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 朱满德, 2020.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 趋势、影响与应对[J].中国农村经济(5): 13-20. 崔耕瑞, 2021.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中国经济韧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 29-41. 樊胜根, 2022.大食物观引领农食系统转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J].中国农村经济(12): 14-19. 付伟, 李龙, 罗明灿, 等, 2023.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业低碳发展的实证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1): 11-19. 高粼彤,孟霏,田启波, 2022.中国经济韧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数字金融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8): 57-74. 高延雷, 王志刚, 2020.城镇化是否带来了耕地压力的增加?——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9): 65-85.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2020.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4): 1401-1418. 郭继辉,王泽荣,202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4):22-31. 郭守亭, 金志博, 2022.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6): 77-87. 郝爱民, 谭家银, 2022.数字乡村建设对我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10-24. 郝爱民, 谭家银, 王桂虎, 2023.农村产业融合、数字金融与县域经济韧性[J].农村经济(2): 85-94. 赫国胜, 燕佳妮, 2023.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3): 97-110. 黄益平, 陶坤玉, 2019.中国的数字金融革命: 发展、影响与监管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6): 24-35,5. 荆文君,孙宝文, 2019.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 66-73. 李华民, 邓云峰, 吴非, 2021.金融监管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J].财经科学(2): 30-44. 李卫兵,张凯霞, 2019.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10): 95-119.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1.2021 年粮食及农业状况: 提高农业粮食体系韧性, 应对冲击和压力[R].罗马: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刘敏楼,黄旭, 孙俊, 2022.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 113-122. 罗光强, 王焕, 2022.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经济纵横(7): 107-117. 罗黎平, 2018.协同治理视角下的产业集群韧性提升研究[J].求索(6): 43-50. 梅付春, 马开轩, 202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之争: 土地规模还是服务规模[J].经济经纬(2): 46-56. 庞金波, 吴迺霖, 202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94-103. 任健华, 雷宏振, 2022.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社会科学家(6): 86-95. 宋华, 杨雨东, 2022.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120-134. 宋敏, 刘欣雨, 2023.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韧性机制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1): 103-112. 宋岩, 王晓月, 2023.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支持与创新效率:基于中国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 92-105. 台德进, 李彬,2022.中国粮食供应韧性测度评析及机制研究[J].粮食经济研究(1): 31-48. 谭俊涛, 赵宏波, 刘文新, 等, 2020.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 173-181. 唐要家, 王钰, 唐春晖,2022.数字经济、市场结构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10):62-80. 陶亚萍, 2023.新时期强化中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创新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1): 118-124.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2022.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典型案例和优化路径[J].西南金融(9): 57-68. 王定祥, 胡小英, 2023.数字金融研究进展源起、影响、挑战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01-110. 王儒奇, 陶士贵, 2023.数字金融能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与中国经验[J].当代经济管理(4): 1-18. 王秀艳, 2023.产业融合背景下数字金融对流通业创新发展及其收敛性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7): 18-21. 王永刚, 李豪强, 王妍霏, 等, 2021.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大宗饲料原料进口格局变化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畜牧兽医(4): 26-29. 卫彦琦, 2023.数字金融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1): 71-82. 吴烨, 2023.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3): 97-107. 吴越, 武明漳, 2022.金融监管如何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来自CHFS的证据[J].金融监管研究(11): 39-58. 薛莹, 胡坚, 2020.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J].改革(3): 53-62. 杨东, 2018.监管科技: 金融科技的监管挑战与维度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5): 69-91. 杨志海, 王雅鹏, 2012.城镇化影响了粮食安全吗?——来自1462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10): 1-5. 易行健, 周利, 2018.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金融研究(11): 47-67. 殷为华, 2019.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韧性综合评价及其空间演化研究[J].学术论坛(5): 124-132. 尹志超, 彭嫦燕, 里昂安吉拉, 2019.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J].管理世界(2): 74-87.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 2019.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8): 71-86. 张岳, 王善高, 陈喜, 2022a.数字金融对农户绿色施药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可得性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1-11. 张岳, 周应恒, 2022b.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影响:基于金融监管强度调节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4): 64-82. 张梓榆, 舒鸿婷, 2020.农户创业与金融服务创新能够实现协同发展吗?[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59-70. 赵绍阳, 李梦雪, 佘楷文, 2022.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来自银行贷款的微观证据[J].经济学动态(8): 98-116. 赵巍, 徐筱雯, 2023.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87-96. 郑涛, 杨如雪, 2022.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韧性[J].技术经济(2): 1-14. BECK T, PAMUK H, RAMRATTAN R, et al, 2018.Payment instruments, finance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33(7): 162-186. BÉNÉ C, HEADEY D, HADDAD L, et al, 2016.Is resilience a useful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programmes? Som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Food security, 8 (1): 123-138. BRANDON-JONES E, SQUIRE B, AUTRY C W, et al, 2014.A contingent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obustnes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50(3): 55-73. MARTIN R, 2012.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hysteresis and recessionary shock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12(1): 1-32. TENDALL D M, JOERIN J, KOPAINSKY B, et al, 2015.Food system resilience: defining the concept[J].Global food security, 6(10): 17-23. |