁成浩,2021.服务业开放促进贸易方式转型:企业层面的理论和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7):156-174. 付家雨,李飚,张梦轩,2022.服务业开放是否促进了制造业就业提升?[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57-61. 付鑫,张威,李俊,邵宇佳,2021.中国服务开放对服务企业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双重差分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11):12-24.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5): 4-16. 高运胜,刘慧慧,杨晨,2023.服务业开放如何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11): 43-59. 江艇,2022.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5): 100-120. 李飚,蔡宏波,2021.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就业结构[J].国际贸易问题 (6): 143-158. 李凯杰,刘冰,董丹丹,2024.最低工资标准、贸易自由化与非正规就业: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 (4):157-174. 李震,赵春明,李宏兵,2023.贸易新业态与稳就业: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证据[J].经济科学(4):28-44. 李震,赵春明,刘珊珊,2023.城市电商化转型、市场主体活力与稳就业[J].经济经纬(3):13-23. 刘震,潘雨晨,陈志成,2023.数字服务贸易空间网络嵌入与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9):20-38. 毛其淋,许家云,2016.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就业变动:来自中国加入WTO的微观证据 [J].经济研究(1): 69-83. 强永昌,李嘉晨,2023.服务贸易创新与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亚太经济(6):38-50. 任同莲,2021.数字化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4):4-18. 沈鸿,张捷,张媛媛,2016.国内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7):128-136. 孙鹏,李岱军,2023.服务贸易、营商环境与FDI质量:基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5):60-77. 田鸽,张勋,2022.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J].管理世界(5):72-84. 王荣,赵华平,张所地,2024.城市创新效率对不动产投资结构的影响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529-545. 王修梅,易法敏,2023.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来自电子商务发展的证据[J].经济经纬(3):55-65. 魏浩,李晓庆,2018.进口投入品与中国企业的就业变动[J].统计研究(1):43-52. 魏浩,连慧君,2020.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J].财经研究(8):4-18. 魏下海,李胡建,2024.数字经济发展是否促进社会代际流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85-101. 武力超,林澜,陈凤兰等,2020.服务贸易开放对服务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11):20-34. 肖土盛,孙瑞琦,袁淳等,2022.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劳动收入份额[J].管理世界(12):220-237. 谢谦,刘洪愧,2022.数字服务贸易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理与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6):20-27. 杨宇,常菁铉,2023.统一要素市场、倒逼式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地位[J].中国流通经济(11):12-25. 姚战琪,2023.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能否促进绿色创新?[J].改革(3):91-107. 叶文辉,周静,2023.政策“推力”与“拉力”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101-110. 袁冬梅,周磊,袁礼,2021.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6):81-95. 张国胜,李文静,2022.矫正效应还是加剧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6):26-38,126. 张雪玲,焦月霞,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4):32-40. 张玉,胡昭玲,2016.制度质量、研发创新与价值链分工地位: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6): 21-27. 赵涛,张智,梁上坤,2020.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J].管理世界 (10): 65-76. ACEMOGLU D, RESTREPO P, 2020.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28 (6): 2188-2244. BAKER A, LARCKER D, WANG C, 2022. How much should we trust stagger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44(2):370-395. BECK T, LEVINE R, LEVKOV A,2010. 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65(5):1637-1667. DELGADO S, FLORAX J,2015.Difference-in-differences techniques for spatial data: loc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interaction [J]. Economics letters,137(12):123-126. MARTINCUS V C, CARBALLO J, CUSOLITO A, 2016.Roads, exports and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25(3):21-39. ZHENG S, LI Z, 2020. Pilot governance and the rise of China's innov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63(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