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超,陈小杰,2014.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0):1300-1311. 陈晓佳,徐玮,安虎森,2021.交通结构、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6):72-96. 程刚,赵长娟,2023.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财贸研究(3):15-27,67. 范贤贤,郭平,202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经济经纬(4):3-14. 付寿康,张瑞涛,2023.论全面乡村振兴中乡村价值的多元转化及提升[J].理论月刊(4):77-84. 郭峰,熊云军,石庆玲,等,2023.数字经济与行政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再考察:来自卫星灯光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4):16-33. 何雄浪,王诗语,2023.高铁建设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经济经纬(3):3-12. 李培挺,2018.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变迁及其认知机理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5-41. 李松林,郭翔宇,刘修岩,2022.城市群多中心城镇体系与农村减贫[J].财贸研究(4):75-86. 李琬,孙斌栋,刘倩倩,等,2018.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5):672-680. 李志,谢梦华,2023.人力资源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86-298. 廉晓梅,姜姿卉,2024.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4):42-51. 梁栋,吴存玉,2019.乡村振兴与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现实基础、内在逻辑及其省思[J].现代经济探讨(5):125-132. 梁健,202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与数字素养的中介效应检验[J].经济经纬(3):28-41. 林嵩,谷承应,斯晓夫,等,2023.县域创业活动、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3):40-58. 刘维奇,吴明月,张金龙,2024.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刊(1):24-41. 鲁达非,江曼琦,2020.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演化与空间治理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2-100. 马京莎,2023.新时代十年共同富裕的监测与特征(2012—2021):基于社会质量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51-160. 孟晓志,谢琳,2023.地权稳定性、非正式治权与务工农民性别差异[J].财经问题研究(10):31-43,52. 齐红倩,张佳馨,2022.共同富裕进程中先富地区消费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22. 钱明辉,李胡蓉,郭佳璐,等,2023.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与融合度测算: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6):58-77. 谭明交,2020.乡村振兴与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7):94-98. 万广华,江葳蕤,赵梦雪,2022.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4):2-22. 万海远,陈基平,2021.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量化方法[J].财贸经济(12):18-33. 王彩艳,刘修岩,2023.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基于中国19个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1):55-63. 王峤,刘修岩,李迎成,2021.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的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5):114-132. 王磊,高倩,2018.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6):96-102. 王晓红,李宣廷,张少鹏,2022.多中心空间结构是否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5):57-67. 王媛玉,2023.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互动下的城市群空间重构:机制探索与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12):143-159. 王正,周侃,樊杰,等,2023.市—县尺度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7):1406-1419. 席强敏,李国平,2018.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评述与展望[J].经济地理(1):61-68. 杨明洪,袁子媚,2023.区域发展新形态:探寻共同富裕的空间实现形式[J].财经科学(1):69-80. 于斌斌,郭东,2021.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理论与实证[J].经济问题探索(7):148-164. 张安伟,胡艳,2023.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韧性[J].财经研究(9):4-18. 郑文升,周颖,王晓芳,等,2024.“层级—流”结合作用下现代都市圈空间演化机理:以武汉都市圈为例[J].经济地理(7):56-67. 朱鹏程,曹卫东,张宇,等,2019.人口流动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空间网络测度及其腹地划分[J].经济地理(11):41-48,133. AKHAVAN M,GHIARA H,MARIOTTI I,et al,2020.Logistics global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its determinants:a European city network analysi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82:1-9. CAMAGNI R,CAPELLO R,CARAGLIU A,2016.Static vs.dynamic agglomeration economies:spatial context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behind urban growth[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95(1):133-159. GAN C,VODA M,WANG K,et al,2021.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urban agglomeration: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47:124-133. SUN B,LI W,ZHANG Z,et al,2019.Is polycentricity a promising tool to reduc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Evidence from China’s prefectural region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2: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